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社会变迁是交往与生产力互相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要受到自身生产及内外交往发展程度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社会形态的更迭,正是交往与生产力互相作用的结果。

(一)交往和社会变迁是两个有着内在关联性的共生问题。

交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它是指人们之间通过中介手段交换、交流物质、信息、情感等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各时期的经典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一直以交往为重要的哲学线索,探讨社会发展规律。人的社会交往活动的发展程度及其交往形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同时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交往活动的性质发生着改变。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而社会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常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两者密不可分,没有交往,就没有人类历史,也没有社会变迁。交往给社会生成提供取之不尽的营养成分,确保社会变迁绵延不绝。交往还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直接影响社会前进的方向和高度,演绎了人类的自由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节律。个体之间的交往是物质生产实践必需的前提,因为单个个体无法依靠自身体能完成必要的物质生产,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因而必须通过个体之间的交往,实现物质的大生产。生产决定交往,交往是生产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由科技创新引发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交往是推动社会变迁的直接原因。社会形态决定着交往的组织结构、方式以及方法。

(二)交往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推广和创新

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性历史过程,需要不断累积和进步,各时代、各民族、各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只有得到保持和传播,才会真正促进社会向前向上的历史运动。每个时代的人在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科学研究等实践活动时,如果都从茹毛饮血开始,社会则长期处于低水平阶段,难以取得飞跃和突破。只有前代的生产力、物质、文化等通过广泛交往,代代相传,不断继承和超越,才能促使社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微变乃至巨变,实现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的转变。马克思说:“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域都是独立进行的。发达的生产力,即使是通商相当广泛的情况下,也难免遭受彻底的毁灭。”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可见,交往直接影响了生产力的承接、内化和创新,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其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交往越发达,人类的新发明和科学技术成果就越能成为共享性的第一生产力。

(三)交往促进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创造了互动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基础。日新月异的个人相互关系构建了丰富的社会关系,使社会实在化和具体化。一旦缺乏交往互动,就会空壳化,既无生命力,也无变迁迹象可寻。同时,各种交往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相互制衡,促使社会成为有序和谐的有机整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包括战争)都在新机遇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学习与借鉴,在挑战中增强实力,实现社会形态向高一级的转变。假如缺乏交往,社会形态就没有更替的契机。中国在19世纪所遭受的“外来侵略”,也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结构及闭关自守的封建制度,为世界不同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等的进入打开了缺口,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革命及社会形态的更替、跨越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通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可发现,一个国家中社会交往越发达,开放性越强,则这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就越先进。现阶段,随着人们交往方式的不断拓展,世界开始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交往方式,通过扩大交往范围,积极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其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本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不断进步,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地缩小本国同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间,通过对先进技术和生产力等的不断传播和吸收,能够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