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北蹄行远征漠北 破重云义释鬼崛
西洛郡-西洛治府。
大奉-侍中-张聚严肃的坐在府衙正堂之中,目光扫视场中的所有人。严肃的声音缓缓发出:“说说看吧,如何安排?”
右侧首位,张馥出列道:“大人,陛下的旨意,只是让我们干扰羌胡,并没有让我们要与羌胡大战。所以,末将以为,我们可从西洛原而过,绕道廊沙岩道,避开狼原部落的胡人。从背后突袭羌胡部落的胡人军队。”
陆禹、林赴、林杋、张曜四人对视几眼,齐齐点头,附和道:“扬武将军所言极是。”
张聚也是一番思索之后,点点头道:“嗯~言之有理。”
随后,张聚果断下令道:“张馥!”
“末将在!”
“令你为此战主帅,都督诸军兵士。”
“诺!”
“上军校尉张曜、中军校尉林赴、下军校尉林杋,命你三人,都统羽林骑一百二十骑,禁卫军四百八十人,北胡弓骑六十骑,郡府骑兵一百二十骑,虎贲军一百二十人,郡府弓手二百四十人,总计一千一百八十人,随扬武将军张馥出征漠北!”
“诺!”x3
“典军校尉陆禹!”
“末将在!”
“即日起,务必严查各路所设关要,小心防备胡人突袭!”
“诺!”
西洛郡-西洛治府-城池之中。
晨光初破晓,寒风中旌旗猎猎作响。随着张聚的一声令下,士兵们顿时忙碌起来,甲胄撞击的清脆声响与士兵们急促的脚步声交织成一片,宛如战鼓催征,预示着即将踏上征途的壮烈与荣耀。
张馥接令后,面色凝重而坚定,他迅速指挥着下属们整理装备,调配粮草,确保每一环节都万无一失。羽林骑、禁卫军、北胡弓骑、郡府骑兵、虎贲军及郡府弓手,各路兵马如百川汇海,有序地向西洛郡的西门汇聚。阳光下,铠甲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马蹄声此起彼伏,尘土飞扬,好一幅雄壮的出征图。
大军整装待发之际,张曜之妻张瑶,身着素衣,发髻高挽,手执一壶温热的酒,缓缓步入军营。她的眼中既有不舍,又含坚毅,仿佛知晓丈夫此行责任重大,不容退缩。张瑶穿过列队肃立的士兵,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而坚定,最终来到了张曜面前。
“夫君此行,定要保重。”张瑶轻声细语,将酒壶递至张曜手中,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强忍着不让其落下。张曜接过酒壶,仰首一饮而尽,豪迈中带着几分柔情,他紧紧握住张瑶的手,低声说道:“瑶儿放心,吾必凯旋而归,不负君之深情。”
周围,同袍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低声议论,有的则以拳捶胸,以示对张曜夫妇深厚情感的尊重。张曜松开张瑶的手,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队伍前列,与其父张馥并肩而立,准备带领大军出征。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角,城门轰然洞开,大军如洪流般涌出,张瑶立于城墙上,目送着丈夫与大奉的将士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茫茫的尘土与地平线之间。她的心中既有为国家安宁、丈夫平安归来的祈祷,也有对这份舍小家为大家之情的深刻理解与自豪。
城下,张馥等人率领的军队,在广阔的草原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马蹄印,他们将以智慧和勇气,践行对国家的忠诚与誓言。沿途,百姓们自发聚集,手持五谷,为出征的勇士们祈福,祈求上苍保佑他们平安归来,护佑西洛郡乃至大奉的安宁。
三日之后,沈奇率兵,一路连破北江、云川两治府,渡过云江,刚刚抵达西洛。便得知,三日前,张聚便已经动员,让其子张馥、其孙张曜、外孙林杋、义孙林赴四人从西门出兵,北上攻羌去。
张聚见了沈奇,得知其来意,一思量,果断道:“如今,我儿已率兵出边关久已,将军再追,恐难追上。何不在此驻军,正好填补西洛守军不足之空缺。”
沈奇无奈道:“也只好如此了。”
与此同时。
夕州-重云郡-重云治府。
围城小攻久矣,沈栎遣使问战。皇甫重御如实相告,使者回去,重复皇甫重御所言,而后复至,告皇甫重御道:“陛下有旨,皇甫重御战事不利,换将军林凌为帅,限七日,务必攻克重云城。”
皇甫重御与林凌对视一眼,林凌无奈接过圣旨道:“老臣领旨。”
随后,使者转身要走,皇甫重御起身跟上。使者疑惑回头,问道:“皇甫将军跟在我之身后,意欲何为?”
