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武庫》
【罔措】日語,即驚慌失措、倉皇。無所措手足也。罔,無也。《漢典》“罔措”條:喻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景德傳燈録·自滿禪師》:“情知汝罔措,僧欲進語。”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子瞻嘗問一後進‘近讀何書’,其人答‘讀某書’。子瞻輒問曰:‘其中有某好亭子?’其人愕然罔措,不知子瞻所問。”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
【廁】同“厠”,雜也、間也。夾在人群之間、參與。《漢典》“厠”條:雜置;參與。《史記·樂毅列傳》:“先王過舉,厠之賓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文選·潘岳 〈秋興賦〉》:“攝官承乏,猥厠朝列。”李善注引《蒼頡篇》:“厠,次也,雜也。”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不曉人事】人事,指世間寒熱飢渇之事。不曉,日語ぬ”,即不懂、不知道。《漢典》“人事”條:指人世間事。《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後,人事不可量。”《南史·鄭鮮之傳》:“今如滕羨情事者,或終身隱處,不關人事。”明陳汝元《金蓮記·同夢》:“人事無涯生有涯,逝將歸釣漢江槎。”
【化疏】化,灼化、燒化。火葬場又稱作“化場”或“化人場”。火葬則稱作“火化”。疏,請疏也。唐人在神佛前參拜時,燒紙錢、紙馬等物以敬告神佛。此處指吕公祈願言法華,而燒疏以遥敬。言法華有神通,翌日果然來也。
【好勞攘】日語釋作,即很擔心、十分挂念、非常关懷。《性理大全》朱子曰:“老子極勞攘云云”。《漢典》“勞攘”條:形容心情煩躁不安。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張生聞語,轉轉心勞攘。”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思憶》:“日月有盈虧,人事有番掌,青天問不應,搔首空勞攘。《禪典》“勞攘”條:煩擾。《大慧宗門武庫》卷一:“吕大申公執政時,因休沐日,預化疏請言法華齋。翌日果到府第,坐於堂上。申公將出見之,自念曰:‘拜則是,不拜則是?’言大呼曰:‘吕老子,爾好勞攘。快出來,拜也好,不拜也好。'”《大慧語録》卷四:“生謗議云:‘既稱禪師,自有宗門本分事,只管勞攘,却如個座主相似。'”
【索筆】索,日語,但與“求不見”之“求”意思相差甚遠。此處指讓人把放在那兒的東西拿過來,意同《蒙求》“鮫客泣珠”中的“索盤”之“索”。
【治疊文字】治,與“亂”相對,意爲整理、收拾亂七八糟的東西。疊,累也、重也。治疊,指將散亂之物疊好、整理好。文字,書寫之物的總稱。
【堂頭在此,賴是别無甚言語】賴,日語“かかったこと”,即幸而、幸好、得益。别,與“總”相對。總,指諸方,即僧衆。别,可視作堂頭,即住持。此句意爲:因有上堂示衆等法語,故真浄貶剥諸方異見邪解。堂頭雖然在此,然他一人並無言語,因此這對無所忌燀進行貶剥的真浄來説也是件幸運之事。
【你也得也】你也要貶剥我的話只有那種程度可不行。正因爲你没有貶剥過我,所以也得和已經貶剥了諸方的你争箇勝負。
【併疊】打併、打疊。日語,即收拾、整理。同“治疊”。
【鑰匙】《禮記·檀弓·管庫·正義》云:“鍵謂鎖之入内者,俗謂之鎖須;管謂夾取鍵,今謂之鑰匙。”《正字通》:“鑰鍉所以啓鎖者,俗作‘匙’。”按,二字皆指日語“かぎ”,其中,鑰同,即蝦形鎖;匙同,即現在的鑰匙,故鑰匙,指開鎖的器具。《漢典》“鑰匙”條:開鎖的器具。《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人投其籥”唐張守節正義:“籥,鑰匙也。”前蜀杜光庭《虯髯客傳》:“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床,各以錦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水滸傳》第五四回:“那漢把鑰匙開了門,請李逵到裏面坐地。”
【首云】首,爲“首告”之“首”,去聲。首云,指去自首。有咎自陳曰“首”。
【責罰】責,日語釋作,使自責。罰,同,使人出錢、物等進行補償。
【情願】真心願意、希望,非强迫地。願,俗作“愿”,二字同音,因“愿”筆畫少而借用,非“愿”本義。
【令估衣缽還訖】還,日語,即支付、償還,意同之歸還。
【解免】解,爲消解對方怒氣而好言好語。勸架亦稱作“勸解”。免,日語釋作,即免罪、原諒罪行。
【房廊】寺廟裡的長屋。借住在房廊裡的人被稱作“房僧”。《漢典》“房廊”條:泛指殿宇、屋舍。唐孟郊《和皇甫判官游琅玡溪》:“房廊逐巖壑,道路隨高低。”宋蘇軾《論積欠狀》:“此酒税課利所以日虧,城市房廊所以日空也。”明梁辰魚《浣紗記·投吴》:“蘇臺高峻,房廊隱隱;青娥紅粉,打團成陣。”
【租錢】日語,即房租。租,本義指田賦。《漢典》“租錢”條:租金。《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這房子每月要八兩銀子的租錢。”
【難色】日語釋作,指臉上表露出爲難的神色。難,去聲,拒也。《漢典》“難色”條:爲難的表情。《列子·黄帝》:“子華曰:‘若能入火取錦者,從所得多少賞若。’商丘開往,無難色。”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憑君試與問琅耶,許我來游莫難色。”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偷桃》:“遂以繩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繩有難色。”
【化錢】化,日語,即化緣。下文中的“化紙錢”之“化”,同,即燒、焚。《漢典》“化錢”條:募化或乞討錢財。南唐周惟簡《重刊壽州金剛經碑》:“而且一詞未畢,衆諾俱旋,施者求先,咸稱甚善,乃化錢以搆此碑者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五:“聞得歹人拐人家小廝去,有擦瞎眼的,有斫掉脚的,千方百計擺佈壞了,裝做叫化的化錢。”《儒林外史》第一回:“(逃荒百姓)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錢的,問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没。”
【爲衆曰】爲,當作“謂”,次章有“謂衆曰”之句,故此處完全爲寫誤。從字畫來看,“爲”“謂”二字并不相似,按理不應寫錯,但唐人不論言語或是續書,皆依字音寫。故字音若相同,稍不留神就易寫錯。諸書中多有“爲”“謂”二字錯寫之處。
【置以祀之】置,指準備酒肉紙錢。
【散其餘盤】散,同“散福”之“散”。散其餘盤,指領取祭祀過的供品。
【消】俗話“不消説”“不消一捏”之“消”,日語釋作まう”,即消滅、消除。許多書中將其釋作,即消耗、消費之意。皆用於量少之事物。
【兩陌】二百文。陌,指“足陌錢”“省陌錢”之“陌”。百,音伯[5]。陌,音麥。二字字音雖不同,意思通用。
【下肩】下座。
