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纪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自刎

话音未落,王旭猛然觉得背后传来一股寒意,仿佛是某个人投来的目光。王旭连忙转身,四下张望,却一无所获。莫负见王旭举止蹊跷,瞬间领会,也张望过去,却也没看出端倪。

过了好一会儿,王旭索性不找了,大声说道:“倘若有人了解这个玩意儿的,可到我府中一叙,我随时恭候。”

宴罢,众人向刘季告退。韩信回到府中,进了书房,命人送来一盘饭菜,然后屏退众人,悄悄打开房内的一间暗室,对着黑暗处说道:“没人了,你可以出来用膳了。”随后,一个高大的身影从黑暗中走出来,昏暗的烛光照亮那人的脸,竟是钟离眜。

钟离眜对韩信抱拳:“多谢韩将军的救命之恩。”

韩信:“你放心,有我在,谁也甭想动你一根毫毛。”

与此同时,彭仲府中,彭仲竟然在书房中与田横密谈。彭仲悄声对田横说道:“田兄,大势已去,你还是认命吧。我也保不了你,你还是向刘季自首得了。。。。。。”

田横长叹一声:“多谢彭兄这些日子的关照。我也不想东躲西藏,过得如此狼狈。只是当初我将郦益基烹杀,刘季岂会轻饶我?不劳您费心,天下之大,怎会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于是,田横向彭仲辞别,带着手下五百勇士,隐居到齐国东边的一个海岛去了。

也就在这个深夜,王旭正在床上安睡,突然一支冷箭从窗外射进来,钉在桌板上。王旭听到动静,连忙起身,打开窗户查看,却不见一个人影。王旭惊奇不已,拔出那支箭矢,发现箭上绑着一张字条。王旭打开字条,只见上面写着:“碎片有害,留之无益。刮去字样,抛入海中。”

王旭拿着字条,匆匆前往莫负府上。莫负看过字条,笃定的说道:“3号果然还活着,他就在我们中间。”

王旭嗔怪道:“算起来,3号也是老大不小的人,还喜欢捉迷藏。来回打了三次照面,他才肯现身。还藏头不露尾,到现在也不肯让我们见一面,搞得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莫负:“3号太老道了,将我们安排的明明白白;还顺带给我们上了一课——干我们这行,要想活得久,就得藏得深。”

王旭:“像你我这种爱露脸的人,会不会太危险?以后要不要低调点?”

莫负:“低调不一定安全,但危险一定刺激。”

王旭:“你喜欢刺激?”

莫负:“我的出生就很刺激,横跨银河系,穿越黑洞,一出生就遇上爆炸。生来如此,改不了,想让我不爱刺激都不行。”

王旭:“原来喜欢刺激才是逆行者的天性。改变天性,3号是怎么做到的?”

莫负:“你别忘了,3号出生的时候,炸药哑火了。”

王旭:“他这么低调,我不怪他。他活的这么久,我也不怪他。我气的是,他动不动就失联,我们该怎么找到他?”

莫负淡淡说道:“静观其变。”

俩人正说着,突然院子另一头发生怪异的响动。王旭,莫负登时警觉起来,停止交谈,连忙开窗查看,看了好一会儿,也未发现蹊跷,莫负说道:“没事,那边是郭翁伯的寝室,可能又失手打翻茶杯了吧。”

于是,王旭向莫负辞别。这个时候,在郭翁伯屋内,郭翁伯正贴着窗缝向外张望。见王旭离开,莫负关窗,郭翁伯不禁长舒一口气,回头轻声叫唤:“没事了,你出来吧。”这时,从里屋昏暗处缓缓走出一人,竟是季布。

郭翁伯压低嗓门说道:“季将军,你何不向刘季自首,这样躲躲藏藏,何时是个头?”

季布叹道:“我何曾不想重见天日,谁愿意像只老鼠一样苟且偷生。只是,你也看到项庄的下场,刘季岂会给我留活路?”

。。。。。。

几日后,刘季朝见群臣,说道:“我听说田横带着五百人逃到海岛上去了。田横颇得民望,我决定赦免他的罪过,召他入仕。我保证,田横来了,最大可以封王,最差也能封侯。他若是不肯来,只有死路一条;我说的,上天也救不了他。”

于是,刘季派出的使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田横隐居的海岛。田横见到使者,说道:“我烹杀了刘季的宠臣郦益基,真要去了洛阳,岂非白白送死?”使者就把刘季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田横,田横无奈,只得带着两个门客前往洛阳。

田横来到离洛阳三十里远的一个叫尸乡的地方,对他的两个门客说道:“想当初,我是齐王,刘季是汉王,我们都是王,平起平坐。时过境迁,刘季做了皇帝,我成了亡国奴。我还要入朝去侍奉他,真是奇耻大辱。我烹杀了他的宠臣郦益基,却还要在他手底下听差办事,憋不憋屈,为不为难?刘季召我前来,不过是想看看我的相貌。如今,刘季就在洛阳,倘若斩下我的头,快马奔驰三十里,我的面容依然不会变,刘季还能看个真切。”说完,田横挥剑自刎。

于是,那两位门客手捧着田横的头颅,跟随着刘季的使者,快马加鞭赶赴洛阳,觐见刘季。刘季见到田横的人头,不禁落泪,叹道:“田横真不愧是豪杰啊!”随后,刘季以诸侯王的规格厚葬了田横。田横的葬礼结束后,那两位门客在田横的墓旁刨了个坑,旋即自刎,伏尸坑中,为田横陪葬。

刘季听说后,觉得田横的五百勇士都是侠客,就派使者召他们入朝。那五百勇士听说田横已死,当即自刎,追随田横而去。

过了不久,楚王韩信、燕王韩广、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梁王彭仲、韩王韩信离开洛阳,返回各自的属地。而刘季则率领群臣,车如簇,马如龙,浩浩荡荡的向长安进发。一路上,众人心怀鬼胎,各有打算。

回到长安后,刘季朝见群臣,说道:“我能夺天下,各位居功至伟,现在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前段时间,很多人到我这里争功,搅得我焦头烂额,拿不定主意。我觉得萧何应居首功;不过,我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你们觉得谁的功劳最大?”

很多人答道:“曹敬伯追随您南征北战,身受七十处创伤,战功最多,应该排第一。”

刘季听了,默不作声,正在沉吟之际,叔孙通早就瞧出刘季的心思,大声驳斥众人:“楚汉之争时,陛下多次溃败,全靠萧何从关中发来新兵、粮饷,我军才能转败为胜。萧何建立的是万世之功,岂是曹敬伯这些个一时的战功所能比拟的?我觉得,论战功,萧何第一,曹敬伯第二。”

刘季不禁喜上眉梢,当即拍板:“叔孙通说得好,甚合我意。就这么定了,萧何功劳最大,曹敬伯次之。”随后,刘季又封赏了张子房等二十多位功臣。

过了一段时间,刘季老远望见群臣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等到刘季走近,群臣又装作无事人似的,默默闪躲、散开。刘季觉得奇怪,就召来张子房问道:“他们一小撮一小撮的聚在一起,都在偷偷聊些啥?”

张子房面不改色的答道:“他们在商讨谋反之事。”

刘季大惊:“天下初定,他们为何要谋反?”

张子房:“您曾经是平头老百姓,靠这些人夺了天下。如今,您贵为天子,得到封赏的都是您的亲近之人,而被诛杀的都是您的仇家。您在定陶称帝,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您对这些人都没有表示。得不到封赏就算了,他们甚至担心您会寻他们的过失,夺他们的性命。所以,他们就聚在一起谋反。”

刘季有点慌:“那该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