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南充市党性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党性”相关概念辨析

目前,部分党员对“党性”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就要求从理论上澄明“党性”相关概念,及时回应相关理论诘难和话语陷阱,服务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党性与党的性质

对于党性和党的性质这两个概念,有人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党性和党的性质的内涵是一致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的简称。其实,党性和党的性质这两个概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涵特征上看。依循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党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与阶级斗争、政治立场有关,表现为共产党员的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对国家的义务、党员作为等方面。党性包含的内容较广泛,它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宗旨和组织原则等。党性的主体也比较广泛,包括党的各级组织(中央、地方、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员、党的新闻媒体等。而党的性质主体则比较单一,党的性质中的“党”主要指政党本身,体现了一个政党的基本属性,比如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党替谁代言等。所以,从内涵的外延来看,党性包含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党性概念内涵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从概念形成史看。“党性”概念最早出现在恩格斯1845年的著作《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中,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理论和思想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特质,丧失了革命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此时的党性并不是政治概念,而是哲学概念,党性体现为理论的科学性。1847年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政党组织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阶级斗争的直接产物,并且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称为共产党(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并规定了党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等。从概念发生史来看,党性是党的性质的基础和源头,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章程、目标形成的根本依据,党性规定了党的性质,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

(3)从稳定性来看。党性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动态性,而党的性质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根本规定性。党员的党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内容要求,“党对党员的党性的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8.入党誓词的演变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土地革命时期强调党员“牺牲个人、永不叛党”,抗日战争时期更多突出“做群众模范、对党有信心”,改革开放时期则对党员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而党的性质,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党”还是和平时期“执政的党”,其都没有改变,都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在党的一大纲领和决议中早已明确。

(二)党性与阶级性

(1)阶级性是党性的基础。“所有这些冲突都是阶级斗争。自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为了彻底摆脱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压迫从而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无产阶级就必须开展阶级斗争,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成立自己的政党组织。阶级斗争是党性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源头,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基本逻辑。正如刘少奇同志指出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58.

(2)党性升华了阶级性。不可否认,工人阶级的斗争最初是缺乏共同意识和集体意志的,是带有盲目性、自发性、不彻底性的,改善生活和利益诉求是其主要动因,存在机会主义、平均主义、工联主义等思想,思想和行动也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缺乏对剥削和压迫背后制度性原因的分析。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组织性、纪律性欠缺,革命意志不坚决、不彻底的工人运动,最终都沦为幻想,最终都走向失败。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整个工人运动的方向,它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经过科学理论武装的先进分子和精英分子所组成的。同时,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奋斗目标,始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代言。可以说,党性是阶级性的先进代表和科学升华。

党性与阶级性的辩证关系也表明我们的党永远不能脱离阶级而独立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关系调整、分配机制变化和社会结构嬗变,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价值观、利益观等均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成员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纪律性和革命性?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党性与人民性

对党性和人民性的理解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对立起来,认为党性和人民性没有内在联系,如“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你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党服务的?”等错误言论;二是认为“党性源于人民性,为了人民性就可以放弃党性”“党性集中体现人民性,有党性就不需要人民性”;三是认为“人民的数量多于党员的数量,人民性大于党性”;四是以部分代替整体,认为“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党性已不能代表人民性”。出现这些荒谬言论的原因主要在于主观地割裂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没有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没有客观、系统、全面地看问题;没有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没有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在概念认知上,把集合性概念和非集合性概念混淆,没有认识到集合概念只反映集合体,不反映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如党性决定了党的性质,但党性并不直接决定党员个体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等。认清这些认识误区,需要深刻认识到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

(1)从内涵特征上看。“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6.,政党及其成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立场才能体现党性?毛泽东同志对此有过论断,“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共产党人的任务是消灭“异化”、雇佣劳动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马克思和毛泽东同志的阐述来看,党性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那么,人民性是什么?从概念属性看,人民性是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的集合型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这深刻阐明了人民性就是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二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2)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3.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脱离人民性就成为无源之水,人民性脱离党性就会迷失方向,任何把二者对立起来搞碎片化的思想或行动都是很危险的,对个人来说是思想病变,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就有覆灭的危险,苏共政权的垮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党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所代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无论是政党本身、党的组织与党员、党的理论、党的出版物等都应科学理解和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这一立党初衷,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优势。