【樂營將】《普燈》(一,十六):“將,作‘使’。”樂營將,指樂人班的領班。團營將,指由雜兵、捕吏等人組成的兵團頭領。營,類似日本的,即供兵團居住的營房。羅虬詩:“樂營門外柳如陰,中有佳人畫閣深。”《漢典》“樂營將”條:舊指樂工或官妓的領班。宋程大昌《演繁露·樂營將弟子》:“開元二年,玄宗……又選樂工數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園,謂之皇帝梨園弟子,至今謂優女爲弟子。命伶魁爲樂營將者,此其始也。”清張宗橚《詞林紀事》卷五引《古今詞話》:“蘇子瞻守錢塘,有官妓秀蘭,天性黠慧,善於應對。一日湖中有宴會,群妓畢集,唯秀蘭不至,督之良久方來。問其故,對以沐浴倦睡,忽聞叩門甚急,起而問之,乃樂營將催督也。”
【吞却】却,有字勢之字。吞却,指囫圇吞下。與“吸盡”相對。
【細抹將來】《佩文韻府》:“絲抹下”。《遯齋閑覧》:“州郡公宴,伶人呼絲抹將來。蓋御宴樂,先以絲聲樂之,後和衆樂,故號絲抹將來。”後呼細末者誤。細抹將來,指絲以起樂。唐代樂隊起樂,先由絲聲起、竹聲次之。後因發音相似,“細抹”訛作粉末之“細末”。絲,唐音“スウ”。細,唐音“スイ”。抹,塗抹也。乱曰“塗”,長曰“抹”。末,研磨成粉。唱,指譜曲、打拍子。伶人呼,後世作“呼細末”,另有“唱云”之語,皆指起樂之詞。
【無假】假,注:“休沐也”,即官差的休息日。無假,亦指“開山無休日”。從字義看,日語中的(指餘暇)雖與“假”意思有别,但和皆指假日。
【出院】,日語釋作,即不理會、不管。“久野鶴如雙鬢”。,音潘,今俗沿訛爲“拌棄”之“拌”。
【與琳聯按】《韻會》《正韻》並曰:“按案互通,亦通作‘桉’。”指在衆僧寮裡擺放經案,見“衆寮隣案”之語。《漫録》(下,十二):“連案僧見其看經”。
【趣請之】趣,音促,即催促。接上一問句“新到在否?”故此處意指從旁催促。
【内逼】大便快忍不住了。亦作“内逼耐不過”。腹,稱作“内裡”。
【擊著你便屎出】改日語訓讀爲:“撃著すれば你便屎出んや”。
【忘記請之】忘記,日語,指忘記已經記住的東西。“記”字字義可不譯。
【不合承受爲渠請】承受,日語“受け込む”,即承擔、接受。
【併宥之】併,日語,即合併。併宥之,指三人團結在一起。
【角立】猶如龍或牛等動物的兩只犄角突出一様,形容人超群絶倫、出類拔萃。《漢典》“角立”條:卓然特立。《後漢書·徐稚傳》:“至於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傑出,宜當爲先。”李賢注:“如角之特立也。”宋陸游《晨起坐南堂書觸目》:“奇峰角立千螺曉,遠水平鋪匹練秋。”
【立僧】古抄中指成立衆僧之義。
【目擊】擊,注:“觸也”。目擊,日語釋作,即親眼看到。《漢典》“目擊”條:目光觸及;熟視。《後漢書·郅惲傳》:“子張但目擊而已。”李賢注:“目擊謂熟視之也。”《晉書·葛洪傳》:“於餘杭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擊而已,各無所言。”
【之乎者也】類義語,用於文字言句。《漢典》“之乎者也”條:古漢語裡常用的語氣助詞。《太平廣記》卷二六一引唐盧言《盧氏雜説·李據》:“又判決祗承人:‘如此癡頑,豈合喫杖,決五下。’人有語曰:‘豈合喫杖,不合決他。’李曰:‘公何會,豈是助語,共之乎者也何别?'”杜文瀾《古謠諺》卷五一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大頭向下】鼻頭向下。《紀談》:“衲僧鼻孔頭向下”。《楚石録》:“卍字當胸,鼻頭向下。”《枯崖漫録》(下,七):“眉毛分八字,鼻孔大頭垂。”
【王大姐】王氏的夫人、老婆。王、張、李,皆唐代常見姓氏。
【後架】位於照堂(即禪堂)之後,大衆洗臉之處。又東司(即廁所)亦有後架,此後架指洗臉的架子。另,東福寺的東司(即廁所)和後架在同一棟樓裡,故俗語中將便處稱爲,或來源於此。
【苦寒】苦,甚也。同“苦熱”“苦雨”之“苦”。《漢典》“苦寒”條:嚴寒。唐杜甫《搗衣》:“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别心。”宋魏泰《東軒筆録》卷八:“界外苦寒,吾爲若納一襖,可衣之以行,回日當復以歸我。”明唐順之《條陳薊鎮補兵足食事宜》:“兼以石塘、古北,本號苦寒,地既虜衝,土尤磽确。”
【多以意解】若無“以”字,日語應訓讀作“意解”。
【金剛與泥人揩背】揩,磨拭。入浴時搓後背的污垢稱作“揩背”。《漫録》(下,七):“金剛與土地神揩背,一擦骨出。”
【道左】道端也。《漢典》“道左”條:道路旁邊。《詩·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毛傳:“興也。道左之陽,人所宜休息也。”鄭玄箋:“道左,道東也。日之熱,恒在日中之後,道東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陰寡也。”馬瑞辰通釋:“下章‘道周’,《韓詩》作道右,則左右隨所見言之,不以道左之陽取興。”《韓非子·内儲説上》:“南門之外,有黄犢食苗道左者。”《太平廣記》卷三六四引唐薛用弱《集异記·于凝》:“(于凝)遥見道左嘉木美蔭,因就焉。”清鈕琇《觚賸·雪遘》:“將度梅嶺,吴公子已迎候道左,執禮甚恭。”
【平地起骨堆】骨堆,本義指古戰場的白骨堆,今指高高凸起的土堆。此語常用作比喻無事生事。此處指實事。《禪典》“平地起骨堆”條:意謂做没有埋死人的假墳。譏刺禪人做作多事,虚妄徒勞。骨堆:墳墓。《圓悟語録》卷七:“上堂:‘大衆,幸自無一星兒事,剛然平地起骨堆,費盡工夫。'”(剛然:偏偏要) 《五燈會元》卷一八,百丈以棲:“上堂:‘摩騰入漢,達摩來梁。途轍既成,後代兒孫開眼迷路。若是個惺惺底,終不向空裡採花,波中捉月。謾勞心力,畢竟何爲?山僧今日已是平地起骨堆,諸人行時,各自著精彩看。'”《禪林僧寶傳》卷二〇,華嚴隆:“虚空釘鐵橛,平地起骨堆。莫將閑學解,安著佛階梯。”
【火燒松樹】松樹被火燒得只剩下枝幹,其姿勢如龍。與上句的“奇怪石頭”相對。日語訓讀爲:“火に燒たる松樹”。
【因修造犯土】唐時若在太歳出現的方位上動土,立刻就會冒出許多如眼睛一様的東西,見到此物之人或即死或發病,此謂“犯土之祟”。故觸犯兇惡之人,或做危險之事,皆謂“太歳頭上動土”。《漢典》“犯土禁”條:舊時謂營建房舍興土木而得罪土神爲“犯土禁”。《後漢書·來歷傳》:“時皇太子驚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聖舍。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等以爲聖舍新繕修,犯土禁,不可久御。”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陳狀元犯土禁》:“未幾,蔣夫人亦卒,咸以爲犯土禁所致云。”亦省作“犯土”。宋陸游《病後作》:“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宋洪邁《容齋四筆·繕修犯土》:“今世俗營建宅舍,或小遭疾厄,皆云犯土。故道家有謝土司章醮之文。”
【所忤】忤,逆,即違抗、反抗神佛。
【因緣】《紀談》作“夤緣”。忠國師碑文:“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因”“夤”“寅”,三字表此意時通用。《字典》:“夤,進也。緣,連也。”因緣,日語釋作,即攀附。 《禪典》 “因緣”條:佛家把能够引來果報的種種思想言行稱作“因緣”,即因果報應中的“因”。參“因果”。《景德傳燈録》卷一,摩訶迦葉:“由是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
