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RNA的结构和功能

DNA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起作用,但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并不是DNA,而是RNA。

一、RNA组成

RNA和DNA都由四种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但有以下不同。

1.构成RNA的核苷酸含核糖而不含脱氧核糖,含尿嘧啶(U)而几乎不含胸腺嘧啶(T)。因此,构成RNA的四种常规核苷酸是一磷酸腺苷(AMP)、一磷酸鸟苷(GMP)、一磷酸胞苷(CMP)和一磷酸尿苷(UMP)。

2.RNA含较多的稀有碱基(minor base),它们有各种特殊的生理功能。

稀有碱基形成机制:①甲基化:如胞嘧啶(C)→5-甲基胞嘧啶(5mC、m5 C、m C)。②脱氨基:如腺苷(A)→肌苷(I)。③硫代:如尿嘧啶(U)→4-硫尿嘧啶(s4 U)。④异构:如尿苷(U)→假尿苷(Ψ)。⑤还原:如尿苷(U)→二氢尿苷(D)。

3.RNA有较多2′-O-甲基核糖。

二、RNA结构

绝大多数RNA为线性单链结构,其构象少有DNA那样典型的双螺旋结构,但有以下特征。

1.线性单链RNA也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2.RNA分子中某些片段具有序列互补性,因而可以通过自身回折形成茎环结构或发夹结构,其中茎环结构由一段短的互补双链区(茎)和一个有特定构象和功能的单链环(>10nt。nt为单链核酸长度单位。有些文献中并不区分茎环结构和发夹结构)构成(图1-9),互补双链区碱基配对原则是A对U、G对C,但可含非Watson-Crick碱基配对,特别是G-U碱基对,例如rRNA富含G-U、G-A碱基对。互补双链区可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img

图1-9 RNA的茎环结构和发夹结构

3.各种RNA有复杂的三级结构。

4.许多RNA以核蛋白(nucleoprotein,蛋白质与DNA或RNA形成的复合物)形式存在,称为核糖核蛋白(RNP)。

三、RNA分类

人体一个细胞含RNA约10pg(含DNA约7pg)。与DNA相比,RNA种类繁多,分子量较小,含量变化大。RNA可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信使RNA和非编码RNA。非编码RNA分为非编码大RNA和非编码小RNA。非编码大RNA包括核糖体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300~1000nt)。非编码小RNA包括转移RNA、核酶、小分子RNA等。小分子RNA(20~300nt)包括miRNA、siRNA、piRNA、scRNA、snRNA、snoRNA等,细菌也有小分子RNA(50~500nt)。

(一)信使RNA

信使RNA(mRNA)最早发现于1960年,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特点见第四章,90页)。

1.含量低 占细胞总RNA的1%~5%。

2.种类多 可达105种。不同基因表达不同的mRNA。

3.寿命短 不同mRNA指导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完成使命后即被降解。细菌mRNA的平均半衰期(又称半寿期,是指体内指定代谢物或药物、毒物等的总量减半所需的时间)约为1.5分钟。脊椎动物mRNA的半衰期差异极大,平均约为3小时。

4.长度差异大 哺乳动物mRNA长度为5×102~1×105 nt。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mRNA虽然在结构上有差异,但功能一样,都是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第四章,90页)。

(二)转移RNA

转移RNA(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转运氨基酸、解读mRNA遗传密码。tRNA占细胞总RNA的10%~15%,绝大多数位于细胞质中。tRNA由Crick于1955年提出其存在,Zamecnik和Hoagland于1957年鉴定。

1.tRNA一级结构 具有以下特点:①是一类单链小分子RNA,长73~95nt(共有序列76nt),沉降系数4S。②是含稀有碱基最多的RNA,含7~15个稀有碱基(占全部碱基的15%~20%),位于非配对区。③5′末端碱基往往是鸟嘌呤。④3′端是CCA序列,其中的腺苷酸常称为A76,其3′-羟基是氨基酸结合位点。

2.tRNA二级结构 约50%碱基配对,形成四段双螺旋,与五段非配对序列形成三叶草形结构(图1-10①)。该结构中存在四臂四环:①氨基酸臂。②二氢尿嘧啶臂DHU臂、D臂)和二氢尿嘧啶环DHU环、D环),特征是含二氢尿嘧啶(DHU、D)。③反密码子臂反密码子环,特征是反密码子环含反密码子(第四章,92页)。反密码子5′端与尿苷酸连接,3′端与嘌呤核苷酸连接。④TΨC臂(T臂)和TΨC环(Ψ环),特征是TΨC环含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T54-假尿苷酸Ψ55-胞苷酸C56。④额外环3~21nt。

img

图1-10 tRNA结构

3.tRNA三级结构 呈L形,氨基酸结合位点位于其一端,反密码子环位于其另一端,DHU环和TΨC环虽然在二级结构中位于两侧,但在三级结构中却相邻(图1-10②)

尽管各种tRNA的长度和序列不尽相同,但其三级结构相似,提示三级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三)核糖体RNA

