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预言之黄帝升仙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问道容成子

战败蚩尤后,黄帝顺势在涿鹿(今河北张家口涿鹿)设立行宫,史称黄帝城,亦称轩辕城。紧接着,黄帝在泰山(今山东泰安)之巅举行仪式,群雄云集,黄帝拜祭天地、封禅于此,以土德称帝,土色为黄,故称为黄帝。

“禀奏天帝,如今拜祭封禅,天下归一,为求国泰民安,威慑蚩尤余孽,请帝允许隆重举行祭祀大典,以祭拜祖先,告慰亡灵。”这天,黄帝刚刚上朝行宫,相师风后就将帛书奏本递上来。

“准奏,依相师之意,那祭祀地点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黄帝问道。

风后见黄帝已获准,便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来。“下臣以为,地点选在东部比较适合,一来靠近东夷部落,可以起到威慑蚩尤余孽作用;二来安抚中原民众,可以让他们继续来此安居乐业。”

“相师言之有理,可有选址?”黄帝表示赞赏。

“我看天子都(今黄山)最为合适,不知天帝意下如何?”风后试探地问道。因为,他知道天子都(今黄山)自上古以来。一直被列为仙境禁地,凡人不得随意入内。心想如今天下再无纷争,是否可以打破惯例了。而且,既为天子都(今黄山),意有天子之都,这样与黄帝的身份正如相符,恰如其分。

“天子都好是好,但本帝以为既是祭拜祖先,就不可破了祖训,避免扰乱了此地灵气,反而惊扰了上天仙族。为此,何不将地点就定在天子都脚下的新安都城歙州呢?”

“天帝英明,新安都城歙州最为合适,近日下官夜观星象,再通过占卜,发现此地为艮宫生门,五行属土,与天帝之帝号相辅相成。届时,现场将会呈现祥云之兆,以及龙凤呈祥之吉。”这时,天文官羲和和常仪(即嫦娥)纷纷禀报实情。

闻言,风后觉得这样退而求其次,同样能够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来,于是表示也无异议。接下来,便是相师风后与国师灵山十巫一起讨论安排祭祀大典相关事宜了。

此时,黄帝也一刻没有闲着,心里总想起往昔恍如昨日历历在目,如今历经数十余战,终于战胜蚩尤,成为天下共主,不禁感叹胜利来之不易,有时听到鼓声,黄帝都会走神,仿佛被鼓声重新带回到战场的浓雾中……蚩尤大军在雾中忽隐忽现,青面擦牙,口中喷烟吐火。鼓声忽然沉寂,蚩尤大军感到了恐惧,动作变慢,转身想逃。鼓声忽然高昂激越,蚩尤大军欲逃已经不能,纷纷倒地。浓雾像一匹巨大的轻纱,将战场、尸体统统都轻轻地覆盖住……

“单一的鼓声就有如此威力,如果制作一支盛大恢弘的乐曲,里面有鼓声,有呐喊声,有厮杀声,有惨叫声,有牛啤叫,有马嘶鸣,有车轴辘声,有兵器撞击声,这样会不会让听者身历其境,让曾经的战争场面更加宏大,更能衬托出华夏龙族的强大,从而达到劝和天下的目的呢?”

于是,黄帝突然又有了新主意,让力牧领兵赶制八十面夔鼓,提前交给新安部落族人在都城歙州演练,且允许新安歙州百姓自发表演轩辕车会。同时,黄帝又将作曲的任务交给了伶伦和荣将,且铸十二钟以合五音以施谟诏,亦用作祭祀大典配乐。他想,待祭祀大典之日,如果美妙的乐曲再加上夔鼓雄风,一切就显得更加完美了。

伶伦和荣将是刚刚招募选入故都有熊文昌阁轩辕书院的两位年轻乐官,被人称之为乐神,也是上古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即华夏音乐的始祖。

当时,伶伦为了创作出让黄帝满意的乐曲,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到昆仑山的北面,最后在山谷间发现一片竹林,风吹竹动,沙沙有声。伶伦被竹声陶醉,便用这里的竹子制作了十二只竹管,又根据凤和凰的叫声,为十二只竹管定下了十二种不同的律调。由于竹管不易保存,伶伦和荣将又另外铸造了十二口钟,配合宫商角徽羽五音。经过紧张的排练,盛大恢弘的《咸池》终于完成,很快便通过了黄帝和文武百官的验收。