【旋旋】無解説。《漢典》“旋旋”條:緩緩。唐韓偓《有矚》:“晚涼閒步向江亭,默默看書旋旋行。”元薩都剌《游西湖》之二:“少年豪飲醉忘歸,不覺湖船旋旋移。”《明成化説唱詞話叢刊·花關索貶雲南傳(别集)》:“黄昏救到三更後,旋旋蘇省轉還魂。”清褚人穫《堅瓠五集·燕京酒肆》:“勸人飲酒,旋旋吹横竹。”
【行李】見《虚堂録·新添》。《禪典》“行李”條:出門時所帶的東西。《洞山語録》:“師與密師伯經由次,見溪流菜葉。師曰:‘深山無人,因何有菜?隨流莫有道人居否?’乃共議撥草。溪行五七里間,忽見羸形異貌人,乃龍山和尚是也(亦云隱山),放下行李問訊。”《大慧宗門武庫》:“候於郵亭久之,忽見數十擔過。温公問:‘誰行李?’荷擔者應曰:‘新招提和尚行李。'”
【喫攧】亦作“喫交”。日語,即摔倒。下文接“這一交”。《漢典》“吃交”條:亦作“喫交”。跌交。《古尊宿語録·雲峰悦禪師》:“山僧今日平地喫交了也。”《建中靖國續燈録·圓通禪師》:“争奈平地喫交,有甚扶策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上路時又淋濕我這布裹肚,吃交時掉下了一箇棗木梳。”
【紫衣】紫色袈裟。和常語中的“紫衣”易混淆。諸録中的“衣”皆指袈裟。日語,指紫袍。《漢典》“紫衣”條:紫色袈裟。唐武則天賜僧人法朗等九人紫袈裟、銀魚袋,爲僧人賜紫之始。唐鄭谷《寄獻狄右丞》:“逐勝偷閒向杜陵,愛僧不愛紫衣僧。”宋蘇軾《答寶月大師書》之一:“累示及瑜隆紫衣師號,近爲干得王詵駙馬奏瑜爲海慧大師文字,更旬日方出。”參閲《釋氏要覽上·法衣》。
【特旨】二字作一詞解釋,日語釋作,即特别詔令。《漢典》 “特旨”條:帝王的特别詔令。宋陸游《江西到任謝表》:“然而異恩賜第,弗由場屋之選掄;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論薦。”《宋史·選舉志三》:“從軍以後,立軍功及人材出衆者,特旨擢用。”明沈德符《野獲編·宫闈·今上篤厚中宫》:“此後伉儷彌篤,恩禮有加,次年即特旨建儲,人心大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這是甚麼大事,非得弄一個特旨下來不爲功。”
【撲落】啪嗒掉落。撲,唐音“ポッ”。《漢典》“撲落”條:摔落;跌落。唐姚合《天竺寺殿前立石》:“補天殘後女媧拋,撲落禪門壓地坳。”前蜀貫休《夜夜曲》:“孤煙耿耿征婦勞,更深撲落金錯刀。”
【甎】日語,即瓦磚。
【我舉三句向你】向,意同“於”。 《漢典》 “向”條:介詞。對;與。表示動作的對象。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雅量》:“後有人向庾道此。”唐元稹《感夢》:“填填滿心氣,不得説向人。”宋蘇軾《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憑君説向髯將軍,衰病相逢應不識。”
【用不著】著,意同“得”。用不著,日語釋作,即用不上。
【著一頓熱病打時】俗語中的生病,日語,又稱作“打病”。
【拉之】拉,《正字通》:“落合切,俗言邀人同行曰‘拉’。”日語,即邀請。
【固執】日語俗話作,即頑固、倔强。亦作“執迷”。《漢典》“固執”條:堅持己見,不肯變通。《後漢書·韓棱傳》:“竇太后怒,以切責棱,棱固執其議。”宋王明清《摭青雜説》:“汝自意如此,吾豈可固執,但後去或有不是處,不干我事。”
【寫戲】書劇本。戲文,類似日本的。戲,可視作日本的狂言。
【樂官】相當於日本能劇中的大夫,即扮演主角的演員。《漢典》“樂官”條:指歌舞藝人。唐薛用弱《集异記·王焕之》:“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宋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陽》之二:“荒山樂官歌舞拙,提壺沽酒聊一歡。”
【保社】日語,即同伴、同夥。《山谷詩注》:“保社,謂保伍,同社。”《漢典》“保社”條:舊時鄉村的一種民間組織,因依保而立,故稱。宋劉克莊《賀新郎·癸亥九日》:“留得香山病居士,却入漁翁保社。悵誰伴、先生情話。”金元好問《劉光甫内卿新居》:“父老漸來同保社,兒童久已愛文章。”
【場子】戲場戲劇。《漢典》“場子”條:適應某種需要的較大的活動處所。如廣場、會場、操場、運動場等。
【跳】注:“躍也、上也”。日語譯作,釋作。另有同音的,意指“在空中飛”之飛。
【作息】《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漢典》“作息”條:漢王充《論衡·偶會》:“作與日相應,息與夜相得也。”後因稱勞作和休息爲“作息”。唐白居易《偶作》之二:“一日分五時,作息率有常。”宋曾鞏《敕監司考覈州縣治跡詔》:“夫能使吾民足於衣食、安於作息……在夫州縣之吏而已。”如:作息時間。
【推免】推,日語,即托故、推諉。免,同る”,即擺脱。《漢典》“推免”條:推辭。《景德傳燈録·通禪師》:“雖然如此,再三不容推免。”
【打街】日語,即僧人在街上托缽化緣。《禪典》“打街”條:在街巷乞化。《大慧宗門武庫》:“時湛堂爲座元,問(淵首座)曰:‘公去如何住持?’淵曰:‘某無福,當與一切人結緣,自負栲栳,打街供衆。'”(栲栳:籮筐)
【見三下三】珠算除法口訣。《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阿呵呵!見三下三,三三如九。”
【剺牙劈齒】互文。兩狗相互撕咬貌。亦作“相争”。剺,《雲門廣録》作“離”。《玉篇》:“里之切,剥也。”劈,《説文》:“破也”。《漢典》“剺”條:割;劃開。《尸子》卷下:“弓人剺筋,則知牛長少。”明沈德符《野獲編·内閣三·貂帽腰輿》:“朔風剺面,不啻霜刀。”
【看老和尚面】我就看在老和尚的面子上。亦説“看薄面”或“不看我面看佛面”等。
【虚頭】見《碧巖録》第十則。《碧巖録》:“這掠虚頭漢,驗人端的處。”《禪典》“虚頭”條:虚假,虚幻。頭,尾碼。《祖堂集》卷七,岩頭:“德山云:‘什摩處學得虚頭來?’師云:‘專甲終不自誑。'”《密庵語録·贊木庵和尚》“面目森嚴,語言希差。不出飛猿嶺,道聲藹天下。活懶庵不傳之宗,死衲僧虚頭話霸。五坐道場,叢林增價。稽首拜手,虚空貼卦。”《如浄續語録》:“上堂,舉,僧問曹山:‘如何是真實人體?’山云:‘你是虚頭人體。'”
【得得】日語,釋作“わざわざ”,即特意、特地。《禪典》“得得”條:特地。《碧巖録》卷一,第一則:“達摩遥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途。”《大慧宗門武庫》:“得得遠來,冒瀆鈞聽。”
【五貫】一貫等於千錢。《大惠年譜》(五十二歳):“欲識一貫,兩箇五百。”出據亦見他處。又無關錢的數額大小,五貫亦用於形容身無分文。
【唯唯】《禮記》:“父召,則唯而無諾。”注:“唯,應之速也。”《漢典》“唯唯”條:恭敬的應答聲。戰國楚宋玉《〈高唐賦〉 序》:“王曰:‘試爲寡人賦之。’玉曰:‘唯唯。'”《漢書·司馬相如傳上》:“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僕對曰:‘唯唯。'”顔師古注:“唯唯,恭應之辭也。”《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老泉納於袖中,唯唯而出。”
【薦人】此“人”指其他人。
【當先應副四祖】副,稱也,相應也。意同“副盛意”之“副”。
【掉下火柴頭】掉,日語,即拋擲。《黄龍四家録》:“掉於無事甲中”。《會元》(十七,三八)湛堂章,前句作“見所擲爨餘”,後句作“見掉火柴頭”。
