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纪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9章 廷辩

王旭连忙启奏:“当初平定刘肥之乱,灌夫在睢阳之战中孤身杀入敌阵,身受重创数十处,名震四海,无人望其项背。灌夫是不世出的猛将,如果不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只是多喝了几杯酒,跟邓通吵了一架,顶多赔礼道歉就是了,罪不至死吧。我赞成薄侯爷的说法。”

卫绾当即驳斥道:“灌夫跟地痞恶霸勾结,在颍川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连皇室宗亲都不放在眼里。这就好比“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我赞成邓丞相的意见,必须对灌夫予以严惩,还望陛下明鉴。”

刘恒有些左右为难,就让众人各抒己见。季布、李广、郭翁伯等人赞同薄昭的说法,也有些人附和邓通的意见,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敢开口。刘恒见江次倩半天不吱声,就让他发话。江次倩既不想得罪薄昭,又不敢得罪邓通,吞吞吐吐说了一大堆,先是说薄昭对,后来又说邓通也没错,弯来绕去,也没个定论。刘恒越听越火,痛斥江次倩:“你平时在我面前分析薄昭、邓通的优劣长短,说的头头是道,今天怎么不敢说了?!今日廷辩,我就是想听你们说几句实话,有这么难吗?一个个畏首畏尾,好像架在车辕下的小马驹,连口大气都不敢喘。大汉朝廷养你们有什么用?”

盛怒之下,刘恒愤然离席,回到后宫,跟慎丹一齐用膳。刘恒这一走,群臣面面相觑,只得悻悻的退下。邓通出了宫门,招呼江次倩坐同一驾马车,责问道:“我们事先说好了一齐对付薄昭这个老鬼,你怎么临时变卦,首鼠两端?”

江次倩小心翼翼的回道:“您怎么如此不自爱?薄昭诋毁你,你就应该摘下官帽,解下官印,可怜巴巴的对刘恒说“我有罪,我失职,薄昭说得对,说得好,陛下惩罚我吧”。刘恒不仅不会怪罪于你,还会觉得你谦虚谨让。而薄昭这么爱惜羽毛的人,肯定会心中不安,恨不得钻地缝,闭门谢罪,咬舌自尽。如今,您与薄昭二人当庭互相叫骂,犹如泼妇吵嘴,被众人耻笑。”

邓通这才恍然大悟,自责道:“怪我太心急,只顾着争辩,做事不经大脑。”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刘恒很生气的跟慎丹提起廷辩之事。慎丹对薄氏一族积怨已久,就说道:“处理此事,不能单纯的看谁对谁错。”

刘恒不解,问道:“那看什么?”

慎丹:“刚才听您说,薄昭为灌夫辩解,而李广、季布、王旭、郭翁伯等人都站在他这一边,这才是大患。”

刘恒:“怎么说?”

慎丹:“李广、季布、灌夫、王旭、郭翁伯都是功勋老将,威望甚高。薄昭跟这些人过从甚密,威权太重。江次倩连公主刘元、太子刘启都不怕,却怕得罪薄昭,可见薄昭在朝中的影响力有多大。有您在,还可以镇住薄昭这帮人。若有不虞,薄昭一党必将权倾朝野。”刘恒一听,更生气了,命人追查灌夫的底细,他的那些罪行果然是真的。于是,刘恒下令囚禁薄昭,并准备处斩灌夫。

李广、王旭、郭翁伯接到消息,不约而同的冲入皇宫,跟刘恒理论。李广开门见山的说道:“您登基前,在代地的处境是何等艰难。外有勋育窥伺,内有吕后威胁,盗匪为害四方。若非薄昭辅佐,您哪儿能那么轻易的在代地站稳脚跟,最后入主长安?”

刘恒淡淡的回道:“薄昭对我的辅弼之功,我岂能轻易忘却?我将他拘禁,一来是他对我不说实话,隐瞒灌夫的罪过;二来是将他作为人证,严格调查灌夫。”

李广:“灌夫的那些罪行,我也听说了。还望您念在他的赫赫战功,功过相抵,饶他不死。”

刘恒:“灌夫这个人,战功显赫不假,恃功自傲也是真的。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立了点战功,就到处为非作歹,大汉还能长久吗?”

