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质朴,上手创造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明的摇篮,也是族群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国的手工艺品品类丰富,历史绵长悠久,凝聚着劳动者非凡的才华,体现着华夏先民精神的向度。这种渗入日常生活的文明基因,通过匠人之手的创造,又历经数千年的薪火相传,淬炼出异彩纷呈的文化物种,彰显着时代能工巧匠的艺术禀赋。手工匠作的核心,是把无序和无形的材料赋予造型的智慧性劳动,也是一种以手观看时代生活与性灵的方式,它以日常材料的实验砥砺精神,以思维创意的导引打磨思想。
细观当代社会,“迭代更新”已成为当下的关键词。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精神归属多元、民族手工艺文化求同存异的独特时代——人工智能横行,媒体图像泛滥,科技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爆炸。人们已习惯于掌上屏幕的生活方式,时代的变迁对我们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人类取物于自然、造物于自然的和谐状态,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境遇下,我们亟待回归质朴的生活,通过双手的劳作找回平静、安宁和从容的心态,重觅人的本体价值。从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人们对手工艺品的欣赏,就像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自然的向往一样,是一种朴素而美好的情感。虽然人们已无法回到过去,但穿越时代流传至今的手工艺,包含着各个时代具有原生性特征的人文基因编码。这一人文的产物不仅可以唤醒历史的记忆,而且能够激发当下文化创新的活力。
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开始重视地域手工艺的文化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手工艺事业也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于读者而言,要进行各种创作,首先要熟悉材料特性,掌握基础的手工艺制作技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展开构思和创作。这一本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旨在引导读者从当下日常生活着手,用新的视角聚焦司空见惯的用品、材料,甚至日常的“废旧物”,通过收集、思考、整理、再造,改变这些材料、物品的特征,形成一件件集聚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实践者的心灵与物质、思维与情感在相互调合中得以表达,材料的使用、双手的技艺、造型的把控、空间的感受、色彩的感知、秩序的规范等能力随之悄然建立。手工艺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自然、生活、情感在此融为一体,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内容由手作而生,也因手作而集聚温情。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自己的双手触碰到独创、独立、原发性思想的瞬间,都会惊喜地捕捉到快乐、自信和满足。因为我们的双手具有打破同一性和既定规则的力量,也因为我们的双手具有生发创意的魔力!这是一种来自根源的力量,将唤醒人们最本质、最原始的记忆。
上手,在手工艺制作中是重要的一环。董其昌在《画旨》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勰《文心雕龙》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诚哉斯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根据木、泥、纸、绳线、塑料、金属等材料的造型方法,设计若干学习单元,提供深入浅出的案例,并配有详尽、清晰的步骤说明。书中所展现的手作案例形式活泼,引人入胜。作者希望本书能够带领读者开启材料思维和造型实验的新探索,训练上手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期打破普通美术教学的同质化窠臼。手作教学步骤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及难,让读者渐渐进阶和升华。上手点亮梦想,创造改变未来。这本手工艺普及性入门教程,或是一块敲门砖,为你打开艺术殿堂的神秘之门;或是一粒种子,为你埋下于心底萌芽的艺术的细胞;或是一张车票,从此开启你人生的艺术之旅。
愿每一位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能阅读这一本创造性手作的书籍。
202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