【抽脱】大小便。本義指脱掉袈裟,爲忌避不浄而借指大小便。又俗語中用“浄手”表示小便,此用法與日本借[6]表示上廁所相同。《禪典》“抽脱”條:大小便。《大慧宗門武庫》:“湛堂遊浙回,充首座,聞其事(指廁所鬧鬼怪事),中夜故入延壽堂東司抽脱。”(東司:廁所)
【去當時悟自縊間抽脱】“去”字属上句,接在“接瓶去”之後,故此句解讀有誤[7]。
【未要】日語釋作,皆指“還不需要”。
【索然】擬聲詞,形容脚踩在枯葉上發出的聲音。張久成《見雪片》:“瓦溝聲磔索”。月中巖[8]《春雪》:“初聞郭索步窗前”。又題雪詩:“蠏步先聞窗外,竹響夢敲寒枕。疏疏揚子一蟹,郭索後蚓黄泉。”
【鄉薦】及第之人由州縣地方官推薦,赴京師禮部應試。《漢典》“鄉薦”條:唐宋應試進士,由州縣薦舉,稱“鄉薦”。唐顧云《上池州衛郎中啓》:“自隨鄉薦,便托門牆。”宋徐鉉《稽神録·趙瑜》:“瑜應鄉薦,累舉不第。”明陳汝元《金蓮記·郊遇》:“前秦少游來京,説他兄弟俱叨鄉薦。”按,後世稱鄉試中式爲領鄉薦。
【省闈】禮部官衙稱“南省”,及第後的考生在禮部應試稱爲“省試”,在京師根據成績等第依次升降,分爲:一鄉試(亦稱“省試”,禮部主持),二會試(禮部主持),三殿試(禁中御試)。軍隊打敗戰則稱作“不利”。《漢典》“省闈”條:唐宋時試進士由尚書省禮部主持,故稱。又稱禮闈。元以後,稱各行省主持的考試,中式者爲舉人。又稱鄉闈。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六:“今蒙文調,將赴省闈。”一本作“選闈”。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景州高冠瀛……篤學能文,小試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終。”
【赴春官】禮部别稱“春官”。《漢典》“春官”條:唐光宅年間曾改禮部爲春官,後“春官”遂爲禮部的别稱。唐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天老書題目,春官驗討論。”唐皎然《兵後送姚太祝赴選》:“名動春官籍,翩翩才少儔。”明歸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既一再試春官不利,則自叱而疑。”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俺若不去呵,又怕他新錚錚春官匣印,硬選入秋宫院門。”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九上春官不第,鍵户箸書,足不入城市。”
【呼臚】見《類書纂要》 (八,六)。 《史記》注:“上傳語告下爲‘臚’,傳也。”殿上呼臚,唤六作五。由“臚”“唤”二字或可知科舉中第時的情形。又《夷堅志尚友録》“樗蒲”典故中,“臚”“唤”分别作“盧”“喝”。按,因讖文用樗蒲之語。殿上呼臚,唤六作五,指因排名上位的人殿試時不禄,故原來的第六名被陞爲第五名。《尚友録》中記有其語,此書記載了考生中第的實狀。“臚”“盧”音同。
【因上名殿試不禄,遂陞第五】上名,指排名比我高的人,即第五名。《禮記》:“士死曰‘不禄’。”在殿試時,因第五名去世,故第六名的考生升到了第五名。第四名是陳祖言,第六名是樓材。
【地錦】無解説。《漢典》“地錦”條:即爬山虎。落葉藤本植物。可供觀賞。根、莖入藥,有祛風活血的作用。
【禪牌】加上“綴”字,或指縫補坐禪所懸之牌。
【回施】回,《字彙》:“轉也”。今“回施”,指展轉、施他,即將收到的東西又轉贈給他人。
【膈上語】日語釋作,即場面話。
【眼裡無筋】無解説。
【生緒】同“生計”,日語,即謀生職業、手段。
【徧干】干,求也。《論語》:“子張學干禄”。
【遺鏹遣之】鏹,居仰切。以鏹貫錢,指穿成串的錢。遣之,讓其從寺廟回到住店。
【買馬】“買馬”或“買舟”之“買”,皆指日語,即雇、租用之意。《漢典》 “买”條:雇,租。清方文《毗陵與何次德同舟至吴門》:“將歸笠澤買吴舠,畫舫青簾過驛橋。”
【津遣】津,潤之義。津遣,指贈送衣糧、路錢等。葬禮亦作“津送”,因誦經等行爲有修功德、送善根之意,故名。《漢典》“津遣”條:資助遣送。《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十二年》:“遠官身殁,家不能歸者,官爲津遣。”
【祝曰】祝,向神佛祈願之詞。日語,即念呪,祈求神佛力量興福或消災。
【舉爲凝曰】爲,當作“謂”。
【打銀】日語釋作,即製銀手工藝。
【屬牛】牛年出生。其他如“屬龍”“屬虎”等。
【鼻孔遼天】見《策進》“遼空下”。《禪典》“鼻孔遼天”條:意謂省悟禪法、超然脱世。遼天:沖向天際,飛向天空。《密庵語録·示中侍者》:“入紅塵堆裡,逆順界中,與一切人,和泥合水,拔楔抽釘。令他不覺不知,驀地見徹本心,悟其本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人人鼻孔遼天,個個壁立萬仞,方敢稱爲行脚道流。”《法演語録》卷上:“曹源一滴,彌滿人間,衲僧一吸,鼻孔遼天。”
【風悄然】指静悄悄、鴉雀無聲。悄,静也。
【失利】日語釋作“しくじった”,即失敗、失手。《漢典》“失利”條:戰敗;打敗仗。《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馬賢)初戰失利,死者數百人。明復戰,破之。”宋秦觀《將帥》:“開元之盛而哥舒翰失利於潼關。”《明史·俞大猷傳》:“賊犯金山,大猷戰失利。”
【寄你打雪竇】寄,日語,即寄存、存放。寄你打雪竇,指我把打雪竇之事交與你來做,找箇時間打他三十棒。
【噁】《史記》:“喑噁,懷怒氣也。”此處用作提醒他人注意之語,相當于“喂!”非指《史記》所言之意。
【以手加額】把手放在額上,表示歡欣、慶幸或敬意。唐人道謝時常做動作。見《宋史》。
【却戒收之】戒,告也,猶命也。指謹慎命令、吩咐。
【半餉】一頓飯吃到一半左右的時間。《漢典》“半餉”條:同“半晌”。宋周邦彦《霜葉飛》:“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暉半餉,特地留照。”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四:“打慘了多時,癡呆了半餉。”《武王伐紂平話》卷中:“(妲己)半餉無言,眉頭一縱,計上心來。”明姚士麟《見隻編》卷中:“書竟疏入,半餉詔始下。”
【時新】日語,即時鮮,應時而鮮美之物。《漢典》“時新”條:應時而鮮美的東西。南朝宋鮑照《代少年時至衰老行》:“好酒多芳氣,餚味厭時新。”宋吴曾《能改齋漫録·沿襲》:“廚船進食蔟時新,列坐無非侍從臣。”
【摇手】摇,横向揮動。如“摇鈴”“摇瓶”“摇尾”之“摇”。《漢典》“摇手”條:把手左右摇動,表示阻止、否定。《明史·朱紈傳》:“自紈死,罷巡視大臣不設,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只見那老婆兒連連摇手,説:‘受他什麼作踐倒没有價。'”
【回合】無解説。《漢典》“回合”條:舊小説稱兩武將交鋒一次爲一個回合。《西游記》第五五回:“交鋒三五回合,不知是甚兵器。”
【秪管無收殺】秪,“只”字轉音,通用。無收殺,日語釋作“しまいがない”,即没有結果。注:方語“没合殺”“收殺不得”。合殺,本義指音樂的收尾。《禪苑清規》有“長板木魚殺聲”“殺鼓”“殺鐘”“起殺各三下”等語。
【般盡】《廣韻》:“般,運。”《集韻》:“移也。”《字彙》:俗字作“搬”。
【那裡秪管】那裡,日語釋作“なんぞ”,即豈,哪,用於反問。
