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火蒺藜,西夏人的反扑
也火怀远已死,如今西夏军的副帅,名叫嵬名令常。
嵬名令常也是一名老将,官居太傅一职,在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他附和道:“蒙古人以为,两个月来,咱们龟缩在克夷门内,坚守不出,就是黔驴技穷,怕了他们,实在是太小瞧了天下英雄。除了神臂弓、瘊子甲以及泼喜军外,咱们还有另外一个撒手锏!”
“什么撒手锏?”
“大家还记得这个吗?”
说话间,他伸出手来,将一个拳头大小的物事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火蒺藜?!”有人惊呼出声。
早在一百年前,就有大量的火器出现在东方战场上了。比如步枪的鼻祖“突火枪”,比如“震天雷”,比如火球、引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蒺藜……等等。
只是这些火器,大都是燃烧和制造毒烟,并不是由爆炸直接产生杀伤,威力并不算突出。
这些火器中,威力最大的就是一种叫火蒺藜的武器。
有人说这种火器,是西夏人发明的,后来传入了宋朝,又传入了金朝。有人说,火蒺藜是宋人发明的,西夏从战争中,学到了火蒺藜的制作方法。
不管怎么说吧,西夏人是掌握着完整的火蒺藜的制作方法的。
火蒺藜的整体为圆球状,外壳为瓷胎,通体施以绿釉。粗略看上去,就好像一枚布满逆刺的海胆。
它的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火药和用于增加杀伤力的小铁块。上部顶端有一小孔,用来放置引火线。
火蒺藜被引燃之后,既能产生强烈的声光效果震慑敌人,又能用里面的小铁块以及碎裂的瓷片攻击敌人,有着较强的杀伤力。爆炸后,散落在地上的突刺状物体,还可以用于阻挡敌人骑兵。
说穿了,这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手榴弹。
只是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火蒺藜造价昂贵,西夏人只是少量装备罢了。
如今,西夏面临亡国之危,不惜血本,造了两万枚铁蒺藜,运到了前线。
“太好了!咱们两个月来忍气吞声,蒙古人必无防备。这回可要打他们个出其不意!”
“蒺藜爆炸的火光,引发的大火,足以让咱们在黑夜里看清一切!”
“哈哈,草原蛮子再勇猛,何曾看见过火器的威力?他们恐怕会以为是神兵天降吧?”
“尤其是晚上,吓也能把他们吓死!”
“今晚,我军必胜!”
……
西夏诸将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纷纷鼓噪起来。
夜半二更,克夷门的城门悄然开启。
两万西夏最精锐的士卒,口中衔枚,马蹄裹布,悄无声息地潜出城去。
远处蒙古大营中,篝火稀疏,火光微弱,营地一片沉寂,仿佛全军都已陷入沉睡。
“将士们,随我杀敌!”李承祯低声下令,声音中透着压抑已久的怒火。
西夏精锐如同饿虎扑食,朝着篝火的方向疾驰而去。
“放!
随着李承祯一声令下,数百个火蒺藜划破夜空,像流星雨一般落入蒙古大营。刹那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而起,一个个蒙古人的帐篷被炸得四分五裂!
“杀光草原蛮子!”
“报仇雪恨,就在今天!”
……
西夏人疯狂呐喊着,各持刀枪,狂催战马,冲入了蒙古军大营。他们一边奔驰,一边用疯狂地抛掷着火蒺藜,如入无人之境。
嗯?无人之境?
怎么没有人呢?
坏了!
上当了!
就在李承祯恍然大悟之时,远方黑暗中的蒙古军已经完成了集结。
六千蒙古铁骑,人人身披铁甲,默然列阵,唯有战马偶尔发出低沉的嘶鸣和铁蹄刨地的声响。
他们的眼神如饿狼般凶狠,死死盯着前方的西夏军队。弯刀在月光下泛着摄人的寒光。
“真是不容易啊,西夏人终于来了。”速不台骑在马上,语气中带着戏谑,“又是火光,又是爆炸,倒是挺唬人的。”
今夜,他与术赤台各率三千精兵,负责外围防御。
术赤台沉声道:“可惜,他们遇上了咱们算无遗策的驸马。阿朔早在两个月前就提醒我们,要防备西夏人狗急跳墙,发动偷袭。我们每晚都在外围设下假营,点燃篝火,真正的营盘却隐匿在黑暗中。西夏人再狡猾,也逃不过驸马的算计。”
“既然如此,那就杀吧!”速不台冷笑一声,“别让这些西夏人打扰大汗的安寝!”
“杀!”
轰隆隆~~
蒙古人动了,如同一支来自黑暗中的匕首,狠狠刺向站在明处的西夏人的喉咙!
此战,蒙古人大获全胜,李承祯率两万军偷营,结果只有三千人狼狈逃回了克夷门。
从那以后,他彻底丧失了主动出击的勇气,只是闭门死守。
但毕竟主力有失,半个月后,克夷城终于被攻破。
但李承祯既肯不逃走,又不肯投降,率领残部,和蒙古人展开了残酷的巷战,他们逐屋争夺,逐街厮杀,甚至有人抱着火蒺藜冲入蒙古军中,与敌人同归于尽。
铁木真发了狠,亲自督战,一万巴鲁营全部压上。
无论任何理由,后退者全部斩首。
足足付出了四千巴鲁营勇士的性命后,克夷门终于全部陷落。
绝望的李承祯,自焚于漫天的大火中。
“西夏果然不可轻侮。”铁木真望向火海中的李承祯,心有余悸地道:“光一个克夷门,咱们就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才攻克。其国都中兴府,真不知要经过怎样的尸山血海?”
“父汗多虑了,咱们应该用不着攻打中兴府。”
赵朔道:“我军不到三个月,就破了克夷门,可谓兵进神速。中兴府的西夏皇帝,恐怕如阴沟里的老鼠一般,已经吓麻爪了。”
果然!
三日后,中兴府,皇宫大殿内。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李纯佑重重一拳砸在御案上,随即猛地一推,案上的奏折乃至笔墨纸砚散落了一地,怒吼道:“朕养你们这些大臣有何用?如今,克夷门被蒙古人攻破,中兴府危在旦夕,你们却连给朕出主意的都没有?!”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李纯佑粗重的喘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