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天约1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约7人确诊癌症,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尽管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及化学治疗(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的传统手段,但患者就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手术切除机会,而放疗和化疗因固有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很难耐受。在此背景下,肿瘤微创治疗,尤其是影像引导局部消融治疗,具有疗效确切、适应证宽、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从事肿瘤消融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既有国家级大型医学中心,也有区县级医院,科室更是包括介入科、肿瘤内外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与此同时,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器材的不断改进,肿瘤消融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宽。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现有从事肿瘤消融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加强肿瘤消融技术管理,规范从事肿瘤消融治疗的医疗机构和医师的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12年,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邀请郑加生教授牵头组织国内肿瘤消融领域权威专家制订了《肿瘤消融治疗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15年,郑加生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与国内肿瘤消融领域的权威专家制订了《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并于2017年2月1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郑加生教授牵头,组织国内肿瘤消融治疗领域多位专家共同完成了《肿瘤消融治疗规范化培训教材》,专家们充分结合肿瘤消融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遵循“科学、实用、规范”总体原则,尤其突出临床病例实操经验、体会、技巧的分享,做到了深入浅出、内容翔实、贴合实际,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循证医学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本教材自然难免存在不足;希望同道们在工作实践中,结合新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相信本教材的出版,必将对我国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推广普及起到积极作用,希望各位同道共同努力,推动我国肿瘤消融治疗工作迈上新台阶。
肖越勇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