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货币金融环境

2018年是国际金融环境波诡云谲的一年。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延续2017年触底回升的态势实现了温和增长,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稳健持续,新兴经济体经济也有不同程度的复苏。但国际金融形势并不平稳,美国通过“货币政策正常化+保护主义+规则高标准化”吸引全球资本向美国流动,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美联储持续加息,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表现不佳;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达成新的高标准贸易协定,WTO改革箭在弦上,国际经济规则酝酿深刻调整。总体来看,美国的系列政策举措成为2018年及其后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扰动国际金融市场和改变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源头。

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财政政策方面推出一系列降费减税政策,金融市场“去杠杆”政策逐步转向“稳杠杆”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明显进展,企业盈利增长势头良好。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的监管规范的颁布,进一步稳定金融市场,各子市场都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求保持中性的稳健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结构调整方面,中央强调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些政策虽然由于形势变化在具体执行上有所调整,但为我国金融、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对国内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总体来看,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较好地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兼顾内外均衡之间的平衡。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显著增长,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年,M2增速保持在8%以上;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截至2018年12月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39个百分点。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3.28,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整体保持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年GDP同比增长6.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CPI同比温和上涨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