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4章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
“陈教授你好,你好!我在电视上见过你!”
李校长热情的将陈勇请进办公室:
“您找薛家凯有什么事吗?他上个星期没怎么来上学,今天不知道会不会来。”
薛家凯的情况比较特殊,马上高考,就算他不来上学,学校也不好处罚他。
况且,他还是学校金主的儿子。
“其实,我主要是想通过薛家凯,找苏晓。”
既然李校长认得他,陈勇很自然的就认为,校长也知道谁是苏晓。
“找苏晓?”
一瞬间,李校长就猜到陈勇是为什么而来。
记忆力大赛,他以前没有关注过,不知道苏晓是个什么水平。
但他知道,自古以来,能够过目不忘的,都是难得的人才。
古有张衡,“一览便诵”,是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文学家。
今有钱钟书,“照相机记忆”,是著名的国学家。
拥有优秀的记忆力,在很多领域,就等于拥有了常人难以超越的优势。
特别是,记忆色块,首先要分辨色块儿。
星期六的比赛,如果仔细去看,会发现其他的选手,包括陈勇,都是选择记忆色差非常明显的图卡。
而苏晓,她是无差别,就近拿取。
她不挑颜色,就证明她能准确的分辨两种非常相近的色彩。
这就是观察力,甚至可以说,她拥有绝对色感。
像苏晓这样的天赋,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前途无量。这也是为什么,他想破例,让苏晓来学校读书的原因。
却没有想到,被沈习文嫌弃了。
也对,像苏晓这样的天赋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高考上。
“要找苏晓的话,把沈习文叫过来就可以了。”
李校长起身:
“陈教授请稍等,我去叫他过来。”
“一起吧!”
陈勇不敢托大,他是教授,人家是校长,让校长跑腿,使不得。
两人又一起出了办公室,朝着沈习文的教室走去。
此时,教室里,班里的同学把沈习文围在座位上,问东问西。
“沈习文,你都已经跟薛家凯开公司了,怎么还来上学啊?”
“你们公司缺不缺人啊,我可不可以去啊?”
“你们什么时候再办比赛啊?”
“那个‘逢考必赢’的体恤还有没有,我想要一件,能优惠不?”
……
一群人七嘴八舌,吵得人脑袋都大了。
“咳咳!”
班主任走进教室,气场铺开,所有人瞬间回到座位,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你们看看,人家沈习文有出路了,都还要回来读书,准备高考,你们呢?分数够了吗?准备好了吗?”
她一开口,就是暴击,说得所有人低下了头。
本来就是慢班,能考上大学的没几个,大部分人的出路,要么去读技校,要么直接去打工。
同样都是十八岁,有的孩子醒事早,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有的孩子,则像是没睡醒一样,还是懵的。
成绩好,成绩坏,他不着急,不上火,任谁怎么说都没用。
“下个星期,就高考了,我们该复习,该巩固的,也都做过无数遍了。各科老师,也都押了题,自己心里没把握的,就趁着还有时间,赶紧查漏补缺。
本着‘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理念,这一个星期,我们都不会再做卷子。大家自己自习,老师就在这里,有什么问题,抓紧时间问。
同时,经过学校的研究,明天,我们将组织高三年级学生,去高校参观,感受一下重点高等学府的氛围。”
班主任在台上说着,沈习文在下面埋头做着题。
外语、数学、小综合,都没有问题,死记硬背,外加活用公式,题做得多了,想拿高分,不是很难。
稍微难一点儿的,是语文。
阅读理解和作文,要了老命了。
不过还好,也有一套答题的框架在,可以找相似的题目往上套。
记忆力到七十之后,学东西,记东西,都快得多。
他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说,正常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谁比谁更聪明,主要看的是努不努力。
现在看来,纯属骗人!
沈习文伏在桌前,奋笔疾书,跟教室里其他同学,形成鲜明对比。
好多人听说明天要去参观大学,都兴奋不已。
他们没有体会,学校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只知道明天不用上课,可以去玩了。
人和人的分界线,就是在这种时候,被越拉越大的。
教室里的一幕,被窗外的李校长和陈勇看在眼里,不由的唏嘘。
李校长刚准备推门去叫沈习文,却被陈勇拦住。
“还是先不要打搅他了,我可以等。”
陈勇默默的看着教室里,专心做题的沈习文,想起比赛时,鲍勃质疑苏晓的身份,沈习文上台时的表现。
当时不知道他竟然还只是名高中生,只觉得这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很不错。
公信力这个东西,就像河堤,是不允许有任何一丝瑕疵存在的。
当时沈习文所表现出来的坦然,自信,成功的消除了所有人的怀疑。
一般人,真的做不了像他这么好。
“沈习文的成绩怎么样啊?”
陈勇突然想到了什么,问李校长:
“他有没有透露过,想考哪所大学?”
“他呀?”
李校长想了想,不太好说。
“成绩还行,他是体育特长生,已经被省田径队特招了,到时候,省队会为他推荐学校。”
“哦,还是体育特长生啊!”
陈勇面露疑惑:“既然是体育特长生,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学习?”
说到这里,李校长就显得有些骄傲了。
“他一直都是这么努力的!”
在李校长的眼里,沈习文以前只是没有找对学习的方法,现在方法对了,桎梏被打开,自然一通百通。
“贵校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陈勇忍不住赞叹,看向沈习文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欣赏。
这样的人,要是能报考江大就好了。
以他们十八岁就创业开公司的魄力,加上遇事所展现出来的应变力,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不错的事业。
哪座学校招到他,都将成为学校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