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精华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的话

一、走进作家作品[1]

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重要文体形式,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搜神记》等著名的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涌现了《柳毅传》《莺莺传》等大量名篇佳作。鲁迅在评价《聊斋志异》时,便说它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这不但从小说史的流变上揭示了《聊斋志异》的地位,也从题材类型与创作方法上说明了《聊斋志异》的特点与成就。概而言之,《聊斋志异》继承了历代文言小说,特别是志怪、传奇的经验,但又有所创新。与志怪相比,它的文学创作意识更明确;而与唐传奇相比,它则有更丰厚的民间文学基础,同时又饱含了作者的创作激情。如果我们一定要在古代文言小说中选出一部代表作的话,那么,非《聊斋志异》莫属。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是生活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他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书香门第,从小热衷功名,却屡试不中,穷愁潦倒,其中所感受的耻辱,令他刻骨铭心。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短时间应朋友之邀,做过一年幕僚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一带坐馆教书。这种简单的经历使蒲松龄与普通乡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他曾写过《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药祟书》《历字文》等通俗读物,这些著作体现了蒲松龄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而这种关怀也构成了他与其他小说家不同的精神品格。

蒲松龄才华过人却久困乡间。一腔孤愤,百无聊赖,只得寄托于荒诞无稽的鬼狐故事。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家共有的寒儒意识的典型体现者。然而,寒而不酸,卑而不陋,却又使他最终超越了个人的孤寂,将丰富的情感升华为自由奔放的想象。《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题材丰富,举凡各种社会现象、现实问题、人生哲理,在这部小说集中都有不同反映。

从自身经历出发,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突出地刻画了士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有关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对社会尤其是对文人心理造成的恶劣影响,因为与蒲松龄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成为他着力表现的内容之一。如《贾奉雉》揭露了考场上标准的颠倒,《司文郎》讽刺了考官的一窍不通。如果说这种揭露与讽刺还可能出于一种考场失利者的发泄,那么,蒲松龄对科举士子如痴如狂的精神状态的刻画,则更具深度。《叶生》就展示了一个屡试不售的士子痛苦的灵魂,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同情。《王子安》则描写困于场屋的名士王子安在等待放榜时为狐仙戏弄的迷狂心理,篇末对举子们具有自嘲意味的议论,也反映了蒲松龄在精神上的超越姿态。与此同时,蒲松龄还从整个社会审视了科举制度的影响,如《胡四娘》《镜听》等,都通过世人对士子们在科场得失的态度变化,针砭世态炎凉的风气。

尽管有着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但蒲松龄的精神状态却并不萎靡。相反,他总是对生活抱有一种津津玩味的热爱,这主要表现在他那些描写爱情的作品中,如《娇娜》《连城》《阿宝》《婴宁》《青凤》《瑞云》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精心塑造了许多至诚朴实的男子,他们那种痴迷情态,令人感叹不已;至于由花妖狐精幻化的少女们,更是聪明善良、美丽多情,具有明显的理想色彩。而在描写男女之情时,他看重的是感情上的、精神上的交流与满足,强调了超越世俗利益的“知己”之爱,这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新思想。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蒲松龄还表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推崇,如《仙人岛》《翩翩》《狐谐》《嘉平公子》等作品,都将仙女狐妖塑造得聪明灵慧,成为文人学士的所谓“解颐良友”。在兰心蕙质的少女面前,文人有时反而因浅薄、孤陋显得极为可笑。对于足以才学自高乡里的读书人来说,蒲松龄的这种写法同样表现了一种自嘲的精神。

实际上,蒲松龄并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人。相反,长期的乡间生活,使他对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一些作品在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方面,也表现出了与民众息息相通的情感。如《促织》揭露了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荒淫残暴,《梦狼》的描写是“苛政猛于虎”的形象化表现,而《席方平》则颂扬了被压迫者的反抗。

除了对有权势者直截了当的批判,蒲松龄还表现了一种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这使得他对社会黑暗的揭露更具人性的力量与思想的深度,《公孙九娘》正是这方面的杰作——它可能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好的鬼故事之一。作品中主人公短暂而哀怨的婚恋,折射出超越生死的生活欲望,是对血腥杀戮的悲愤控诉。

蒲松龄对民众生活的关怀,往往是从道德层面展开的,其中既有因疾恶如仇而近乎斥责的作品,也有为表彰美德而倾心颂扬的作品。如《红玉》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善良,与男子患难与共的女性形象;《张诚》中则通过兄弟之谊赞美了孝悌,由于作品将道德品质与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平实感人。