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和升华。这个“集中体现和升华”主要表现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不是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愿望的简单相加,而只能由其中的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来体现。在中国,只有我们党,才能正确认识和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才能集中最广大人民的正确意见和智慧,形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用以指导实践。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以党性引领方向。

人民性是党性的主要来源和根基。这个“主要来源和根基”主要表现在“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党的一切正确决策的制定,在于它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心愿;党的一切奋斗目标的实现,在于它团结了可以团结的、依靠了可以依靠的最大多数的人民,这是党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融合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党性与人性

对于党性与人性存在两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有人认为党性是崇高的,党员也应该是“圣人”“完人”,是超越人的属性的“人”。二是有人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党的制度过于严格,应该“放一放、松一松”。正确理解党性与人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人性是党性的基础。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规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意识、主观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区别开来,人类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按照主体意识结成有组织、有联系的共同体,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交往(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生活资料剩余、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进而产生阶级斗争,出现代表阶级利益的政党组织,从而出现党性。

(2)党性规约提升人性。不可否认,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人的德性(比如正义、节制、追求真善美等)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但不容忽视,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存在物,永远无法摆脱和超越兽性,诚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那样:“人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兽性会使人性出现残忍、贪婪、杀戮等特征。另外,人性也有弱点和不足,比如贪图享受、虚荣、自私、趋利避害等。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具有先进性、组织性、纪律性,党性对党员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思想品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党组织通过章程、法规制度规范要求党员要有理想信念、忠诚正直、牺牲奉献、勇于担当等,主张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20.,从而抑制人的兽性,克服人性的弱点和不足。

(3)提倡党性,也要尊重人性。“共产党人不是清教徒,也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党员和干部要开展工作,也需要赋予一定的职权。随着经济的发展,党员和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也应该逐步得到改善。这些在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是正当的。”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06.提倡党性,不意味着不尊重人性,更不会忽视党员干部正常的改善生活、物质利益、社会交往和追求进步的需求。

(五)党性与个性

关于党性与个性的关系有三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党性与个性是根本对立的。有人认为党性是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求的,讲党性就不讲民主甚至限制个体自由,要党性就要抹杀个性、消灭个性;二是认为党性可以代替个性,有党性就可以不要个性。三是认为党员个体可以代表党性这一整体性概念。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说“我就代表党,我就是组织”,这是极其荒谬的。正确认识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党性和个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每个人由于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价值标准、生活环境等不同会形成具有差异性、独特性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具有特殊性的个性构成了党性的基础,个性有机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鲜明的党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0.坚持党性不是要抹杀个性,因为“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个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1.“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6.

(2)个性有利于增强党性。“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只要他服从党纲、党章、党的决议,在这个大原则下,大家发挥能力就行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6.人的个性有创造性和破坏性之分,毛泽东同志说:“有两种个性,即创造性的个性和破坏性的个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6.个性有利于增强党性是针对创造性的个性而言的。人类正是有了能动性思维和创造性,立足于现实条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拓展认识的边界,才能创造文明新成果。对政党而言,培养一批具有创造性个性的领导干部和组织成员对于开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新境界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保护党员干部的创造性个性,“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9.要讲公道话。可见,党性不是要消灭个性,恰恰需要张扬人的个性,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就需要锻造一批政治坚定、敢抓敢闯、个性鲜明的“狮子型干部”,需要他们打破常规思维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培养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关心、忠诚、奉献党的事业,而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平庸、散漫的工作作风正是要破除的。

(3)党性塑造了个性。应该看到,个性还有破坏性、反动性、任性的一面,这就需要用党性塑造个性。坚持党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有原则的、有条件的,即坚持党性上的个性,个性必须与党性要求相统一,毛泽东同志说:“任何一项凡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党性,也有个性。这种个性必须是与党性统一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7.党性反对那种带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个性,反对为了张扬个性目无法纪、胆大妄为、飞扬跋扈,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这种个性不能称之为个性,而是反动性、任性。为了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党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规定了党员思想、言论、行为的边界和尺度,更好地塑造了党员的个性。

综上所述,在把握“党性”概念时应坚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把“党性”概念与党的性质、阶级性、人民性、人性、个性等概念区别开来,才不会出现对“党性”概念的滥用和误解,才能还原“党性”概念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