【會相殺人】《正宗贊》(二,五五)大惠章贊:“如猛將會相殺,奪賊馬騎便行。”即取此一段意也。猛將,指人字。
【便知那箇定是我底】底,同“的”。我的,日語釋作。
【開口取氣】張開嘴巴一箇勁兒地“哈、哈”吐氣,説不上話來。虚堂被慈峰老子掐定咽喉,直得無取氣處。
【順顛倒,順正理】《大惠年譜》(四十四歳)又曰:“今時人盡是順顛倒,不順正理,如何是佛?即汝心是,却以爲尋常(乃至)豈不顛倒耶!”“云燈”之前有“答”字。
【靈犀一點通】輯釋引《事文類聚》誤處甚多,注釋有誤,一一難改。“犀亦出交趾,惟通天犀最貴,角有白理如線,置米群雞中,雞往啄米,見犀輒驚却,南人呼爲駭雞犀。”[9]原書如此。
【從初入地獄】“地”字或爲衍文,前後無照應,下文有譬喻之説。
【與獄子喫,與獄子著】“與”字在此應義同日語格助詞“に”,表示動作對象。“與人看”之與,用法亦同日語中的格助詞“に”。
【移枷在獄子項上】在,意同“於”。
【城都】城,當作“成”,如“范縣君是成都人佛果”。
【鼓合】見《林間録》《雜録》。
【撩撥】日語,即挑唆、唆使、怂恿。
【除是】日語,即只、僅。
【丁丁當當】唐音“テインテインタンタン”。《漢典》“丁丁當當”條:象聲詞。《老殘游記》第二回:“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裏,便丁丁當當的敲。”
【蓋謂滿了】謂,當作“爲”。
【惡口小家】無解説。《漢典》“惡口”條:佛教以惡口爲十惡行之一。《四十二章經·善惡並明》:“衆生以十事爲善,亦以十事爲惡。何等爲十?身三、口四、意三……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法苑珠林》卷九三:“惡口而兩舌,好出他人過。”宋洪邁《容齋隨筆·六十四種惡口》:“《大集經》載六十四種惡口之業。”
【爲己戒者】改日語訓讀爲:“己が戒と爲者”。
【自領出去】官府使用的判詞。指官府判決當事人無罪,讓人從官府將其領回家去。領,領承。保領回家,指當事人在地方鄉紳的作保下被領回家。保,即保證人。此處指大聖和濟川二人皆有錯在身,各需罰三十棒,而烏龍因全然不知其賊意而被判定爲清白。
【教化】見《大惠普説》(三,六十、六十一),皆指勸化。俗語將乞食者稱作“叫化子”。“教”“叫”同音。化,意同日語,即叫唤。化,唐音“フワア”。
【念老子】念,出聲念名号,意同“念佛”之“念”。
【不了當】日語釋作,即事情得不到解決、没辦妥。同“不了事”“不濟事”。《禪典》 “了當”條:①成功。《大慧宗門武庫》:“張無盡丞相十九歲應舉入京,經由向家。向家夜夢人報曰:‘明日接相公。’淩晨浄室以待,至晚見一窮措大,著黄道服,乃無盡也。向禮延之,問:‘秀才何往?’無盡以實告。向曰:‘秀才未娶,當以女奉灑掃。’無盡謙辭再三,向曰:‘此行若不了當,吾亦不爽前約。'”②禪家稱參禪大事成功、明悟心地爲“了當”。《法演語録》卷上:“法演游方十有餘年,海上參尋見數員尊宿,自謂了當。及到浮山圓鑒會下,直是開口不得。”參“百了千當”。
【按部】視察自己的所轄部属。《漢典》“按部”條:巡視部屬。《新唐書·令狐峘傳》:“齊映爲江西觀察使,按部及州。”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三·梁尚書》:“鄢陵梁尚書官陝西,一日,按部河州,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可人】無解説。《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悦爲人短小,無盡曾見龔德莊説,聰明可人。”《漢典》“可人”條:稱人心意。宋黄庭堅《次韻師厚食蟹》:“趨蹌雖入笑,風味極可人。”清曹寅《沿河秋花》:“野色秋來早,煙光漸可人。”
【强屈指】無解説。《漢典》“屈指”條:彎著指頭計數。《三國志·魏志·張郃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後蜀孟昶《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换。”
【取奉】日語,即奉承、取悦、討好。《漢典》“取奉”條:趨奉,迎合奉承。《朱子語類》卷四三:“小人便愛些便宜,人便從那罅縫去取奉他,故易説(悦)。”《朱子語類》卷一三○:“他却要恁地説時,是説王氏(指王安石)較香得些子。這是要取奉那王氏,但恁地也取奉得來不好。”
【人事】與人交往、來往,亦指世事。另外也指贈送禮物、嘘寒問暖。
【蹋床】放在臥床前的脚踏子。
【贓物】日語,即盜竊所得之物。《字彙》:“凡非理所得財賄,皆曰‘贓’。”《漢典》“贓物”條:用非法手段獲取的財物。《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今贓物先得而後訊其辭,若不勝掠,或至誣服。”宋俞文豹《吹劍四録》:“高宗曰:‘若不盡追贓物,雖得罪猶不失爲富人,所以無憚也。'”
【毆一頓】毆,《説文》:“以杖擊也”。
【西堂】指其他寺院引退的住持。東堂,指本寺院引退的住持。和現今日本所説的西堂有區别。《漢典》“西堂”條:佛教語。佛門職位的稱呼。《禪林象器箋·稱呼門》:“他山前住人,稱西堂。蓋西是位,他山退院人來此山,是賓客,故處西堂。”
【使下】日語釋作,即手下。《漢典》“使下”條:僕從。宋程大昌《演繁露續集·唐憲銜使頭使下》:“今世俗之語,以僕從爲使下。”
【理會】《小學句讀》注:“理會,猶曰識得也。”日語,即領會、理解。《漢典》“理會”條:理解;領會。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明高攀龍《講義·顔淵喟然嘆》:“此章書向來爲註中高堅……一句所疑,更理會不來。”
【不意】日語釋作,即不高興。“意”字,恐爲訛字。若爲“忿”字,則取“不忿”之“忿”一字義,即不平、不滿。《正宗贊》《聯燈會要》等書作:“師氣不平,發憤下山。”
【堂儀纔滿】參堂儀式。《禪苑清規》(十六):“百丈規繩曰:‘新到挂搭後,或起他遊。須候十五日堂儀滿,仍白堂司方可前去。'”
【所山主】所,“新”之訛字,筆畫相似故寫誤。
【抽單】單,七尺布單。抽單,意爲將自己的布單抽出來塗上桐油。
【所夢中人】“所”,或“中”字爲衍文。
【水漉漉地】轉轆轆地,指像車輪一圈圈旋轉般自由地轉動。“漉”“轆”,同音同義。
【不甘】日語釋作,即不情願、心有不甘。《漢典》“不甘”條:不情願;不甘心。清徐士鑾《宋艷·駁辨》:“鼎實未成心尚苦,不甘桃李傍疏籬。”
【故意】日語“わざと”,即有意。《漢典》“故意”條:存心;有意識地。明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都只是虚張聲勢,止不過故意窮忙。”
【生滅】無解説。《漢典》“生滅”條:猶生死。唐王維《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宋范成大《太師陳文恭公輓詞》:“夢已商人奠,身猶漢相朝;古來賢達意,生滅兩消摇。”
【擠陷】擠,推也、墜也,即將人推落。陷,墜入地也,即使人獲罪。
【向去】“向後”“向下”皆同。
【打供】同“設供”,指做供養。《漢典》“打供”條:供養;照應。宋魯應龍《閑窗括异志》:“蓋寺有神姓施,封護國公,爲之打供,僧徒得以濟。”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六齣:“織絹更得緝麻,得人知重。感得諸天打供,又遭遇李大公。”錢南揚校注:“打供,供養。本謂天神供養佛菩薩,這裏作‘天照應’解。”元吴昌齡《東坡夢》第一折:“東坡云這是伽藍堂,怎生不打供?”
