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从养海蜇开始发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5章 铺路

“地球离了你们就不转了?”

“罐头厂没有你们就不生产罐头了?”

“你们休息肯定是我来清洗机器啊。”

“不行,我要去找叶厂长。”洪兵站出来反对,“你不过就是一个看门的,凭什么管理我们。”

李威左眉挑了跳,微笑看向洪兵,早上的确良衬衫被撕坏,纽扣崩开,他只能找几根细线把缝隙与缝隙之间扣起来,不过扣的没有那么紧,能够看到白花花的肉露出部分,十分滑稽。

“那你去呗,我在这等着你。”

被李威赤裸裸的那么瞧着,洪兵不知怎么心里发颤,声音都颤抖了几分,“去就去,你以为我不敢?”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洪兵却没动。

早上洪小敏都奈何不了李威,叶文昌真的会听他的小报告。

还是说...这就是叶文昌的意思?

洪兵不是傻子,只得暂时把这口气咽下。

一群人各自散去,洪兵在罐头厂外等着洪小敏,见到洪小敏风骚的身姿,立马迎了上去,“姐......”

等到人都走光了,李威才屁颠屁颠上了三楼找叶文昌。

“咚咚咚...”

“进。”

“叶厂长。”李威笑着走进来,站在一旁。

“是李威啊,跟我客气什么,坐。”

李威坐下,叶文昌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温水,递给他,“第一天来罐头厂工作感觉如何,还能适应不?”

叶文昌看似询问的是工作适不适应,实际上问的是李威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要求,只管提,他都能满足。

李威也明白叶文昌话中深层意思,“适应的还行,可是总感觉厂里不干净,有几只苍蝇乱飞。”

“哦~”叶文昌意味深长看了看李威,“苍蝇的话...打死就行。”

“水果罐头厂是为百姓做食品的,第一条件卫生就得达标,晓得不。”

“怪我,怪我,苍蝇跑的太快,没拍死。”李威连声道。

两人又说了一些话,眼见天色黑了下来,李威起身告辞。

叶文昌把他送到办公室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要有冲劲,不要怕。”

李威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是,向您和方厂长学习。”

叶文昌背着双手,长叹一声,“夏天就快要过去了啊。”

李威离开一直在琢磨叶文昌这句话,夏天快要过去了是什么意思,不过他想不明白,决定回到家之后问问老李。

......

夏蝉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层层热浪从大山外涌进方家村。

碧蓝的海浪一浪接着一浪,狠狠拍击在岸边礁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有了两台碎石机,工作效率直线飙升,焊在指定区域的大石一块块碎裂,没有能够阻拦海鲜加工厂的推进。

放眼看去,地基已经平整好了,接下来就是要挖接近数米深的凹槽,用来打地基。

海边风大,地基必须打得牢。

碎石机坚硬无比的大转头对准石头表面,旋转起来,一块块碎石便被崩飞,随后工人用铁锹把沟槽内的石头铲出来,示意继续。

村民们赤裸着结实的上半身,汗水如油,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耀亮的金属光泽。

干劲十足。

以前他们只晓得在这里干活能赚钱,一天一块钱,可是与在这边负责的几位技术工长期相处下来,他们才明白海鲜加工厂和港口建设在方家村的意义。

只看一天一块钱,眼皮子太浅了。

这是造福子子孙孙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事情,港口和加工厂无疑就是印钞机,他们会越来越富有。

了解的越多,他们对方回的感激之情便越深。

方回刚吃完早饭,扶着沈微在院子里散步,半年的时间相处下来,两人之间越发默契,没了一开始的隔阂,晚上睡觉,夫妻俩也能说一些悄悄话,做一些悄悄事。

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朱会和秦牧笑嘻嘻走进来,秦牧手上还拎着进口的奶粉,人参等补品。

“来就来,还带礼物干什么?”方回接过,放在枣树下的桌子上。

沈微知道朱会和秦牧来有事要谈,礼貌点头之后便回了房间。

几片指甲大的枣树叶碧绿,悠悠然落在桌面上,方回吹了一口气,“坐,我给你们俩倒杯水。”

“不喝水,喝罐头。”朱会随手拉过一张凳子,坐在枣树下,枣树枝条很长,硕果累累,他抬手就摘下枣子在衣服上擦了擦,放进嘴里。

“咔嚓。”

枣子清脆,汁水四溅。

秦牧也摘了几个,“这枣真甜啊。”

“你们回去的时候摘一些带回去。”方回端着水井里镇好的罐头端来,放在桌子上。

“那不行,这枣吃树上的才有意思。”朱会打趣。

喝了水果罐头,擦掉脸上薄汗,朱会说起了正事,“海鲜加工厂的地基最多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弄好了。”

“接下来要运大量的水泥沙石以及钢筋林林总总的货物到海边,但是呢,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平坦的路能畅通无阻。”

“所以,我和秦秘书商量了一下,得铺路。”

两台碎石机能到海边,完全是‘暴力’开路,开了一条适合它们走的路。

因为它们的‘脚’是履带,这种造型对路的要求并不高,坑坑洼洼满是碎石都不是什么事情。

可水泥钢筋等货物要么是手扶拖拉机要么就是驴车,甚至也有可能靠人力来背上去,大坑小坑各种碎石的怎么能行?

对于朱会的未雨绸缪方回举双手赞同。

“那就铺呗。”他端起橘子罐头,喝了一大口,嚼着果肉,满嘴果香。

“要不少钱呢。”秦牧笑道。

“这没啥,该多少钱我来出。”

“我不是这个意思。”朱会道,“要想富,先铺路,铺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你也知道,铺路的花费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的意思是公家出一部分钱,你个人出一部分钱,剩下的一部分方家一村村民凑一凑。”

方回思考了一下,朱会这个提议不错,村子铺路凑钱这种事很常见,而且让村民参与进来,对路的爱护也不一样,毕竟自己出了钱,这条路相当于‘自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