核糖体RNA(rRNA)与核糖体蛋白构成一种称为核糖体(ribosome)的核蛋白颗粒,一个大肠杆菌中约有15000个核糖体。

1.核糖体组成和结构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都由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构成,两个亚基都由rRNA和核糖体蛋白构成。核糖体、核糖体亚基及rRNA的大小一般用沉降系数表示(表1-3)。

表1-3 核糖体组成

img

(1)初期研究认为大肠杆菌核糖体大亚基(又称50S亚基)有36条肽链,编号L1~L36。进一步研究表明,①L7是L12的Ser2乙酰化产物。②L26是小亚基(又称30S亚基)蛋白质S20,并不是大亚基蛋白质。③L8是两个L7/L12二聚体与L10形成的五聚体。因此,目前认为大肠杆菌核糖体大亚基有33种基因编码的36条肽链。

(2)真核生物18S、28S、5S rRNA分别与原核生物16S、23S、5S rRNA同源,5.8S rRNA则与23S rRNA 5′端同源。

(3)游离核糖体亚基与完整的核糖体形成解离平衡,该平衡受离子强度影响。研究表明,核糖体的形成依赖Mg2+,去除Mg2+则解离成游离亚基。

2.核糖体RNA特点 rRNA有以下特点。

(1)含量高 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高的RNA,占细胞总RNA的80%~85%。

(2)寿命长 rRNA更新慢,寿命长。

(3)种类少 原核生物有5S、16S、23S三种rRNA,约占核糖体质量的66%(其中5S、23S rRNA占核糖体大亚基的70%,16S rRNA占核糖体小亚基的60%);真核生物主要有5S、5.8S、18S、28S四种rRNA,另有少量线粒体rRNA、叶绿体rRNA。

大肠杆菌16S rRNA的3′端有一段保守序列ACCUCCU,可与mRNA中的SD序列互补结合(第四章,97页)。5S rRNA有两段保守序列也已被鉴定:①CGAAC,可以与tRNA的TΨC环的GTΨCG互补结合。②GCGCCGAAUGGUAGU,可以与23S rRNA中的一段序列互补结合。

3.核糖体种类 原核生物只有一类核糖体,真核生物则有位于细胞不同部位的以下几类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内质网核糖体(又称附着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核糖体(植物)。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核糖体实际上是同一类核糖体,它们比原核生物核糖体大,所含的rRNA和蛋白质也多。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核糖体比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不过,这些核糖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致。

(四)核酶

科学家在研究RNA的转录后加工时发现某些RNA有催化活性,可以催化RNA的剪接,这些由活细胞合成、起催化作用的RNA称为核酶(ribozyme)。许多核酶的底物也是RNA,甚至就是其自身,其催化反应也具有专一性。

已经阐明的天然核酶有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ribozyme)、发夹状核酶(hairpin ribozyme)、Ⅰ型内含子(groupⅠintron)、Ⅱ型内含子(groupⅡintron)、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 ribozyme)、核糖核酸酶P(RNase P)、肽基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即23S rRNA)等。

如何评价核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如何看待核酶与传统意义上的酶在代谢中的地位,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核酶发现 核酶最早由Cech和Altman(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发现。1967年,Woese、Crick与Orgel等基于RNA二级结构的复杂程度提出其可能有催化活性;1982年,Cech在研究四膜虫(T.thermophila)rRNA前体剪接时发现其内含子有自我剪接活性;1983年,Altman在研究细菌tRNA前体时发现核糖核酸酶P中的M1 RNA参与tRNA前体转录后加工;1982年,Kruger等建议将有催化活性的RNA命名为“ribozyme(核酶)”。

2.核酶特点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各种核酶有以下特点。

(1)核酶的化学本质为RNA或RNA片段。有些核糖核蛋白也有催化作用,但活性中心位于其蛋白质成分上,并不属于核酶,例如端粒酶。然而,如果核糖核蛋白的RNA含活性中心,则该RNA组分就是核酶,例如核糖核酸酶P分子中的M1 RNA(第三章,74页)。

(2)核酶的底物种类比较少,大多数是自身RNA或其他RNA分子,并因此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此外还有其他底物,例如肽基转移酶的底物是氨酰tRNA和肽酰tRNA(第四章,98页)。

(3)核酶的催化效率比酶低得多。

(4)核酶也具有专一性。例如,M1 RNA只剪切tRNA前体5′端的额外核苷酸(extranucleotides,第三章,75页),不剪切其3′端的额外核苷酸及其他序列。

(5)核酶所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

(6)核酶催化反应时需要Mg2+,Mg2+既维持核酶的活性构象,又参与催化反应。

(7)多数核酶在细胞内含量极低。

3.核酶意义 ①核酶的发现和研究使我们对RNA的生理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它既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又是生物催化剂,兼有DNA和蛋白质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功能。②核酶的发现动摇了所有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③核酶的发现对于了解生命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RNA或许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

4.核酶应用 ①基因治疗(第十五章,338页);②特定RNA降解;③生物传感器;④功能基因组学;⑤基因发现。

进入21世纪以来,RNA组学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对象是非编码RNA (ncRNA)。它们广泛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我们将在相关章节中介绍各种ncRNA,并在第十六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