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头痛医脚,见肝知脾
很多人都认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这没有什么错,比如出现头痛会查脑电图、脑部CT等头部检查,使用对症的药物可以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但是在中医学上,头痛时也会针刺或艾灸脚上的穴位,“头痛医脚”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这依据的就是中医整体观了。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汉代名医淳于意的故事。一日,淳于意遇见齐王后的弟弟宋建,对他说:“您在过去的四五天里腰胁痛,小便不利,一定要尽快去治疗,否则病当传变到肾,到那时就难治了。”宋建觉得淳于意太神了,自己确实有腰痛、小便不利的毛病,便说:“我四五日前下着雨时因逞强搬大石却未能举起,后来的确有腰痛,而且不能小便。”淳于意之所以能知道宋建得了病,是通过观察面色发现的,宋建的太阳区域色泽干涩,两侧肾区及上下部位干枯无光泽,因此可知他患了病。在诊治疾病时,通过观察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可以了解判断身体内的病变。这是中医学的特色之处,无可替代。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某一个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就与全身的脏腑气血相关联,同时也会在其他相关地方有所表现,比如眼睛的病变可能是肝血、肝气生理功能失调的原因,经常便秘、脸上爱长痘可能是肺气不足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与肾精不足有关,食欲下降、胃口不好不一定就只是脾胃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肝木克脾土所致,等等。《孟子·告子下》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各个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在病机上相互影响,“头痛医脚”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有迹可循。例如,《灵枢·终始》记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指肝对脾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密切联系,因为生理上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动,而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能,两者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