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治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膏方选药原则

1.表证选药

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感冒所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病证。以解表药熬制膏剂时,因能发汗,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血汗同源,汗多者应慎用。应分清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的应用特点。另外熬制治疗感冒的膏滋时,量不能太多,多适合于小儿用膏。

2.热证选药

这类药药性寒凉,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所谓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清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一般而言,清热药以苦味居多,熬制膏剂时,对于苦味药尽量少用,以免口感不佳,同时用膏方清热,力量不能太猛。

3.便秘者选药

通过泻下通便,以排出燥屎、积滞等,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等里实证。还能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泻下药易伤正气及脾胃,故熬制膏剂时,一般多选用润肠通便之品,如麻仁、郁李仁、当归、肉苁蓉等,尤以习惯性便秘者多用,一般不用峻猛有毒之品。

4.风湿痹证选药

应选用祛除风寒湿邪或热邪之品,这类药物多辛苦温,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痛,筋脉拘挛等。使用祛风湿药熬制膏剂时,应根据痹证的类型、邪犯的部位、病程的新久等进行选药。一般而言,痹证多属慢性疾病,熬制膏剂更方便服用。但需注意辛燥药易伤阴耗血。

5.湿浊证选药

湿浊病证应选用芳香化湿之品,这类药材气味芳香,性偏温燥,能化湿运脾,用于湿浊内阻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反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等。使用化湿除湿药熬制膏剂时,因多含挥发油,与其他药材配伍熬制膏剂时,提倡后下。

6.水肿者选药

水肿者应选用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等。使用利水药熬制膏剂时,要防止其伤阴,同时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

7.寒证者选药

寒邪病证者应选用祛寒或温里之品,治疗里寒证的药,多辛温,所谓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痰鸣咳喘、痰白清稀;少腹冷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以祛寒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

8.气滞者选药

理气药多辛苦温而芳香,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止痛之效。气滞病证者,需根据脏腑气滞的不同部位选药用膏。理气药可以用于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以理气药熬制膏剂时,很少单独使用,多配伍于其他治病方中。在应用补益药物时,常常适当配伍理气药,以防止壅滞。

9.食积者选药

消食药的特点是消食化积,主治饮食积滞,部分药物还具有健脾开胃,和中的作用。消食药多甘平,主治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消食药熬制膏剂时,尤多用于小儿,常与健脾开胃药配伍应用。

10.虫证者选药

驱虫药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为主,促使其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驱虫药物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故要控制剂量,防止用量过大中毒或损伤正气。以驱虫药制成膏剂,主要用于小儿,选药不能太苦,以免小儿不接受。

11.出血者选药

止血药能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病证。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用止血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止血不留瘀,可以适宜配伍行气或活血药应用。

12.瘀血者选药

活血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瘀血病证。此类药物多为辛苦温,能散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即“血实者宜决之”之法。以活血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配伍行气药,以增强作用效果。因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13.痰证者选药

化痰药主治痰证。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以痰的病证甚多,并非单纯指的呼吸道排出的痰。以化痰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痰证所在部位,脾为生痰之源,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14.咳喘者选药

止咳平喘药物主要用治咳嗽、喘息,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喘息,以止咳平喘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配伍化痰之品,又因为咳喘分寒热虚实,应注意分清其性质再选用药物。

15.失眠者选药

安神药能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根据安神药的不同特点,分为重镇安神及养心安神药两类。以安神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针对导致神志不宁的病因、病机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伍。一般以植物类药物应用更多。矿物药容易伤胃,并且矿物药不容易出膏。

16.阳亢者选药

平肝药和息风止痉药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如眩晕,耳鸣,面红,口苦,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头痛头昏等。以平肝息风药熬制膏剂时,应根据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因、病机及兼证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伍。现常用于高血压所导致的病证。

17.气虚者选药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五脏均可能出现气虚,但以脾气虚、肺气虚多见,故补气重在补益脾肺之气,以振奋衰减的功能,改善或消除形衰乏力等证。补气药多甘温,用于肺气虚所致的短气,少气,动则气喘,声低,自汗;脾气虚所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脏器下垂,出血等;心气虚所致心悸气短,胸闷胀满或痛。以补气药熬制膏剂时,因多有强壮作用,又要防止壅气,可以佐以行气之品。

18.血虚者选药

补血药多甘温,质地柔润,适用于血虚证,如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肝血虚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耳鸣,妇女月经不调;脾虚所致的食少纳差,大便失调,倦怠乏力等。以补血药熬制膏剂时补血,要防止其滋腻,适宜佐以行气药。又因为气能生血,应配伍补气药同用。

19.阴虚者选药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适应于阴虚证,如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肺阴虚者现干咳,咯血,虚烦,身热,口渴;胃阴虚者现津少口渴,舌红苔剥或胃中嘈杂,干呕。肝肾阴虚者现两眼干涩,头晕眼花,骨蒸潮热,颧红,五心烦热,遗精等。以补阴药熬制膏剂时,分为平补、滋补。一般平补的药物作用平和,多不泥膈,滋腻的药物容易泥膈,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要佐以行气之品。

20.阳虚者选药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补阳药多甘温,用于阳虚证,如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痿早泄,精寒不育或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或阳虚水泛之水肿;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及下元虚冷,崩漏带下等证。应用补阳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要因时补阳、因地补阳、因人补阳、因病补阳,并防止上火。

21.滑脱者选药

收涩药治疗各种滑脱病证,所谓涩可固脱,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收涩药性涩敛邪,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用收涩药熬制膏剂时,因缓缓图进,不可收涩太过,操之过急,另外收涩药口感不佳,应调配好口感,注意加用一些甘味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