“想起天神应龙如此强大,又是黄龙,对自己和华夏有恩,既然缘份如此之深,何不将之发扬光大呢?”与此同时,黄帝一方面在内心赞叹部落联盟的壮大,为之踌躇满志;一方面又担心每个部落尊奉不同的祖先图腾,一旦意见不合,分歧就会扩大,隔阂难以调解。

经过紧张而热烈的君臣讨论,一种全新的华夏图腾产生了,它参考应龙的形象,同时糅合了走兽、爬虫、水族、飞禽的特征,最终合成了独一无二的龙。这龙虽没有翅膀却高居云端,能飞天遁地,龙有须尾巴,还有爪子,修长的身躯像蛇一样,身上覆盖着鳞片……这便是华夏子孙被称龙的传人之由来。

转眼便是清明,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很快,祭祀大典在新安都城歙州隆重举行,四面八方的贵客纷涌而至,他们是各个部落的族长和首领。

只见典礼会场上空万旗林立,遮天蔽日,以前伏羲氏的蛇,有熊氏的熊,烈山氏的牛,九黎族的蜷蜂、蝉虫和黄雀,东夷族的凤鸟,其他还有鱼、龟、鹰、虎、鹿、马、猴等,它们所有的旗帜图腾都统一换成了全新的黄龙形象。

“大家快看,天上出现了彩虹,还有祥云,云中还有一只凤鸟(即凤凰)和一条金龙在伴飞呢。”突然,会场上有人惊叫起来,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兴奋地一起朝天空中望去,果然与天文官羲和和常仪(即嫦娥)所预测的那样,彩云当空,龙凤呈祥,百鸟争鸣,这个情景真是太美了。

见此吉象,黄帝更是龙颜大悦。在国师灵山十巫的宣祭声中,他率领众臣们一起跪拜谢恩,并下旨宣告天下,设定了新的官职,以青云氏、黄云氏、缙云氏、黑云氏和白云氏纪官,还因此发明了华盖。

本次祭祀典礼相当隆重,阵容庞大,共分为礼祭、乐祭、舞祭、俗祭四大章节,包含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民俗汇演、君臣祭拜等九项仪程,寓意数九为大,九九归一。

“祭祀完毕,奏乐,击鼓。”宣祭过后,乐曲奏响。伴随着优美旋律的《咸池》声中,只听八十面夔鼓响起,鼓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同时,新安歙州百姓自发表演的轩辕车会也闪亮登场,可谓精彩绝伦,乐在其中。

后来,天子都(今黄山)脚下的新安歙州百姓称夔鼓为轩风夔鼓,逐渐成为当地人年年常有的古老习俗和特色民俗节目,一直深受老百姓喜爱。人们试图通过轩风夔鼓,所表现出黄帝大战蚩尤时,玄女为黄帝制作八十面夔牛皮鼓以鼓舞士气,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助黄帝逐杀蚩尤,表演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至于轩辕车会,正是当年轩辕黄帝与蚩尤大战时负伤路过天子都之下新安都城歙州疗养时,为他发明了轩辕车从而减轻了黎民百姓背负重担的功绩而作的纪念活动,又被称为“车公会”或“车会”。这轩辕车会的核心部分是火轮车,重约四五百斤,由壮汉推着火轮车进行滚动表演,表达驱邪祈福之意。通过轩辕车会,不仅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体现了当地人们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以及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祈愿。

直至祭祀完毕,鼓声停,曲已终,百鸟万兽散逸,只剩下飞龙在天,祥云如聚,香气氤氲。

“恭贺天帝,吾皇万岁万万岁!”此时此刻,但见群臣纷纷离席,相师风后协同文武百官,一起敬拜祝贺黄帝,称颂其统一天下、整合万族的功绩。

经过封禅仪式和祭祀大典后,不久派出清除蚩尤余孽的各路军队班师回朝,黄帝一时高举,又大摆庆功宴,嘉奖所有将士和全军,并诰令天下,从此华夏再无战乱,正式确定都城为郏鄏(今河南洛阳),并开创性提出华冶分家的古国体制,在行政划分上将神州重新划分为九州,分别为益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和雍州。这九州根据九宫八卦呈井字形分布,中间一块土地最为肥沃的豫州又称中州,郏鄏(今河南洛阳)又为九宫格的中心,归中央黄帝直接管理,而其余八州如八卦代表八个方位,一般是围绕在豫州周围。

而在治理土地上,黄帝同样参考了行政划分模式,以步丈亩,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归国家所有,其余的八块由八家合种,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每一州有一酋长。另外,除中州以外,八州形成八家合众小国家,且每过一段时间都由不同的各州酋长进行轮流治理,这就是日后诸侯各国的雏形。当时,黄帝治下的国土广袤,东边到达海边,西边到达鸡头山,南边到达青浦,北边以至釜山。在其治下,人们崇尚民主自由,政事集体协商解决,九州各个正常运转,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迎来大同。