从总体上看,《聊斋志异》反映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同情民众,欣赏自我,玩味人生的立场和情趣,这种文化品格的积极的、全面的展示,而不是随意的、零散的流露,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涵方面,也构成了作品的艺术想象与叙事的基础。

《婴宁》中狐女婴宁是作者特别钟爱的人物,婴宁自幼生活在远离尘世的优美环境中,培养了一种无拘无束、憨直任性的性格,她的可爱正在于她具有这种未受世俗污染的人性,作者对婴宁的所有描写都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

也正是由于《聊斋志异》具有深刻的精神基础与内在的情感逻辑,因此,在具体的幻想与叙事手法中,它才能展现出比以往的志怪、传奇小说更灵活的姿态。《石清虚》就是如此。这篇小说围绕石的出没得失,串联各色人物,情节跌宕起伏,极富吸引力。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已广为流行,蒲松龄虽然选择了文言小说这一传统文体形式,却努力激发了它的艺术潜力。一般来讲,文言以简洁见长,这也是《聊斋志异》语言的一个基本特点。但是,《聊斋志异》又并非一味的精简,其语言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在与传统的意境、神韵等审美追求一致的优雅从容,也表现在蒲松龄对日常口语的提炼与运用,全书形成了一种华朴兼擅、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本书从《聊斋志异》中挑选的近五十篇小说,都堪称艺术精品。而上文提及的作品,有的超出了本书的选目。我想说明的是,《聊斋志异》是一个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的宝库。进入蒲松龄所构造的花妖狐魅的美丽艺术世界,领略在现实人生与奇幻想象之间情感和思维的穿越,品味文言文优雅、精练、生动的表现力,一定能成为你宝贵的、意犹未尽的阅读体验。那么,请让我们从现在、从本书,开始这一奇妙的艺术之旅吧!

二、阅读方法建议

怎样阅读《聊斋志异》这部经典名著呢?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一)单篇阅读

1.通读全篇解文意

阅读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扫清语言障碍是深入理解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

(1)猜测大意不间断。

(2)借助注释理解对。

面对似懂非懂的文言文语句,如果每一个字和词都要知道意思,那在看注释和查字典的过程中,就打碎了对文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反复进出文章,就失去了读小说的乐趣。阅读文言文,要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文言积累,边读边猜测,读懂大意即可;遇到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借助下面的注释,读懂大意,继续阅读,让初次通读连贯顺畅。

比如,我们阅读《劳山道士》第一段: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有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情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前两句基本可以读懂,就是王生从小仰慕道教,听说劳山有许多仙人,就往劳山求仙去了。其中,“故家子”一词不太理解,看下面的注释③就懂了,是指“世家大族之子”。“笈”指书箱,从竹字头可以猜到是个竹子编的器具,“负笈”就应该是背着这个竹子编的器具;不知道也没有关系,不影响文章大意理解,不必深究。后面的几句, “观宇”一定要读懂,“观”是多音字,这里读作四声,是名词,道观的意思,如果不懂就看看下面的注释。同一行的“神观爽迈”中的“观”能够猜到,应该是“外观”的意思,如果猜不到,可以标记一下,之后查找工具书,做文言基础积累。“薄暮毕集”初读不懂,细审,根据文言积累,还是可以读懂。“薄暮”与《岳阳楼记》“薄暮冥冥”中的“薄暮”意思一样,指傍晚时分;“毕”与《口技》“群响毕绝”中的“毕”意思一样,指全,都;“集”可以猜到是聚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傍晚时分,门人们都聚集在一起。这几句读下来大意也就能够猜到了,就是王生遇到了一位道士,仙风道骨,谈吐玄妙,他想拜道士为师,道士担心他不能吃苦,他说能吃苦,在傍晚时分见过众门人,留在道观中了。这第一段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

可见,猜测着读下来,是更顺畅的,更容易引起你读下文的兴趣:在道观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奇闻异事呢?当然,我们也发现,猜测大意的基础是有一定的文言积累,课内文言文的积累必不可少,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也需要有意识的积累。

2.阅读注释做积累

阅读完一篇文言小说,我们需要做些文言积累,以便更好地阅读下面的篇章。文言积累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积累文言基础: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等。

(2)积累古代文化:如引用、典故、科举、民俗等。

做文言积累的两个不错的方法是:做文言卡片和阅读笔记。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好卡片或阅读笔记本。

比如文言卡片:

再比如阅读笔记本:

(1)积累文言基础:成语

★移花接木:将一种花木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之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这里喻指暗中巧施手段改造人的形体。(《陆判》)