皇甫重御道:“今罢帅于我,我自是要回京请罪。”
使者摇摇头:“将军勿误!陛下所言,乃换帅攻城,而非罢帅。将军并无过错,陛下也未曾降罪于将军。”
皇甫重御疑惑道:“那陛下为何要这般急切,着令林老将军七日破城?要知道,重云非小城啊。”
使者左右看了看,见没什么人,低声对皇甫重御道:“逆贼刘伏洪屯兵大门关,中洛百姓民心动荡,中垒营重建日短,陛下急需调回三洛兵马,将军重云不破,陛下如何敢安心调兵平叛?”
皇甫重御点头,向雒邑遥拜道:“是老臣错怪了陛下,老臣罪也!”
而后,皇甫重御向使者一拜,道:“如此,老将就不送天使了,这就去与林老将军一同商议攻城事宜!”
使者笑道:“老将军请便。”
随后,皇甫重御转身步入大帐,林凌微笑着向使者一拱手,而后紧随其后。入了大帐,二人并肩而立,目光如炬,皆聚焦于案上摊开的重云城地形图。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二人凝重而坚定的面色。
“林老将军,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虽然急切需要破城,但是我等还需得细细筹谋。”皇甫重御沉声道,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城墙与护城河,仿佛欲以指为剑,破开这坚固的防御。
林凌颔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重御所言极是,然则陛下既有旨意,我等自当全力以赴,不负君恩。”言罢,他缓缓踱步至地图一侧,手指轻点,道:“此地,乃重云城东门,乃敌军出入之要道,亦是我军主攻方向。吾欲以羽林卫为先锋,利用其机动灵活之性,先破其城门。”
皇甫重御闻言,微微点头,却又皱眉道:“东门虽为要道,但敌军主将鬼崛,乃良将之才,必不会轻易让吾等得手。”
林凌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重御果非常人,一眼便看出关键所在。鬼崛此人,吾亦有所耳闻,其用兵如神,善于以少胜多,实乃劲敌。夕云关一战,若非投石机相助,恐还未取之。然则,用兵之道,在于虚实结合,吾等可佯攻南门,实则主力突袭东门,令其措手不及。”
皇甫重御眼前一亮,抚掌笑道:“妙哉!那鬼崛终究只是一人,无有副将协助,必然首尾不能相顾。此计若成,重云城可破矣!你这老头,不早告知与我!是不是想看我笑话,哈哈哈。”
二人商议已定,随即调兵遣将,布置攻城事宜。羽林卫四百六十三人,皆为精挑细选之勇士,擅长突袭与近战;禁卫军步骑二百一十人,则是帝国精锐,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中垒营五百八十五人,虽重建日短,但士气高昂,战斗力不容小觑。三军合为一千二百五十八人,在林凌的指挥之下,如猛虎下山,直扑重云城。
次日清晨,不知为何,今日天阴,太阳的光亮要比平常晚照射在人间,四周一片黑暗,若黑云笼罩着重云城,城墙上,鬼崛身着铁甲,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他早已得知敌军换帅之事,对于林凌的到来,心中虽有忌惮,却并无惧意。在他看来,无论敌军将领何人,只要坚守城门,以逸待劳,敌军终将疲惫不堪,不攻自破。
然而,林凌并未如他所料,采取正面强攻之策。而是先以少量兵力,即一百八十新兵,穿戴精锐甲胄,佯攻南门,吸引敌军注意力,随后主力突然出现在东门之外,羽林卫更是在黑暗环境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接近城门。
鬼崛见状,大惊失色,急令东门守军加强防守。然而,为时已晚,羽林卫已如猛虎下山,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城门,杀入城内。禁卫军与中垒营紧随其后,与羽林卫形成三路夹击之势,将敌军分割包围。
鬼崛虽勇猛无比,但在林凌的精心布局之下,终是独木难支。他率领亲兵,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却每每被敌军所阻。战至午后,鬼崛身边亲兵已所剩无几,他深知大势已去,只得无奈长叹一声,弃城而逃。
林凌见状,立即下令追击。然而,鬼崛却极为狡猾,利用地形之利,与追兵周旋。直至夜幕降临,追兵才在一处密林之中,发现了鬼崛的踪迹。此时,鬼崛已身受重伤,却仍手持长枪,屹立不倒,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林凌缓缓上前,望着这位曾经的劲敌,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意。他缓缓开口道:“鬼崛将军,你乃良将之才,今日虽败,却仍不失英雄本色。若愿降我朝,必当重用之。”
鬼崛闻言,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林老将军谬赞了。吾虽败,却无颜面对故主。今日之败,乃天数也。吾愿以死明志,以报故主之恩。”言罢,他猛地挥动手中长枪,向自己的咽喉刺去。
林凌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枪杆,阻止了鬼崛的自杀之举。他望着鬼崛那双坚毅的眼睛,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惋惜。他缓缓松开手,道:“将军既不愿降,吾亦不强求。愿将军日后,不再与我大奉交战。”
鬼崛感激地看了林凌一眼,许下重诺,随后转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林凌望着鬼崛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随后,林凌下令打扫战场,安抚百姓。
皇甫重御亦在此时,来到了重云城。他望着这座历经战火却依旧巍峨的城池,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