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论

智库四大要素与皮书研创[1]

李扬

今年是第十四次皮书年会了,算起来我参加的皮书年会大概有7次。这7次分别有两种身份,过去我是作为皮书的编撰者参加会。刚才主持人说道,2011年开始皮书年会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继而我有幸来分管这件事情,所以每次都是我来和大家交流情况,听大家的意见,共同推进这个事情。看到底下人才济济的场面,应当说,作为皮书事业的参与者之一,感到非常欣慰。邬书林副总局长说过,事情做到这样,是可以欣慰了。每次开会大家都很踊跃,一次比一次人多,说明我们这个事情做对了,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 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

每次皮书年会都有一个主题,这次的主题是“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刚刚谢寿光同志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党中央的其他领导关于智库建设的若干指示,我想今天参会的各位来自社会科学的五路大军,大家在自己的领域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定也会不同程度地已经卷入了建设智库的浪潮中。那么,现在中国究竟要建成怎样的智库?中国的智库和国际上通行的智库如何对接?中国智库应当有怎样的特色?这些问题都在探讨之中。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可能不是最强的,但是肯定是最大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因此,也率先被国际智库纳入他们的视野。在接连两次的全球智库评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都被纳入排名。第一次是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第28位,在亚洲排名第一,这毫无疑问的,在中国更是第一了。第二次是在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第16位。另外,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总部之外,我们还有几个研究所,像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也被列入智库排名的行列之中,而且也都有相当好的名次。

中国的智库建设受到国际的关注,首先当然是因为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增强。除此之外,同时也与我们各位有关系,正是中国社会科学界把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让国际社会了解,这样,国际研究机构才会把我们纳入他们的评价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把我们的排名一下子能够提得很高。当然,我们做智库不是为国际社会做智库,而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需要智库的时候。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安排,由我来分管我们院的智库的组建工作。接下来,我们还会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在这些安排中,免不了和各位打交道,也请各位踊跃参加我们智库的活动。

我们做学问的学者,凡事喜欢找一找根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智库好像从来就是有的。但现在提出建设智库,有着它独特的时代意义。一是由于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仅仅靠一支力量或者几支力量来收集、研究、分析、提出建议是不够的,需要多元化的社会研究机构、决策参考机构。二是进一步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程序的进一步的民主化。大家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自从任总书记以来不到一年,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而且领导直接跟你在交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决策的民主化的程序,这样一个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了,现在希望把这个程序进一步体制化。

二 智库的四大要素

为了让智库建设能够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我归纳了一下智库的要素,或者说是一个好的智库应该具备的若干条件,我认为,有四个要素特别重要。

1.科学性

首先是立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的智库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武装自己,这是坚持科学性的第一条。我们的智库建设,要保持科学性的第一个方面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一系列的讲话精神。在经济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有一系列的讲话,大家看了以后觉得非常解渴,我早上跟一些同志谈的时候,他们说像专业人士在讲经济工作。当然,科学性肯定还包括资料的来源,研究的资料从哪儿来?这就涉及很多大问题了,现在大家都不说资料来源,这不是科学的态度,不是科学的方法。社会学的资料的取得、收集、处理是有他们一套专业规范的。现在还要面对的是,在IT技术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取得资料,如何认定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大家都知道,社会科学绝对不能说用“观点加例子”来做研究,列宁当年就是反对的。社会现象千奇百怪,抛出一个观点,找什么例子都能找到,但是,它能不能代表总体趋势呢?显然是未必的。我们皮书研创要按照智库的要求来发展我们的皮书,在科学性上我们要带头。

2.独立性

独立性首先强调的是责任,智库应独立地发表意见。于是,智库要对你的意见负责任。在这里我们想,智库恐怕不是政研室,智库也不是宣传部,智库是一个独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科学方法构造出来的一套研究体制,一个队伍,一套框架。最近我们到国外有些智库去访问,去取经。我们发现,所有的智库,第一强调的就是独立性。不管它的钱从哪儿来的,不管它的出身如何,很多智库出身是某党派的,党派型、社会型、学术机构型,它都有人出钱,无论怎样,他说他的钱是非限定性的,不能限定我做什么研究,不能限定我说什么话,大部分智库都标榜自己是独立的。这样一个状况我觉得我们在智库建设中要注意。要把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事业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研究,研究成果要向党中央和其他相关部门反映。

3.建设性

所谓建设性,我想强调的是认真做研究的机构,你要说清楚“怎么办”。现在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批评的人很多,好像什么人都能提出批评,正面的人可以批评,反面的人也可以批评。我经常想提的问题是,你能否说清楚“怎么办”。作为智库,你要拿不出办法来,你的批评就没有根据了。所以说,智库也好,皮书也好,成果一定要有建设性。尤其是我们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毫无疑问是党中央国务院设立的智库,所有的研究成果,应该说清楚“怎么办”。

4.影响力

要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当然影响是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决策者,第二个层面是对社会公众,第三个层面是对国际社会。过去我们不是特别注重成果的传播,注意的话,相对只注意对领导的影响,现在看起来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把事实告诉公众,依据事实做出分析告诉公众,不能对于社会热点就乱叫一声,就开始谩骂,这样的风气非常不好。我们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感觉他说这些严厉、严肃的问题,娓娓道来,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特别强调一下,国际社会来输送我们的影响力,要有载体,要有渠道,这件事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做。我愿意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帮助,谢谢大家!


[1] 本文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第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