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贾琛的破敌之策
这时,中军帐外又是一片哀嚎、惨叫之声,随即一个长相俊逸的年轻人闯进帐,正是贾琛,他单膝跪地,拱手奏道:
“卑职贾琛,为锦州卫中部千总下属一什长,有破凌河城之策上奏,望大人采纳!”
李再晋和其他诸将都手握腰间佩剑,怒目看向贾琛,可见到这年轻人不卑不亢、气质老成的样子,心中也暗暗诧异。
沉吟片刻,见到贾琛没有袭击中军的意思,李再晋冷冷道:
“贾什长有何见教?”
贾琛长舒一口气,如果李再晋不听,那他就只能继续把事闹大,然后去找帝师刘承宗上访了。
刘承宗代表皇帝的势力,与归属太上皇势力的李再晋有嫌隙,只要表现出了自己的本事,闹得越凶,刘中丞那边肯定更愿意听听是怎么回事。
毕竟,谁不希望仇人家的房子着火呢,哪个中央工作组不希望有人实名举报呢!
现在看,似乎不用走到那一步。
“启禀大人,卑职今夜查探了凌河城,制定了一个破城计策,诸位大人请看!”
贾琛说着,动用自己的化劲功夫,卷起中军帐地下的泥土,用泥土垒出凌河城的样子,以及周围的山川、河流、道路,栩栩如生、一目了然。
诸将眼中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道:“这是何意?”
他们从军多年,指挥作战只有粗糙的舆图,与实际战地很难对应,导致作战主帅的很多作战部署难以理解。
说白了,就是这群大老粗看不懂那些本来就画得写意的地图。
“这是凌河城地区沙盘,以及鞑子军与我军的位置。”贾琛又用不同的树枝插在模型上,表示两军所在的位置。
李再晋诧异道:“你如何会做这等……沙盘?”
其他诸将也眼神疑惑,这种用模型来表示战局的方式,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制作起来似乎不难,又比地图清晰明了百倍。
尤其对于军中许多没有文化的将佐而言,这就更有意义了。原本半懂不懂的作战部署,在这模型上一指,傻子也能懂。
贾琛耸耸肩道:“这……不是有手就会吗?”
这不是军事院校的基础课程“军事地形学”的入门内容——简易沙盘制作嘛!
诸将嘴角抽了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感觉有被侮辱到。
李再晋耐着性子,道:“那你的破城之策呢?”
贾琛手里握着一些长长短短的树枝,边说边插在对应的位置:
“我的计策是,在城东、城南、城西各500人,同时发起佯攻。另外1500人,通过冰河,秘密绕到凌河城背侧潜伏。
“待其他三面的攻城发起后,鞑子军必然撤走部分北面守城军支援其他三个方向,在这个时候,趁敌北面虚空,1500人猛攻北侧城墙,突入城内!”
“这?”李再晋顿了顿,表情中带着几分轻视,大有“原来以为先生必有高论,原来也不过如此”的意思,道:
“1500人就想破鞑子守卫的凌河城北面城墙?”
根据以往的经验,不要说1500人,就是1万5千人,也做不到啊!这不是北面城墙是否虚空的问题,而是边军根本不可能突破鞑子的城墙。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边军疲沓,打仗根本不会效死命,当气氛组喊666的多,真正与鞑子拼命的几乎没有。二是鞑子勇猛又有坚城防卫,守城器具完备,边军根本没有机会破城。
破不了城,其他的兵力调配都是纸上谈兵而已,毫无意义。
贾琛拱手行礼,奏道:“经略大人,这个计策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我!”
“你?”李再晋皱眉,道:“这是何意?”
贾琛淡然道:“卑职请求大人选锋100精锐,由我统领,我保证在一个时辰内破开凌河城北面城门!”
“哈哈哈!”李再晋听罢,哈哈大笑,其他诸将也是哈哈大笑,似乎听到了一个很好笑的笑话,然后道:
“贾什长,你的沙盘把戏确实不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也值得嘉奖,不过一个时辰就想破敌城墙,未免过于异想天开!”
顿了顿,肃然道:“中军亲卫听令,把这个不听军令,擅闯中军帐的什长拖下去,打200军杖,以儆效尤!”
