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耳廓外伤
耳廓外伤在外耳创伤中较为常见,是指由于各种外力因素造成的耳廓损伤,常见有机械性挫伤、撕裂伤、冻伤、烧伤等。临床以挫伤和撕裂伤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头面部的外伤。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因耳廓暴露于头颅两侧,容易遭受各种外力的撞击,同时由于耳廓软骨及附着的皮肤薄,血管位置表浅,受到外力后很容易造成损伤。挫伤多由钝物撞击导致;撕裂伤可由锐器或钝器所致;冻伤多因天气寒冷或使用冰枕时,局部保暖或保护不足所致;热蒸汽、某些高浓度化学药品或火灾时可致耳廓烧伤。
二、临床表现
耳廓创伤因其致病因素和受力程度的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早期多表现为血肿、出血和耳廓撕裂、受损处感染、疼痛等;后期则表现为耳廓缺损和畸形。
1.出血
多见于耳廓撕裂伤,轻者有少量出血,重者可累及颞浅动脉或耳后动脉受损,则出血量大。
2.血肿
多见于挫伤时的出血积于皮下或软骨膜下,局部出现紫红色血肿,面积与所受外力程度有关,较大的血肿可波及外耳道。
3.疼痛
耳廓损伤后可出现急性疼痛,局部因感染等原因肿胀明显时,可压迫耳廓感觉神经而引起剧痛。
三、治疗要点
1.及时处理伤口
应尽早进行伤口清创、止血、缝合,撕裂伤应尽量保留皮肤,对位准确后用细针细线缝合,疏松包扎。耳廓血肿形成时,应早期进行抽吸,血肿面积较大者,则应尽早手术切开,清除积血和血凝块,局部可用碘仿纱条填塞或缝合后加压包扎。
2.控制感染
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感染造成软骨坏死液化。
3.预防畸形
及时妥当的处理可预防畸形的发生,如处理裂口时应将皮肤与软骨膜对位缝合,外耳道皮肤伴有裂伤时应同时清创处理,预防瘢痕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四、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耳廓完整性受损、污染有关。
2.急性疼痛
与耳廓损伤有关。
3.焦虑
与局部症状较重、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与耳廓完整性受损、耳廓畸形有关。
5.潜在并发症
脑脊液耳漏等。
6.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预防与康复的知识。
五、护理措施
1.协助医生及时处理伤口,清除周围血迹或外耳道异物等,并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防处置时消毒液或出血过多再次流入,如有脑脊液耳漏则禁止堵塞外耳道。
2.观察伤口情况,注意耳廓修复后的皮肤有无红肿、触痛,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询问有无不适主诉,遵医嘱对症处理;合并脑外伤时注意有无脑脊液耳漏。
4.告知遵医嘱按时用药,以预防和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促进上皮愈合等。
六、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床头抬高30°患侧卧位,可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的颅内感染,以及低头位导致颅内压过度降低出现的头痛症状。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脑脊液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有无头晕、视物模糊、尿量增多等低颅压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注意水盐的摄入,预防便秘。
4.预防感染,严禁使用棉球等堵塞患者外耳道口。
5.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6.指导患者平时注意保护外耳,避免外力碰撞,冬季注意耳部保暖,防止耳廓冻伤。
7.对耳廓缺损者给予心理疏导,建议用适当发型增加美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