★葭莩(jiāfú)之情:如此疏远的亲戚情谊。贬义,后多用于指人际关系方面。(《婴宁》)

(2)积累古代文化:引用

①引用《诗经》

★作伐:做媒。《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娇娜》)

★进退颉颃(xiéhánɡ):前后腾挪,上下翻飞。《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王成》)

②引用《史记》

★连城之璧:价值连城的璧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楚国和氏璧为赵国所得,秦王听说后,以十五城换取它。后称和氏璧为“连城璧”,喻指极为珍贵的东西。(《王成》)

★为之执鞭:为其赶车,做仆役。表示对人的极度钦佩。《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陆判》)

同学们可以像这样分类进行“引用”“典故”等的积累。另外,“科举”“民俗”等也是《聊斋志异》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大家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补充,让积累更完善。

3.注意要素细分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所以我们要以小说的读法去阅读。以《狼三则》中的第二则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它的三个要素:

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这一则的情节就可以概括为:开端——遇狼;发展——惧狼;高潮和结局——御狼、杀狼。

这篇小小说中的人物就是屠户和两只狼。屠户:果断勇敢、机智敏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除恶务尽。狼:贪婪、凶狠、阴险、狡诈。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晚上,野外麦场,中有积薪,这样的自然环境为屠户与狼斗智斗勇创造了条件。还需注意社会环境:蒲松龄出生在明末,目睹了清初黑暗政治的现实,在《梦狼》中,他借异史氏之口所说:“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官场腐朽,豺狼当道。

读懂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才能真正理解其主旨情感。

4.思考主旨赏写法

根据上面对《狼三则》中第二则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讲述屠户杀狼的故事,含蓄地表达了铲除社会上一切恶势力,并除恶务尽的主旨情感。

如何能读懂各篇文言小说的情感呢?《聊斋志异》大多数篇章的结尾都有“异史氏曰”,作者通过卒章显志的形式表明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情感。例如《娇娜》的结尾,异史氏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表达了小说的主旨情感不是歌颂爱情,而是崇尚友情,强调男女之间精神上的慰藉比成为真正的夫妻更可宝贵。再如《陆判》的结尾,异史氏曰:“陆公者,可谓媸皮裹妍骨矣。明季至今,为岁不远,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作者直接表达了对陆判的仰慕之情。

也有的文言小说结尾没有“异史氏曰”,同学们可以通过勾画详细描写的内容,辨明写作手法等方法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情感。

小说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情节设置一波三折、细致的人物描写、有意的环境描写、伏笔、照应、对比衬托、悬念、蓄势等。同学们可以根据每篇小说“导读”和“归纳探究”的提示,赏析小说的写作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和喜欢的语言,也可以对描写、悬念、对比等写法,还可以对能体现主旨情感的语句等进行圈点批注;当然,有疑问的词句也可以圈点批注。做好圈点批注,有助于深入阅读,会其深意。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阅读《婴宁》: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是园亭,不敢遽入。……四字词语,语言典雅;四言与杂言混用,张弛有度,与幽美、静谧、修雅的环境相得益彰。____自然环境描写,幽美、静谧、修雅。

……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正面描写,行动中的笑。

……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曰:“此女亦太憨生。”吴生请面之。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母促令出,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母疑其为鬼。入告吴言,女略无骇意;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众莫之测。母令与少女同寝止。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少妇,争承迎之。母择吉将为合卺……至日,使华妆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____①正面描写婴宁笑得尽情、不可遏止,美!②词汇丰富,这么多“笑”,不重样!____①侧面描写婴宁的笑富有感染力。②含蓄表现婴宁单纯、善良、人见人爱的性格特点,体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我婴宁”,发自内心的赞美!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总评:①全书以花衬托婴宁,使全篇浑然一体:初见,拈梅遗花,笑语而去;再见,执杏花,含笑而入;相处,舍后小园,花木四合,狂笑下树;婚后,笑不能止,爱花成癖,典钗购花……“花”与“笑”相依相伴,文思缜密,意蕴美好。②结尾直抒胸臆+正反衬托=作者对婴宁纯净、善良、美好内心的热爱与盛赞!

(二)篇章之间的联系:

《聊斋志异》作为短篇小说集,每篇都是完全独立的;但是蒲松龄用凝练生动的文笔和浪漫恣肆的想象,记录神鬼狐魅的离奇故事,抒发社会人生的深沉孤愤,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手法,各个篇章又有其共性和联系,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请你边读边填写下面的分类表,如有补充,可以自己附表。

《聊斋志异》分类表


[1] 本部分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刘勇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