【捏拇指叉中】大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中間握住,并將此叉字手形示人。即以此手勢向人模擬出三叉路口的様子。佛教印相語中,有以左手大拇指捏於某處、以右手大拇指捏於某處的説法。因此,“叉”指兩根手指張開。捏拇指叉中,或指將大拇指捏在張開的兩根手指中間。其手勢如圖所示:
【遂作云云】已下脱字或訛字。
【賞音】日語,即鑒别、鑒定。《漢典》 “賞音”條:知音。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之一:“夫臨博而企竦,聞樂而竊抃者,或有賞音而識道也。”金段成己《望月婆羅門引》:“風流已置,撫遺編,三歎賞音稀。”清趙翼《王夢樓輓詩》之二:“黠癡各半無真癖,謗譽相兼有賞音。”
【鵶臭】見《碧巖録》第六十二則。《碧巖録》:“雲冉冉(打斷始得,百匝千重,炙脂帽子鶻臭布衫)。”
【以事臨之】事之義。諸録中的“因事”多指受官府責罰。
【了叉】了,或爲“丫”訛字的幼兒寫法。丫,幺加切,注曰:“物之岐頭者”。《漫録》(中,八):“丫叉路口”。《漢典》“丫叉”條:狀如丫形。《西游記》第八回:“(妖魔)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
【祝送書者】祝,注爲“丁寧”時,意指不斷吩咐、叮嘱。
【記問】時時記掛、常常關懷問詢。問,或爲“聞”訛字。《漢典》“記問”條:謂記誦詩書以待問或資談助。宋王安石《論議·取材》:“第經學者,徒以記問爲能,不責大義,類皆蒙鄙者能之。”元許衡《送許克勤赴新昌教序》:“況小言破道,小辨害義,克勤之賢當不止於博聞記問而已。”《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觀公之記問,不讓楊修之學,子建之能,王平之閲市,張松之一覽。”
【爹爹媽媽】指父親、母親。
【甫及六歳】甫,始也。甫及六歳,指過了年就是六歳。十六歳,是人生中的第二個六歳。甫及六歳中的六歳,或因是人生中的第一箇六歳故用“甫”字,未見其用於成人。
【其遷化日,朱家生一女子】是奪胎生也,下文有解説。
【方出月】方,“方始”之義,意同日語。出生後滿一个月,第一次到外面。亦作“方纔”。
【胡張三,黑李四】相當於日本的鬍子三右門和黑臉四郎兵衛。胡,通“鬍”。字書中未見“鬍”字,註“胡”字。胡,《説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按,“鬍”爲俗字,指“頷垂”。從字形來看,“髟”字頭加“胡”,或指下巴上的胡子下垂貌。
【不原】原,謂尋其本也,推原也。
【不虧人】虧,取“月有盈虧”之“虧”字義,引申爲日漸損失。不虧人,俗語指不讓人受損喫虧。喫虧,指遭受損失。
【形體不全】内貴,指宦官。形體不全,指無勢,精閉者。
【解典出息】解典,日語釋作,即收到抵押品。出,出生之義。出息,指獲得利息。《百丈清規》(上一,七)有言“碾磨店鋪解典庫”。禪宗大叢林的知事僧們,皆有解典出息之事。典,日語釋作,即抵押、質押。解典之解,同,即拿、獲取。見《叢林盛事》。《漢典》“解典”條:解送典鋪,抵押换錢。《元典章·禮部二·牌面》:“今後軍官敢有不虔,擅將所備牌面解典質當者,取問明白,即將所質牌面追給,仍斷五十七下,削降散官一等。”《漢典》 “出息”條:收益。《北齊書·蘇瓊傳》:“道人道研爲濟州沙門統,資産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縣爲徵。”宋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或乞聖慈念其累歲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並與放免,庶使農民自此息肩,亦免後世有所譏議。”《紅樓夢》第一一四回:“那一座大園子,人家是不敢買的,這裏頭的出息也不少,又不派人管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你書啓名下應得的薪水,大約出息還不很壞。”
【鬪諜】鬪,争也,日語釋作,即争奪、競争。亦同,即對打、相互打。諜,指軍中反間,亦注作“伺也”,指刺探對方情報之人。
【養莊客婦女】莊客,指耕種寺院田地的佃農。養,俗話指在寺院裡蓄養老婆,如“養婆娘”。《漢典》“莊客”條:舊時莊田中佃農和雇農的通稱。莊客除耕種外,還要服其他勞役,並負保衛田莊的責任,受莊主和莊頭的雙重壓榨。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尸穸》:“劉晏判官李邈,莊在高陵,莊客懸欠租課,積五六年。”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一:“賊者多似莊客,何以御之?”《水滸傳》:“趙員外與魯提轄兩乘轎子,抬上山來,一面使莊客前去通報。”
【坯粉】坯,同“坏”。陶瓦未燒曰“坏”,日語釋作,即陶胚。粉,傳面者。古用米粉,後乃燒鉛爲粉。坯粉,指加到陶胚裡的粉末。
【竿木隨身】朝鮮使者跨海渡日時,隨行帶江湖藝人到達長崎對馬的以酊庵禪寺。藝人賣藝時,用竿木和綱繩等道具,在庭院空地上架起綱絲架,合著音樂表演走綱絲等雜技。由此可知,唐時的江湖藝人隨身帶著竿木等道具,到應邀之地進行表演。此語見於“鄧隱峰石頭路滑”的答話中,結合江湖藝人竿木隨身的習慣,便可知答話的含意。指若像江湖藝人那様準備周到,區區路滑不在話下。
【喏喏】喏,人者切,敬言。唐時下等人在上等人面前必須説“喏”,意同日本人所説的“はあ、はあ”之詞。《漢典》“喏喏”條:應諾聲。有順從敬慎意。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岐公》:“禹玉既亡,有無名子作詩嘲之云:‘太師因被子孫煎,身後無名只有錢。喏喏佞翻王介甫,奇奇歆殺宋昭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荷花三娘子》:“女見人喏喏,似口不能道辭。”
【磑碾羅扇】此四物皆用於水車之物。“磑”“碾”意同日語,即石碾子。兩者區别在於一箇用於碾麥,一箇用於碾米。“羅”,指細篩。“扇”,或爲選穀機風車之類。《漢典》“磑碾”條:石磨和碾砣。《清史稿·災異志一》:“(康熙)十九年七月,陽曲雨雹,大如雞卵,有大如磑碾者,擊死人畜甚多。”
【二膳】準備兩頓的粥和飯。膳,注:“具食也”,指備置食物。
【坐地】《大惠普説》(一,六五):“如人行路,纔見堠子便行過去不可,只向堠子下坐地,便唤作到家了也。”又坐地,與“立地”相對,指人坐在地上不動。《漢典》“坐地”條:坐在地上。《晏子春秋·諫下九》:“景公獵休,坐地而食。晏子後至,滅葭而席。公不説,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搴草而坐之,何也?'”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上·坐地席上》:“古無凳椅,席地而坐,故坐字從土。”
【落地】同上(四,八八):“如生獅子處群畜中,自得安逸,或跳擲或翻身,元無落地真實,消息但只如此。”落地,與“坐地”同義。無落地,即修得大自在,指進退無礙、心離煩惱。《漢典》“落地”條:物體落到地上。唐韓愈《秋懷》之八:“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
【野了也】《羅湖野録》作“荒了也,豈不念無常迅速乎?”野,與“文”“朝”相對。荒,指雜草叢生。荒廃,指田地無人耕種,由此意轉指縱逸怠惰,“野”字,與此意思相同。野,或意同日語,即粗俗、庸俗等。
【野狐精】精,妖精,日語。《禪典》“野狐精”條:野狐狸精怪。禪録中多用作對不合禪法者的責駡語或機語問答時嘲謔對方的呵斥語。《祖堂集》卷一二,荷玉:“問:‘古人道,若記著一句,論劫作野狐精。未審古人意如何?'”又卷一八,仰山:“汝不聞大耳三藏從西天來,得對肅宗。肅宗問云:‘三藏解何法?’三藏云:‘善解他心。’肅宗遂令中使,送到國師忠和尚處,請試三藏實解他心不。……國師入三昧,心不涉境。三藏覓國師意不得,被呵云:‘這野狐精!聖在何處?'”又卷一九,觀和尚:“後因雪峰和尚初入嶺,久欽高峻,遂往祗候,手扣其門,師才出門。雪峰一見,攔胸把住便問:‘是凡是聖?’師驀面與一唾云:‘野狐精!’便推出却閉其户。雪峰云:‘只要識老兄。'”卷一〇,第九三則:“僧問大光:‘長慶道:因齋慶贊,意旨如何?’大光作舞,僧禮拜。光云:‘見個什麼便禮拜?’僧作舞,光云:‘這野狐精!'”
【長進】向對面延長伸展。長,上聲,日語,即伸展、伸長。《漢典》“長進”條:上進,在學問、技藝、品行等方面有所進步。《三國志·吴志·張昭傳》:“長子承勤於長進,篤於物類。”《朱子語類》卷一三二:“頃在某處得書來,説學問又如何,資質又如何,讀書不長進又如何。”《紅樓夢》第二一回:“(湘雲)將胭脂從他手中打落,説道:‘不長進的毛病兒,多早晚才改?'”
【如人家會作賊】“家”字無意。《漢典》“人家”條:别人;他人。《三國志·吴志·吴主傳》:“又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宋歐陽修《歸田録》卷二:“成(李成)官至尚書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豈知你所爲不義若此!點污了人家兒女,豈是君子之行!”
