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一分钟学透SMART模型
在工作中,思考是一件简单常见的事,每个人都有过思考的经历,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层面,我们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模型。
S——代表具体(Specific),目标要清晰明确,有特定的指标,不能过于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目标要数量化或者行为化。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设立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不能偏低或偏高。偏低了没有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目标是与个人的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是与工作的其他目标相关联的。
T——T代表时限(Time table),目标须有特定的截止日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SMART模型真是太简单了!刚刚接触SMART模型的人,很大一部分都应该有这种感觉。仅仅五条规则,看上去的确简单明了,然而实践才是真的开始。
假如上司交给你一项任务,要求你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那么你会怎么执行呢?
相信不少人会立即行动起来,比如查资料,比如找数据,比如看别人做得如何,花些时间来完成这次任务,甚至加班加点去完成。但由于开始盲目投入的精力太多,所以后期就显得虎头蛇尾,任务完成度不会很好。
而麦肯锡精英会如何做呢?在行动之前,他们会先揣摩一下上司的意思,一开始就把任务定为很具体的工作,这项任务于自身能力而言难度如何,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样的资料和数据来支撑,需要哪些部门的哪些人配合,然后尽可能规划好步骤,越详细越好。
这样既有利于理清工作思路,也能提高任务的完成度。
“我今年一定要多读书。”这是肖苒给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标,她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要想做好编辑工作,不仅要和作者沟通好,还要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
“多读书”是个很笼统的目标,那么怎样高效地去实施呢?
肖苒先测试了一番自己的阅读速度,又根据自身可安排的阅读时间,制订了这样一个目标——100天读33本图书。
S:33本图书,目标很具体;
M:1天读三分之一本,这是可以衡量的目标;
A:肖苒每天有3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一天可以阅读三四万字。依照现在的阅读速度,这个目标只要利用好阅读时间就可以完成;
R:因为要学习写作相关技巧,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所以每天读书相关性很强;
T:时间规定在100天内,这是时效性。
“100天读33本图书”,是不是要比“我今年一定要多读书”好完成一些?
相信这样,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成果会大不一样。
当然,要想更好地判断自身能力与目标的难易,在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先完成2~4本书的阅读,看一下完成情况,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吗?过程是非常轻松还是非常艰难?规定时间内能够非常轻松地完成就增加目标数量,要是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或者很艰难就减少数量。
实现年薪100万,这是赵荣曾经给自己制订的一个目标,而且已经顺利实现。他利用的也是SMART模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实现年薪100万,这样的目标显然是不具体的,于是他改成了5年内实现100万年薪。当时,赵荣刚毕业没几年,年薪只有10万左右,虽然100万年薪有些遥不可及,但是他相信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而且有足够的成长时间。
他是这样计划的,第一年实现年薪20万,第二年实现年薪40万,第三年实现年薪60万,第四年实现年薪80万,第五年实现年薪100万,这就变得相对具体了。
接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他想到,提高个人能力实现加薪,或者做跟主业相关的兼职,或者跳槽到更有潜力的公司。而这些,需要通过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做好人脉资源累积等等。
每天半小时思考时间、在线报考一所商学院、每周读一本世界名著、业余时间写两本书、每月认识一位新朋友、定期参加行业研讨会……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当把这些认真地写在纸上之后,开始循序渐进地执行。当然,执行一段时间后他会及时总结,并适当地作出更为合理的调整。
这是一个从上而下的思考过程,在构建过程中,现有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完善,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明了,通俗易懂,也更容易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