汉语情态强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自然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在使用中建立起来,并且随着使用而不断变化的符号系统。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 形式和意义相结合

形式和意义是符号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所以我们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语言符号的形式作为语言研究的基础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但语言符号的意义在本书的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从研究历史和研究实际来看,情态范畴首先被当作语义范畴来对待;当然,情态在语言中常常以句法手段来表达,汉语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情态范畴也是句法范畴。我们的研究思路是:观察到语义上的差别,则考虑这种差别是否有相应的句法表现;观察到句法表达的差异,则考虑它是否是由语义因素引起的。

二 共时和历时相结合

我们认为“用法先于语法”。从宏观上看,人类语言产生之初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可能没有严密而多样的句法规则,这些句法规则是在无数次使用中逐步形成的。从微观上看,任何一条句法规则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了从非强制使用的“章法”到强制使用的“句法”这一过程,即Givón所说的“昨天的章法成为今天的句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某一共时层面上的句法规则可以视为历时演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个截面。因此我们坚持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语用法的凝固化、语义演变是本书的重要内容。

三 句法、语义和语用相结合

在研究语言时应当考虑“人”作为交际参与者对符号系统的影响。“交际”当然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但人与人的交际又和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有着极大的差别。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只是依照相同的规则对信息进行编码-解码。而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双方的需求、好恶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因此我们坚持句法、语义和语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在研究中多次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它们在本书中有着重要地位。

另外,我们将以类型学和模态逻辑的研究成果为参照。首先,情态范畴在人类语言中广泛存在,我们理应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于印欧语系诸语言情态强度的研究比较丰富,我们将借鉴这些成果。其次,模态逻辑对于“可能性”“必然性”等问题也有较为深入的讨论,虽然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关注点不同,但模态逻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