【養家】“家”一字,含妻兒子女眷属所有人,意同“携家”“出家”之“家”。《漢典》 “養家”條:贍養家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兩個又是養家經紀人,一年到頭,没幾時住在家裏。”
【好得】因兒子説想學做賊,故答“好得”。好,作“可”。
【開櫃】櫃,日語,指壁櫥、櫥櫃之類。櫃身,唐時肉鋪店主坐著賣肉的地方,因形似櫥櫃,故名。見《水滸傳》第二回。
【悶悶】懣也。指心情不快活、心有不滿。輯釋引《老子》之言爲誤用。《漢典》“鬱悶”條:不樂。唐趙璘《因話録·羽》:“(進士鄭滂)一夕忽夢及第,而與韋周方同年。當時韋氏先期舉人,無周方之名者,益悶悶。”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這兩日氣得我悶悶的眠,害得我懨懨的臥。”《紅樓夢》第三十回:“話説林黛玉自與寶玉口角後,也覺後悔,但又無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悶悶,如有所失。”
【儘做得】如果你們那麼做的話,那我們也只能聽任他徹底變成賊了。《聯珠詩格》(十,六)中有四首用“儘”教字格的詩,“儘”注爲:“子忍切,通作‘盡’,任也,又縱令也。”儘做得,意同日本諺語“さもあらばあれ”“せしむるにまかす”“ままなしえたり”,即既然如此,那又有什麼辦法。直譯可解。
【夯】《字典》:“呼講切,人用力以肩舉物。”《禪林寶訓》(上,廿四):“擔夯”。因俗語中未見他例,故《字典》引《禪林寶訓》之語。
【大故】《明本》作“大段”,可從。大故,出自《孟子》,非今義。
【小長老】指年少的長老。白雲此時年二十八。
【據款結案】款,款狀,《字彙》:“衷也,誠也”。亦作“口款”,即供詞。案,案牘,日語。
【撒屎撒尿】乱撒屎尿。
【回買】給非賣品定價,然後買下來。《禪典》 “回買”條:購買。《大慧宗門武庫》:“洞山寶禪師……行者白戒,戒令將錢回買,寶方取姜付之。”《法苑珠林》卷六四:“乃求道度禪師,髮露重懺,立大誓願,罄舍家資,回買此地,爲立伽藍。”
【喝道】古時官員隊伍出行,儀仗前列導引傳呼,令行人回避。其語類似日本江户時,每當將軍、大名等人出行,僕從提醒路上行人避讓而喊的“ほうほう”語。喝,叱聲,唐音“ハッ”。《禪典》“喝道”條:官員出行,手下人吆喝開道。《景德傳燈録》卷一〇,鎮州普化:“師見馬步使出喝道,師亦喝道,及作相撲勢。馬步使令人打五棒。師曰:‘似即,似是即不是。'”《大慧宗門武庫》:“遂出世住洞山,後移住歸宗。一日扶杖出門,見喝道來,問:‘甚官?’吏云:‘縣尉。’令避路。寶側立道左避之。忽見馬跪不行,寶曰:‘畜生却識人。’尉知是寶,再拜而去。”
【擡你爺,擡你娘】此六字或爲方語。“爺娘”日語俗話稱作或。此處寳禪師主動稱山神爲“爺娘”,讓其“擡上方丈去”。老爺,尊大者的自稱,常見於《水滸傳》,其中的自稱往々帶有“本大爺”的口氣。
【懇之】“懇求懇請”的省略。
【没頭腦】日語釋作,即不顧前後、冒冒失失。《林間録》下作“無面目”。《水滸傳》中李逵被稱作“没頭神”。《漢典》“没頭腦”條:謂頭腦簡單,糊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臾之,詩人没頭腦至於如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這句‘做官方許’的説話,是句没頭腦的話,做官是期不得的。”
【洎乎】洎,奇寄切,及也。洎乎,日語釋作,即差不多、差點、幾乎。《禪典》“洎乎”條:幾乎。《聯燈會要》卷一〇後記:“若不遇大覺師兄,洎乎誤却我平生。”《五燈會元》卷一九,何山守珣:“一日向百尺竿頭做個失落,直得用盡平生腕頭氣力。自非個漢知機,洎乎巧盡拙出。”亦作“洎合”“幾合”。
【屈屈】冤屈,枉屈。日語,即冤枉、爲難。《漢典》“屈屈”條:冤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老漢張善友一生修善,便是俺那兩箇孩兒和媽媽,也不曾做甚麼罪過,却被閻神屈屈勾將去,單剩得老夫。”
【不敢】謙詞,日語釋作。省略“不敢當”之“當”字。《漢典》“不敢”條:謙詞。猶不敢當。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這是敝友河南侯朝宗,當今名士,久慕清談,特來領教。(丑)不敢,不敢!請坐獻茶。”
【鈍置】見《碧巖録》第三十八則。《碧巖録》:“陂擬開口(一死更不再活,這漢鈍置殺人,遭他毒手)。”《禪典》“鈍置”條:折騰,折磨,作弄。 《雲門廣録》卷上:“上堂云:‘去!去!遞相鈍置,有什麼了時!'”《嘉泰普燈録》卷二五,圓悟勤:“有祖以來,唯務單傳直指,不喜拖水帶泥,打露布,列窠窟,鈍置人。”《禪林僧寶傳》卷二一,慈明:“南歸中途,謂侍者曰:‘我忽得風痹疾,視之口吻已斜。’侍者以足頓地曰:‘當奈何!平生呵佛罵祖,今乃爾。’公曰:‘無憂,爲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後,不鈍置汝。'”也作“鈍致” “鈍”“迍”。
【推木枕】推開枕頭,表示讓出自己睡覺的地方。
【有在】同“有這箇在”。
【幸希】幸,翼也。非指日語的幸虧之意。幸希,日語,指唯望、但願。
【官馬相踢】方語“八兩半斤”,日語,即不相上下。
【滑頭】日語釋作“ぬれりくれり”,即油滑、圓滑、不老實。狡猾之人稱作“姦滑”。《漢典》“滑頭”條:圓滑;不老實。《五燈會元·大潙泰禪師法嗣·靈岩仲安禪師》:“又往見五祖……祖顧侍者曰:‘是那裏僧?’曰:‘此上座向曾在和尚會下去。’祖曰:‘怪得恁麼滑頭。'”元耶律楚材《法語示猶子淑卿》:“汝幼居閨閤,久在掖庭,未嘗用功叩參大善知識,但博尋宗師語録,徒增狂慧,深背真道,賣弄滑頭,於道何益?”
【落落】無解説。
【治裝】起程出發前所做的準備,亦作“戒裝” “辦裝” “趣裝”。《漢典》“治裝”條:整理行裝;准備行裝。《戰國策·齊策四》:“(馮諼)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使君謝吏趣治裝,我行樂矣渠未央。”清昭槤《嘯亭雜録·尹文端公》:“方草奏時,幕中客齊爲公危,有治裝求去者,公不爲動。”
【勃窣理窟】理之所聚,故曰“理窟”。勃窣,見注解。勃窣理窟,意指因理非平易之理,故人難入其窟。《漢典》 “勃窣”條:亦作“勃崒”。匍匐而行;跛行。《文選·司馬相如 〈子虚賦〉》:“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媻珊勃窣上金堤。”李善注引韋昭曰:“媻跚勃窣,匍匐上也。”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二:“誰言水北無人到,亦有槃珊勃崒行。”清褚人穫《堅瓠八集·朱文公足疾》:“出門放步人争看,不是前來勃窣翁。”
【栗棘蓬】山谷詩中所用“蓮蓬”二字,指的是包裹蓮子的花托。《楚石録》:“五雙十箇難吞透,自作金圏與栗皮。”栗棘蓬,類似於栗子帶棘的外殼,即鼠粘子。棘,形容字。《禪典》“栗棘蓬”條:栗樹之果實外殼多刺,唤作栗棘蓬。禪家喻指機語因緣、古人公案。按,這是宋代禪風有所轉變,重視“看話頭”、參公案之後的習用詞語。《嘉泰普燈録》卷三,楊岐方會:“室中問僧:‘栗棘蓬你作麼生吞?金剛圈你作麼生跳?'”《密庵語録·示臨禪人》:“正好入大爐鞲中鍛煉,直教聖凡情量,徹底浄盡。透得金剛圈,吞得栗棘蓬,逗到大休大歇之場,身心若枯木寒灰,大棒打不回頭,千人萬人羅籠不住。”《元賢廣録》卷三〇《續寱言》:“勿謂棲賢窮,身窮道不窮。草鞋獰似虎,拄杖活如龍。渴飲曹溪水,饑吞栗棘蓬。銅頭鐵額漢,盡在我山中。”亦略作“栗棘”。
【裹金剛圈】裹,《野録》中作“與”。《玉篇》:“圏,牢也。”
【經界法】對農田土地進行測量調査的檢地法。孟子視經界爲善政。此處借用“經界法”之名指代施行新法的惡政。宋時檢地頻繁,農民苦不堪言。
【茶窠】種茶樹的一箇箇土坑稱作“窠”。此時規定一窠茶樹要上繳相應數量的貢茶。後因施行新法,轉種松樹替代茶樹。
【追之】官府傳令緝拿罪人、犯人曰“追”。
【爲善曰】爲,當作“謂”。
【蟲豸】出頭住持之義。《大惠普説》(二,十七):“今年春氣早,蟲豸出頭來”。
【擎起掌曰念你作新長老】揮起手來作打人狀,曰:“看在你出人頭地的份上,我就先放過你。”
【幾多人要不能得】要,討要袈裟,即求法。幾多人要不能得,指許多人討要袈裟都没得到。
【御諱】英宗名“曙”。天子存生時其名曰“御名”,駕崩後其名曰“御諱”。趙英宗名“曙”,但百姓口不可直呼、書不能寫其名,故稱“御諱”。《漢典》“御諱”條:皇帝的名字。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二·不避廟諱》:“唐避太宗御諱,率改‘世’曰‘代’。”
