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谈认知
谈认知
当一个体会到弱小无助,体验了死亡之后,那他才能知晓死亡之后,涅槃重生时生命的意义。我不知道我的理想将会把我引往何地,但是我的灵魂告诉我:你有一颗卓越的心,和一个伟大崇高的使命,你将在人类文明的前进中起到至关的作用,在历史中留下崭新的一页。
当我独自从那泥沼,万丈深渊走出的一刻,我已重新找回了我曾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不能再做逃避,要敢于迎难而上,正如作家海明威所说:“你可以杀死我,但你休想将我打倒!”
当你失去一项东西时,这或许是种遗憾,可由于缺失,说不定反而可以更好的激励你,成就你,就好比我没有学历,这让我与学历的人相比,缺少了就业的机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我没有高学历,这便会让我更加的好学,背后下得苦功也比常人多出数倍。我从不相信,生命的意义是靠学历来进行领悟的,当然不得不佩服那些高学历的人,因为他们是优秀的,聪明的,是曾经努力过的。
往往想做成某事比被迫做某事取得的成就一定要大,人的成就来自我想做成一件事和敢于做自己的胆量。我的眼神将不惧任何人,不会再产生之前由心底而生的卑微感,我的眼神或成骄阳照进每个人的心中,让人感知我的亲和,慈善,力量、气场……或成一柄利箭刺穿每个拦我方向之人的心脏,感受到像命运出剑之人的顽强的意志与胆量。人生是有限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我已经找回了信心,意志,目标,与不可抗拒的信念。
我似乎一瞬间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含义了,所学知识,改变的是人的无知愚昧,增强个人的自信和处事方法,自身魅力和气场,和对某件事深刻的认识。学习的意义是理解生命,体会生活,即便身处尘世小若沙粒,我也能与心灵合二与一。古人的所有道理,你都应该重新实践一遍,即便他们都是对的,他应该实践一套你认为对的路,道理需要你自己去悟,往往你真实的教训比一个会教书的老师还要让你受益无穷。
人的潜力应是无穷的,只有你愿意,你也可以做到他人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一个人活着是用所创造的价值而进行衡量的,一个死人倘若不能活在活人的心中,那么他就真正的死掉了。
只有在机缘下经历过真正的绝望,他才会明白,得到和失去都是微不足道的。世间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道理能够使你大彻大悟,一下子便到达彼岸,若真那么容易,那些自奉高明,才智高人万倍,含义深意的成功学大师,他们早已使成功的人士满大街了。人需要思想启蒙,也需要鼓励,和一个坚定的目标,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才能脱颖而出,文字更是聪明人的游戏,你要用文字来建立思想王国。你所经历过的痛苦,将在沿途开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结果。在你看不见的角落,有人比你还努力,这世上也从不缺少努力的人,才智过人之人,因为在人类文明史上他们真的很多,然而大多数已经不为人知了。
一本好书就犹如一个良师益友,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思想的沉淀,生命的升华,人格修养的过程。有一个哲人曾说过,“我越读书就越感觉自己的无知。”那并非真正的无知,而是在浩如烟海的读书世界里冲击了自己的认识观,他的眼界和思想维度在开卷受益的那一刻逐步提升。好书可以比作良朋,在你迷茫之际,指引你走出人生黑暗,在你人生感到孤寂之时可以慰藉你的心灵,仿佛与你亲切的交流,思想不断的碰撞出亲密的火花,而一本不好的书便犹如毒药,倘若你的意志不够坚定,人生观不够明确,其谬论便会使你养成不好的习惯,带领你走向歧路。所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在于善于选择一本真正有益的好书,书籍始终是一种工具,他为的是使你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丰富你的眼界,增强你的处事判断能力。
先智常有关于读书佳作,我少了些许才情,没有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人只要有志,矢志不渝的向目标挺进,总会有所建树的,古今不少大器晚成,后来居上的例子。那些一生埋头写作,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为人类文明前景作出贡献的人,让人从心底里尊敬。曾经有个外国作家产量的小统计。法国雨果(1802-1885)共写了15万首诗和一批小说。法国大仲马(1802-1870)共写作257部书。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创作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6部。这数目字实在是惊人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莎士比亚说过:“你捧着一本书苦苦钻研,为的是追寻真理的光明;真理的光明还远在天边,你已经盲去了自己的眼睛。我宁愿消受眼皮上的供养,把美人的妙目姿情鉴赏,那脉脉含情的夺人光艳,可以扫去我眼中的雾障。学问就像是高悬中天的日轮,愚妄的肉眼不能测度它的高深;孜孜不倦的腐儒白首穷年,还不是从前人书本里掇拾些片爪寸鳞?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学士,替每一颗星球取下一个名字;可是在众星吐辉的夜里,灿烂的星光一样会照射到无知的俗子。”
古人在读书这方面有过不少的智慧见解,譬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可以当做是读书的第一层境界,也是愚笨之人的读书方法,但是熟能生巧,当你真正的把一句深奥的文义揣摩再揣摩,你就会渐渐的停留在其表面的文义上。世间之人的确是有智慧之分的,有些人领悟的能力比较快,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只需看过一遍就能够将其解答出来,这也就是指其天赋过人,可天赋比较慢的就只能背后下苦功,同样的路程他也可以后来居上,曾国藩小时候就比较愚笨,同样的文章他背了好几遍都没有背过,可是躲在他房间的小偷只是听了几遍便将其背了下来,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有天赋之分,但有天赋的小偷未来谁知道他呢,可是愚笨的曾国藩后来却名扬天下,成为晚清时期最厉害的名臣之一,对同样的知识点领悟的慢,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那可以让你更吃透这一知识点,也就是根基稳固,同样的知识在你大脑不断的出现,你大脑就会认为它对你很重要,记忆也就比较深刻了。
第二层读书境界,应该是指韩愈所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己落后于别人太多,想要超赶别人,除了发奋读书,在背后多下苦功别无他法,但书籍只是一种工具,我觉得这下就要来到陆游所说的,第三种读书境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得的知识未必有用,只有亲身实践了,感知所获得的知识与你行为合一,的确如书上所说,那么他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知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也就是对应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应的当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应的便是“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在于它源源不断所供应的优秀人才,教育乃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比的不仅是经济实力,还有国民素质。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灵上的健康同样重要,一个只会读死书而不敢走出自己狭小的屋子,去开阔自己眼界的人,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做学问,一个会读书的人应该是身入自然之中,感知一切人和物,树本华有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见解:“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
书中虽然也有人生百态,他人的成功和失败的例子,爱恨情仇、曲折离奇的故事,但人活在世上,自己才是自我人生的主宰者,读书只是暂时性让别人的思想替代自己大脑思考,若人只是一味的读书而不去身体力行,那么读到最后只是长有两条腿的书柜而已。论语之中有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读书真正的意义不是看你究竟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你领悟了多少知识,在书中学到了什么,是否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不过爱好读书的人总不比不读书的人要强百倍,因为读书也是开阔自己的眼界。英国的思想家培根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有过深刻的解释:“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202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