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素问·痿论》
【原文】
脾主身之肌肉……
【解析】
脾与肌肉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可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以营养四肢肌肉,使其丰满健壮,活动有力。反之,肌肉有病,长期不愈,可内传于脾,导致脾的病变。
一个人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盛衰。人体四肢也属脾所主,脾胃健盛,则水谷精微能达于四肢,四肢肌肉得养,津液充沛,血脉畅利,筋骨有力,则四肢肌肉丰满强劲,肌肤润泽,四肢健壮有力,能伸能屈,手握能固,足能远行。
脾胃的运化功能与气血生化、肌肉的生长壮实及其功能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肉生长必须依赖脾胃生肌肉的功能,运用调理脾胃之法,使脾胃纳谷旺盛,增加气血生化来源,促进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加速新生肌肉的生长,使疮疡、痈疽等痊愈。古人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如果脾胃之气虚弱,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不充,卫气营血壅遏不行,则疮疡、痈疽难愈。因此,在治疗某些皮肤病的时候,常常佐以补脾胃之气药,顾护脾胃之气时,使脾气得升,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得降,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使气血充足,运行通畅。症状上偏于心脾两虚者,可以应用归脾汤加减;兼有痰湿者,可用二陈汤加减;后期脾胃湿滞,可用平胃散加减;对于素体虚弱者,可应用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来辅助治疗。
【医案】
患者,男,38岁。消瘦、腹胀、面色萎黄3年余。患者早些年因工作繁忙(律师),饮食、睡眠无规律,随后逐渐出现消瘦,进食后易腹胀,面色日渐萎黄,面部皮肤干燥、粗糙,现已更改工作。平素双耳及颈项处好发红斑,瘙痒,抓挠后有渗出,外院就诊诊断为“湿疹”。间断服用中药调理和外涂激素类软膏,如皮炎平等,消瘦、腹胀症状改善不明显,湿疹时有发作,慕名来诊治。刻下症见面色萎黄,食少腹胀,倦怠乏力,寐差,大便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胃痞病(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党参10g,茯苓15g,白术10g,山药10g,莲子10g,砂仁10g(后下),桔梗10g,甘草3g,炒枣仁10g,川芎6g,茯神10g,合欢皮15g,首乌藤10g,地肤子10g,白蒺藜10g。
随症加减服药治疗2个月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睡眠及面色萎黄、皮肤粗糙等症状明显改善,进食量有增加,未再出现腹胀,体重增长了1kg。嘱其继续定期复诊调理。
按语:此例患者明显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达于四肢,出现消瘦、腹胀。劳倦太过伤脾,脾伤则食少、纳呆,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不能上奉于心,则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思虑过度,精神抑郁,均可影响食欲使机体得不到充足的水谷精微,导致气血亏虚。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枣仁、茯神、合欢皮、首乌藤养肝血,宁心安神;川芎活血调血;地肤子、白蒺藜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达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