李广登时语噎。郭翁伯连忙接上话:“薄昭不仅有功,在朝野内外威望极高,更是您的亲舅舅。您不念亲情,恐怕会招人非议。”

刘恒:“就因为薄昭是我的亲舅舅,我才更要大公无私,大义灭亲。”

郭翁伯又说道:“灌夫多次得罪邓通,都是为薄昭出头的缘故。做兄弟的就应该像灌夫这样仗义,虽然他犯了错,但也情有可原,还请您酌情处理。”

刘恒:“说实话,灌夫与邓通结怨,我并不关心,我也不会为了这点私人恩怨将灌夫处死。我惩处灌夫,纯粹是因为他不守王法,危害社稷。判处死罪,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见郭翁伯也无计可施,王旭连忙补上话:“薄昭为灌夫求情,未曾提及灌夫犯法之事,可能是他并不知情,而您也未过问,不算欺君之罪。还望您释放薄昭。”

刘恒:“薄昭究竟是故意隐瞒,还是他不知情,正是我想审问的。问清楚了,如果他确实无罪,我自然会放了他。”

王旭:“灌夫鱼肉百姓,横行乡野,虽是重罪,但罪不至死,还望您明鉴。”

刘恒:“大汉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是来之不易。灌夫身为朝廷命官,功勋老将,更应该奉公守法;而不是仗势欺人,让黎民百姓对朝廷寒心。按律,灌夫罪不至死;但此案影响极其恶劣,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

李广、郭翁伯、王旭三个臭皮匠,说不过一个刘恒,只得无奈告退。王旭回到府中,向莫负求助:“我本来想救灌夫,没想到,人没救成,还搭上一个薄昭。你有办法营救薄昭、灌夫吗?”

莫负:“要论足智多谋,在世的还数张子房、蒯通。张子房云游四海,踪迹难寻,也不知是生是死。你真想救薄昭、灌夫,可以向蒯通求教。”

王旭连忙出门,前去拜见蒯通。王旭将事情本末一五一十的告诉蒯通,问道:“薄昭入狱,灌夫即将问斩,该如何搭救他们?还请蒯先生不吝赐教。”

不料,蒯通思忖片刻,淡淡的说道:“灌夫必死无疑。”

王旭大惊失色,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蒯通不答反问:“以前,灌夫杀人,刘恒都没治他死罪。如今,灌夫只是贪赃枉法,刘恒为何要置他于死地?”

王旭一怔,问道:“为啥?”

蒯通慢悠悠的说道:“因为灌夫与薄昭过从甚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你和季布、李广、郭翁伯又替他们俩求情,让刘恒误以为你们几个也是跟灌夫一伙儿的。你们几个都是军中的重要将领,倘若拉帮结派,对刘恒的统治岂不是大威胁?”

王旭这才明白过来,问道:“没想到,好心办坏事。那可怎么办,如何才能营救薄昭与灌夫?”

蒯通说道:“我私下听说,慎丹私底下对薄昭、灌夫一案也在推波助澜。慎丹和邓通都是刘恒眼前的红人,无人望其项背。这次,刘恒心意已决,你想要救薄昭和灌夫,恐怕只是徒劳。”

王旭恳求道:“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也想试试,还请先生赐教。”

蒯通思忖良久,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你不妨试试。”

王旭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蒯通:“我偷偷打听到,邓通在刘肥作乱之时,曾派人与刘肥私下联络,极力巴结讨好刘肥。邓通这么做,是为了预防汉军战败,预先给自己铺一条退路。”

王旭惊喜不已,说道:“这可真是个爆炸新闻,我拿此事做文章,兴许可以救下薄昭与灌夫。这消息确凿吗?”

蒯通:“确凿无疑。”

王旭想了想,问道:“按说此事极其机密,您是从哪里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