眼看天下初定,各行各业蒸蒸日上,黄帝心情显得格外高兴,便请天师岐伯为妹妹妖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诊治,妖婆便能够恢复说话功能了。于是,妖婆将蚩尤以前隐藏的秘密全部布之于众,引起大家一片哗然。

“原来,花山谜窟、歙州奇案、阳阳寨中毒灭口之谜、窫窳变异和莲花山丧尸病毒等等,全部都是蚩尤所为,真是天理不容,罪该万死。”众臣纷纷表示愤慨。

“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倒觉得,我们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无非在于天时地利人和,都是顺天道识地道走人道的结果。如果大逆不道,只会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相师风后说出自己的心声,引来黄帝的称赞认同。“相师所言极是,道乃万理之所稽,天不可不察,地不可不识,人不可不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见到黄帝如此表述,风后马上就明白他的真正想法了。“天帝此言,可否继续天下取经问道之意?”

“相师不愧为国相,竟知晓本帝此意,本帝决定不日将再赴崆峒山拜见道师广成子(即容成子),只求取得真经传于天下。”这是黄帝第一次定性风后为一国之相,而非将领之首,可见他对风后才能的高度认可,更体现出对问道之事的重视程度。

黄帝说到做到,于是率领众臣再上崆峒山。可谓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一个月后,黄帝终于到达了崆峒山上广成子(即容成子)所居住的无空洞。

拜见广成子(即容成子)后,黄帝便急切地问道:“记得上次我问的是治国之道而不得,但是这次我想问的却是物之至道,比如我想摄取天地之精华,来助成五谷丰登,以养育黎民百姓;我又想通过调理阴阳,以顺应万物发展,不知怎么才能做到呢?”

令黄帝出乎意料的是,他这一次来,并没有受到广成子的拒绝,心里很是欣慰,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以为自己平定天下后,就可以有资格与道师谈论道法了。

然而,广成子见黄帝带着那么多的众臣前来,于是有些失望地说:“你所要问的至道,是事物的本质精髓;而你所要做的,却是事物的虚伪残渣。你所以为的治国之举,不过是以仁义撄人之心,将使人们原本淳朴的本性迁改,导致追名逐利,欲望不息,势必最后带来全天下的诈伪与争斗,那如蚩尤又有何异呢。如果你这般肤浅认识,又怎么配谈至道呢?”

见广成子一语道破,黄帝顿时无地自容,心里惭愧不已。之后,黄帝独自一人闲居数月后,又去向广成子问道,不再请教治国之道,而是请教治身之道,广成子这才喜而作答,因为黄帝此时已经悟道了。

广成子说:“欲治其国,先治其身,只听说使天下安然自在,没听说要管治天下。倘若人人自在,惟恐天下扰乱不了他的本性;倘若人人安泰,惟恐天下改变不了他的常德。身之道是幽隐无形的,而又内在于万事万物,是真实存在的。往往视听不外用,保持精神的宁静,形体自然康健。清神静虑,不要劳累你的形体,不要耗费你的精神,才能够长生。通过修炼,进而达到无所见、无所闻、无所知的境界,则精神将守护形体,形体才能长生。如此可持守你内在的清静,弃绝那外在的纷扰,多智巧则败亡。这样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谨慎守护你自身,万物会自然昌盛。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帮助你前往盛大的光明之上,到达那‘至阳’的根原;也只有心形合一,才能帮助你进入深远的门径中,到达那‘至阴’的根原。因我守一而处和,所以我修身近千岁了,我的形体却还没有衰老改变。”

黄帝似乎有些懂了,他想这“守一”即是“守道”,也是保持精神和形体的合一。广成子的修身之术,还要求到达“至阳”、“至阴”的根源,阴阳交通成和而万物生,也就是达到了化生万物的本原,所以“处和”,让自己处于和谐状态,便能生生不息,长生不死。

此刻,黄帝惊喜若狂,如今自己已近半百,白发苍苍如老人,而追求长生不死,这不是每个人所梦寐以求的终极之事吗?想着,他故作镇静地问:“如果我想修道,那该如何去做呢?”

“以后,我们就是同道之人了,你就叫我道号容成子吧,另外,你还须寻天下炼丹道师浮丘公,其人鹤游各地,一直修道神山中。届时,你可以本道之名通告天下,请此公来都城郏鄏(今河南洛阳)一聚,我们再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