谁不知道那凌河城是当年大周花了许多钱粮修好的坚城,一个时辰破城,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思来想去,他觉得这个小子在消遣他,就算个人武艺再强,也不过是膂力强些,怎么可能影响战局整体走向!
要这什长有这等本事,又何必等到今天才露这么一手?!
贾琛正在思考怎么把事情闹大,是打败这些亲卫,还是直接打李再晋一顿,然后跑路到山海关去上访?一个人要对阵整个中军亲卫或许不容易做到,毕竟是人就会疲累。但若想要只身遁走,这些人也留不住自己。
突然,听到营帐外传来“哒哒哒”的快马入营之声。
随即亲卫来报,中堂大人的马队来了!
那一队快马来得甚急,中军帐里的诸将来不及出帐迎接,领头的马已经抵达帐外。随即一个身着文官一品官服、披着皇上亲赐蟒袍的清瘦老者翻身下马,走入营帐中。
他看起来50多岁,须发灰白,却显得精神奕奕,三角眼深陷,似乎深不见底的寒潭,隐约有杀伐之气射出,他便是帝师、东阁大学士、刘承宗。
刘承宗壮年发迹,在朝堂文官之中素称“知兵”。
崇志帝受太上皇禅让,登基5年,却始终未能控制兵权,这次便是要借助帝师刘承宗巡边,敲打九边诸将,拉下一批人,换一批自己人。
如果可以,最好在巡边的时候打上几场漂亮仗,为这个掌控军权的计划增加一些说服力。
他在李再晋的亲卫中埋有钉子,料定李总兵想要玩虚报战功的老套路,于是连夜赶来主持大局。
大周的军功制度分战功、首功两类。战功有奇功、头功、次攻三等,先登、斩将、夺旗为奇功;冲锋、陷阵并赢得胜利为头功;军队赢得胜利,所有战兵为次功。首功就更加简单粗暴,就是拿敌人的脑袋记功,一颗鞑子的脑袋可以换赏银50两。把总以下,两颗鞑子脑袋可以换官升一级。
早年朝廷对首级报功稽考极严,发现虚报战功立即获罪查办,不过这些年朝廷连年欠饷,边军也只能靠战功注水换点银子或者升个官来勉强对冲一下。
你拖欠工资,我就KPI注水换点奖金,很合理吧。
合理但不合法,且影响恶劣,刘承宗巡边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整顿这股歪风,并借机惩治查办一批边将。他坐到之前李再晋坐的虎皮靠背主座上,打量着中军帐里的锦州卫诸将,眼神中带着狠厉。本以为连夜过来可以抓个人赃俱获,结果来早了点,仗还没有开始打,他也不免有些失落。
再看到几个亲卫围住一个身着棉甲的少年,微微皱眉,又看到地上的沙盘模型,眼眸中带着诧异的神色,压下心头的情绪,温言道:
“这是何人所作?”
李再晋和诸将都默不作声,贾琛主动奏道:
“启禀中堂大人,是卑职!”
然后,他将刚才定下的破敌计策再说了一遍,又点了点经略大人不愿意采纳这个计策的事。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经略不愿意用还想打人的计策,与他有嫌隙的刘承宗就会重点考虑采纳,因为这个计策一旦有效,就可以证明他这个巡边阁臣有识人之明,一来就成功破敌。
而辽东诸将没有战果的原因也找到了——就是不愿意听取谏言,妄自尊大。
所以换掉几个边将也是理所当然吧,属于拐个弯依然达到了目的。
如果这个计策万一失败了呢?
出计谋的特么就是你辽东镇的人,最后打仗的也是你们辽东镇的人,打输了仗,责任还能赖到他这个巡边阁臣身上去吗?太过分了吧!
所以呀,贾琛这个计策,对于刘承宗而已,就是一个有利无害的东西。
好比一张彩票,不要钱,刮一下还可能中500万,很难有人能忍住不刮一下。
果然,刘承宗对于这个对这个计策很感兴趣,责问诸将道:
“敢问李总兵,诸位参将,你等认为这贾什长的计策不好,你们又计划采用什么计策破城呢?”
————
(天若有情天亦老,加个书架好不好,新书,打滚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