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卫南运河年鉴(201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水利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漳卫南运河先后多次进行治理。1949—1956年期间,对南运河、漳河堤防进行整修、加高、培厚,兴建了升斗铺、甲马营分洪口门工程,开辟了长虹渠、白寺坡、小滩坡、大名泛区和恩县洼滞洪区,对卫运河、四女寺减河进行复堤和河道疏浚。1957年,水利部批准《海河流域规划(草案)》,确定“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水方针。1957—1963年,在漳卫河上游先后兴建了漳泽、后湾、关河、岳城等大型水库、25座中型水库和300余座小型水库,并对卫运河、四女寺减河进行了扩大治理,兴建了四女寺枢纽。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后,1964—1984年,先后兴建了恩县洼滞洪区西郑庄分洪闸和牛角峪退洪闸;再次扩大治理卫运河、四女寺减河;改扩建了四女寺枢纽;新建了卫运河祝官屯枢纽和漳卫新河七里庄、袁桥、吴桥、王营盘、前罗寨、庆云、辛集等拦河蓄水闸;对卫河干流下段(浚内沟口至徐万仓)进行扩大治理,对卫河干流上段(西孟姜女河入卫口至老观嘴)进行清淤。1987—1995年,对岳城水库主坝、大副坝、1号小副坝、2号小副坝进行加高,并增建3号小副坝。先后实施了岳城水库大坝加高。1991—1995年,对岳城水库以下漳河进行了整治。经过治理,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防洪体系,形成了“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格局。

1996年8月,漳卫南运河发生特大洪水。“96·8”洪水之后,漳卫南运河迎来了新的治理高潮。截至2012年年底,漳卫南运河水系内先后分四批完成了“96·8”洪水水毁修复,对西郑庄分洪闸进行了加固工程,对漳河岳城水库以下(京广铁路—徐万仓)全长 103.3km河道进行了整治,对漳河穿漳涵洞水毁工程和漳河西冀庄险工进行了修复、整治,实施了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大副坝涌砂处理工程、漳卫新河(四女寺—辛集)治理工程、对岳城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漳河重点险工进行了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