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血脉相连

是的,蒸茉莉花。

看着水缸里那个面容黑黄粗糙,头发干枯毛躁,皮肤毫无弹性,宛如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时,沈芋的心都在滴血!

想当年,自己也是小衬衫小裙子小皮鞋大风衣大波浪的时尚女郎,如今竟然如此难以置信。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周围的女性都是如此,但这巨大的落差,属实让她难以接受。

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稍微收拾一下自己,也是当务之急。

现在就缺一味蜂蜡了。

山里,应该会有蜂巢吧。

“大麦,这山里哪有马蜂窝?”正在剁馅的沈芋看了看正在劈柴的大麦,问了一句。

没想到,院子里的几个人齐刷刷地看向了她!

沈母手里拿着面团:“芋头,你想干啥?”

“阿姐,你想吃蜂蜜啊?”大麦举着斧子,认真地问她。

二米三豆也说话了:

“阿姐,马蜂蜇人可疼呐!”二米往灶膛里塞了一块木头,皱着小脑瓜。

只有三豆咬着一棵小草,流着口水“阿姐,我也想吃!蜂蜜是甜的吗?”

沈父正在摘野菜,抬头看了一眼沈芋:“芋头,你要蜂巢有啥用?”

好吧,一句话炸出一群人!

沈芋想捂额头!

“我就是随便问问。”沈芋缩了缩脑袋,老老实实剁肉馅去了。

今儿的肉馅,沈芋用了新买的五花肉,肉馅剁好之后,然后放盐、味精、一点点糖、放酱油,再把葱姜泡的水倒进肉馅搅拌,接着往里打一个鸡蛋,放切碎的葱花,浇上热油,最后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沈芋在厨房里面的桌子上调的馅,调料都是系统抽到的,也是挡住大家的视线,但是香味是挡不住的呀!

“芋头,你这馅调的真香啊!你都放什么了?”沈母闻着味道,走了过来。

“就是阿娘平日做饭放的那些啊!不过上次,我去书院门口卖饭团,有个郎君说书上写的,调好馅之后,加葱花后,加一勺热油,味道才好!我刚才就是加了一勺热油!”沈芋搅着肉馅,胡说八道中~

沈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下次阿娘也试试!”

馅调好,面也好了,母女母女两人包馄饨那就很快了。

包好,棒骨汤也好了。

多的棒骨汤盛出来,锅里的棒骨汤滚了,“咕嘟咕嘟”快乐地冒着泡,沈芋把小馄饨下到里面。一个个白胖的小馄饨在汤里欢快地打着滚儿,起起伏伏,香味飘散地满院都是……

撒上一把葱花,七个大碗一溜儿摆好,沈芋每个碗都盛了七分满,再一溜儿七把木勺放上去,摆碗吃饭!

“开饭啦!”沈父一拿勺子,全家开吃!

饭桌上,一个说话的都么有!

有那么好吃吗?

沈芋笑眯眯地吃了一口,也就是那个味吧!自己正常水平而已~

不过,这个时候的肉是真香啊!

再加上熬的浓香扑鼻的大骨汤,吃上一口,香迷糊了都!

连汤带饭吃上一碗,大家才缓缓喘口气,开口说话。

“芋头,这是你阿爹三十三年来吃过的最好吃的馄饨!”沈大金眼中有泪光闪过,“阿爹跟着你享福啦!”

“以后,你大闺女会给你做更多好吃的,你和阿娘别嫌弃我和你女婿。等他醒了,让他给阿爹打酒喝!”沈芋也突然有些感性。

“好!阿爹等着!”

“什么嫌弃你不嫌弃?你是我生的,到六十了,你也是我大闺女!别管别人怎么说,咱家你阿娘说了算!”

沈母一拍桌子,然后指着三个小崽崽说:

“阿娘今日说的话,你们仨都给我牢牢记着!大麦二米,等以后你们长大,各自娶了媳妇,管好你们自己媳妇,谁敢在家里说你阿姐和姐夫的不是,给你阿姐脸色看,那就趁早给我分家滚出去!我和你阿爹这辈子,是要和你阿姐住一起的。都给我记好了!”

大麦猛地站起来:“娘,你放心,儿子要么不娶,要娶,必定要娶一个对爹娘好,对阿姐姐夫好,对弟妹好的媳妇!”

“我也是!”二米雄赳赳气昂昂地站起来,说了三个字!

沈芋擦了擦眼泪,看着大麦说:“你要求人家孝顺懂事,你也要对人家的家人好才行,明白吗?”

“阿姐,弟弟知道的!”

沈芋红着眼眶,大手一挥:“再来一碗!”

“再来一碗!”

“我要我要!”

三米也端着自己的小木碗,喊着还要!

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吃着最好吃的骨汤小馄饨,没有人知道~

屋里,

床上,

霍祁的一滴热泪,悄无声息地隐入黑发里……

吃完晚饭,沈芋把小馄饨用勺子压碎,带着骨汤,一勺一勺地喂给霍祁。厨房里,沈母已经把铁锅刷了四遍了。

沈芋说了,蒸这个茉莉花,锅要没有一点油腥,连锅盖也要刷得干净。

接连又把锅刷了两遍,沈芋把所有的茉莉花全都放进锅里,小火开始蒸花。

“阿娘,大麦二米怎么不在?”红红的火光照着沈芋黑黄的面容,丝丝的温馨在火光中流泻而出~

“那俩臭小子说是再去摘一趟你的花,你莫担心,这山上,他俩熟得很!”

沈父坐在院子里,有竹子,还有藤条在编筐子。

“阿爹,我给你说,我在县城见过人家有卖筐子的,除了这种大的,还有几种小的,有的这里编两个耳朵,有的编成方的,还有这种桃子形状的,还有背篓也是,就在后面这里编上两个耳朵,好看又好拿。”

“有人买吗?”

“听说还卖的很好呢!”

“那阿爹也试试!”沈父眼里又有了光。

过了半个多时辰,外面街上由远及近传来急促的跑步声!随之而来的,还有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叫声。

“谁在村里跑?”沈母问完,愣了一下,“不会是咱家那两个兔崽子吧?“沈母和沈芋同时放下手里的东西,奔出了自家大门。

明亮的月光下,拐出自家门口,通往后山的小路上,两个人影跌跌撞撞地跑来,后面那个还挥舞着一个冒着烟的,即将熄灭了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