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购买走向使用:多维度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新阶段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全球领先

截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如图1-1所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超过60%,保有量也从2015年的58.3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1310万辆,7年间增长超过20倍。在疫情反复、供应链受到冲击、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及发展潜力,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5%,市场渗透率达到25.6%。同时,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实现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图1-2),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67.9万辆,同比增长120%,占汽车总出口量的21.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图1-1 2011—2022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及渗透率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1-2 2020—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阶段

从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看,2022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私人消费占比提升至79%,近三年私人消费占比均超过70%,如图1-3所示,说明对私市场持续打开。从图1-4的区域市场分布可以看出,新能源乘用车在北京、上海等限购市场的占比逐渐下降,在中小型城市与县乡地区的市场占比逐步扩大,2022年1—10月提升至53%。新能源汽车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增长空间还将进一步拓展,自2020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多次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推广活动,增加了多个三、四线城县地区,据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累计销售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

图1-3 2017—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私人消费占比

注:数据来源于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图1-4 2017—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布

注:特大城市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均为限购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包括非限购城市;数据来源于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三、双碳目标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此即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提出后,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提及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目前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10%左右,公路运输占到了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汽车行业作为向消费者提供终端产品的行业,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路上将承担重要责任,也将是最先实现电动化的领域之一,预计2030年电动化比例将超过40%。全国多地纷纷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北京、上海、深圳已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高到30%以上,见表1-1。

表1-1 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设定

注:资料来源于地方政府官方文件。

四、国内整车企业顺势崛起,供给侧产品力开始显现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发力,产品竞争力提升。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新的一极。同时,以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和长城为代表的传统整车企业实行多线并举的策略,推出多款经济型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在智能化上加深布局,提高产品竞争力。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自主品牌占比近85%,远超合资和外资品牌,进而带动自主品牌在乘用车整体市场占比增至45%以上。同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军发达国家市场,如蔚来宣布将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四个国家建立由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

我国汽车企业有望借着新能源汽车转型实现品牌向上升级。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品呈现“两端带动中间实现全面突破”态势,售价5万元以下的乘用车市场已基本实现全面电动化,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市场中的新能源渗透率在2022年前10个月已超20%。近期,主流整车企业在销量占比较高的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开始发力,如比亚迪、广汽埃安、哪吒、零跑等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成本逐渐接近燃油车水平,并展现出操控性好、舒适性佳、科技感强等独特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五、跨国整车企业纷纷布局,协同推动我国汽车电动化进程

在全球碳排放管理政策趋严下,整车企业巨头加快推进电动化转型计划,如通用汽车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时间表(2035年实现轻型汽车100%零排放,2040年实现全球产品和工作场所碳中和),丰田、本田等日本整车企业仍然坚持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多种路线并行的电动化战略。跨国整车企业尤其重视车辆产品与服务和中国本土市场的结合,如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等领域,丰田、本田等跨国整车企业将以全新平台的电动汽车产品撬动中国新能源市场,本田提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占比规划为2030年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达到100%,见表1-2。

表1-2 部分跨国传统整车企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

注:资料来源于各企业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