【即死即生】轉世投生。指海印遷化日,朱家女子出生之類。
【奪胎】奪他人肉胎作自己轉生之胎。按,如海印那般之人,轉世投生本應是男子,或因海印遷化當日轉世,使結胎時間不足只好奪已成形的女胎轉生。《漢典》“奪胎换骨”条:原爲道教语。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爲圣胎仙骨。後用以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宋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奪胎法》引黄庭坚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奪胎法。”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有奪胎换骨法》:“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奪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點铁成金也。”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鲁直论诗有奪胎换骨、點铁成金之喻,世以爲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亦省作“奪胎”。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晉宋间,沃州山帛道猷诗曰:‘连峰數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僧道潛号參寥,有云:‘隔林髣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其源乃出于道猷,而更加锻炼,亦可谓善奪胎者也。”奪胎见“奪胎换骨”。
【按下雲頭】見《虚堂録·興聖語》。 《虚堂録》:“興聖恁麼告報,早是按下雲頭。何故?江南地暖,塞北天寒。”《漢典》“雲頭”條:雲。宋蘇舜欽《中秋松江新橋對月和柳令之作》:“雲頭豔豔開金餅,水面沈沈臥綵虹。”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看見下方煙焰,直衝九霄,撥開雲頭,乃是襄陽有一龐居士,他將那遠年近歲借與人錢的文書,盡行燒燬了。”
【你看争奈他何】俗語“争奈”同“争奈何”,日語釋作んと”,即毫無辦法,無奈。
【共一處】兩人待在一箇地方。
【老婆】日語俗話,即妻子。小説《怕老婆經》,描寫了老少都怕老婆的故事。
【押】管押,注:“拘率也”,即差役押解犯人。宋時的押司相當於日本的同心。
【憲】日語釋作,即監督,負責監察之人。
【枉坐】枉,枉屈,日語。坐,被牽連受刑,同。又枉,指自己犯罪成爲罪人。坐縲紲,指入牢獄。見《論語》。
【臨事】處事爲人。《漢典》“臨事”條:謂遇事或處事。《晏子春秋·雜下十二》:“臨事守職,不勝其任,則過之。”《漢書·雋不疑傳贊》:“雋不疑學以從政,臨事不惑,遂立名跡,終始可述。”宋朱熹《上宰相書》:“謀國之計,乖戾若此,臨事而悔,其可及哉!”明王守仁《傳習録》卷上:“是徒知養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
【那下行】從那下面走過。盡底之意。
【隨步舉】舉,《紀談》作“武”,跡也,足跡。
【通不犯】一些抄本的日語訓讀爲:“通して犯せ不ん”。
【看鑒語見此頌】看了鑒語,再看此彩雲頌,頌的是文殊因緣也。
【用得著也】不管拿到哪裏都用得上。也,表示斷定,用法同日語“なり”。
【波波劫劫】《類書纂要》(九,廿五):“波吒,勞苦也。勞碌,奔波也。”《叢林盛事》 (下,九):“我波波吒吒出嶺來”。劫劫,不休息貌,猶“汲汲”也。
【蕩蕩】日語“ブラブラ”“うぽうぽ”,即隨水面或風摇晃,晃蕩貌。意同“飄蕩”“放蕩”“漂蕩”“遊蕩”“浮蕩”之“蕩”。注引《書經》有誤,見《心要解》。《漢典》“蕩蕩”條:飄蕩貌;吹拂貌。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六:“今枯骨朽腐……化爲朽壤,蕩蕩游塵,豈能與生者相感,以致禍福乎?”《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風蕩蕩,翠飄紅,忽南北,忽西東。”
【南询】此時南方禪宗盛,故説,即“去南方問禪”。注稱與下文的“南遊”意思有區别,注釋恐有誤。
【經時逗留】時,日語,即四季之時,約三箇月時間。《漢典》“經時”條:歷久。漢蔡邕《述行賦》:“餘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經時。”晉葛洪《抱樸子·省煩》:“晝夜修習,廢寢與食,經時學之,一日試之。”唐權德輿《玉臺體》之九:“莫作經時别,西鄰是宋家。”元趙孟頫《題 〈耕織圖〉》之十七:“欣欣舉家喜,稍慰經時勤。”
【寄信至祖】至,用於尊長者給卑幼者之辭。見《翰墨全書》書式。
【淹】注:“漬也”,即在水裡久泡。又淹,注:“留久也”。此處亦含有此意。
【登塗】日語,即出發、動身。亦同“登程”“上路”。《漢典》 “登途”條:亦作“登塗”。上路;起程。唐梁肅《述初賦》:“何皇鑒之偏屬,降湛恩於鯫生。若側足以登塗,方飭躬以效誠。”宋朱熹《答汪尚書書》:“伏蒙勸行,尤荷眷念……但老人年來多病,既不敢勞動登途,又不敢遠去膝下,只此一事,便自難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舍利弗與衆而辭别,是日登途便即發。”
【下載】見《碧巖録》第四十五則。《碧巖録》:“下載清風付與誰,此是趙州示衆。”
【東臺】《演繁露》:“高宗朝改門下省爲東臺,中書省爲西臺。”注引《一統志》有誤。《漢典》“東臺”條:官署名。唐高宗時曾改門下省爲東臺,後因以沿稱門下省。《新唐書·百官志二》:“龍朔二年,改門下省曰東臺。”《新唐書·張文瓘傳》:“乾封二年,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遂與勣同爲宰相。”宋蘇軾《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朔野按行猶爵躍,東臺瞑坐覺烏飛。”
【不報】下級不向上級報告情況,日語釋作
【督】催逼、催促。
【抽解】同“抽脱”,指大小便。大便作“大解”,小便作“小解”。《漢典》“抽解”條:解大小便。《雪堂行和尚拾遺録》:“一日衆集,浩問曰:‘作什麼?’曰:‘入室。’浩曰:‘待我抽解來。’及上廁來,見僧不去,以拄杖趕散。”
【帶上】帶,日語釋作,即兜襠布的帶子。襪帶,同,即系短布袜的帶子。
【勝寺】猶言大地。
【喪制】中陰禮制。因各地有各地的治喪禮制,故小師、侍者等人皆未做事。《漢典》“喪制”條:治喪的禮制。《後漢書·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上尊諡曰恭懷皇后,追服喪制,百官縞素,與姊大貴人俱葬西陵。”《周書·韋敻傳》:“其喪制葬禮,諸子等並遵其遺戒。”
【容心】無解説。《漢典》“容心”條:猶言留心,在意。宋黄光大《積善録》:“逆耳骨鯁之言,與世俗違者甚多,未覺有毀譽之私。能而公言在我,好惡在彼,吾何容心哉!”清昭槤《嘯亭雜録·徐中丞》:“故於服食居處,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於豐,亦不容心於儉也。”
【撩亂搭】隨便一拿、胡亂一掛。見《水滸傳》 “撩衣破步”。《漢典》“撩亂”條:紛亂;雜亂。唐韋應物《答重陽》:“坐使驚霜鬢,撩亂已如蓬。”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仔細把鶯鶯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亂。”
【安排】日語釋作,即整理、收拾,同“整頓”之意。
[1]鼻捻,江户時期用於制服受驚馬匹的棍子,棍長約半米,一端系有繩子。當馬受驚失控時,用棍子上的繩子套住馬鼻并擰緊,便能讓馬安静。
[8]月中巖,全名中巖圓月(1300—1375),日本南北朝時代的臨濟宗僧人,1325—1332年留學中國。日本五山漢文學家的傑出代表,因其淵博的學識而被譽爲“五山第一學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