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提出与建设成果

一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提出

2014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时就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并达成共识,正式宣布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5年7月,《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2016年6月23日,三国首脑在塔什干正式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成为“一带一路”首个多边合作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旨在通过增加中蒙俄贸易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过境运输便利化、发展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加强三边合作,促进各自发展战略的对接,并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稳步发展、经济政策协作和人文交流奠定坚实基础。该规划纲要指出了以下7个重点合作领域。第一,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共同规划发展三方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资源,加强在国际运输通道、边境基础设施和跨境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长效沟通机制,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过境运输。第二,加强三方口岸、硬件能力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翻新和改造,提升口岸公共卫生防控水平,加强信息互换和执法互助,创新完善海关、检验检疫业务及货物监管机制和模式,共同推动提升口岸通行过货能力。第三,加强三方在能源矿产资源、高技术、制造业和农林牧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产能与投资合作集聚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紧密相连的区域生产网络。第四,发展边境贸易,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量;拓展经贸合作领域,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在扩大农产品、能源矿产、建材以及造纸产品、纺织品等贸易规模的同时,稳步提高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的生产水平;加强旅游、物流、金融、咨询、广告、文化创意等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技术诀窍外包,开展软件研发、数据维护等领域的合作;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引导边境贸易向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完善。第五,拓展人文交流合作。第六,加强生态环保合作。第七,推动地方及边境地区合作。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地方及边境地区合作,建设一批地方开放合作平台,适时编制国内地方省市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实施方案,共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三方的地方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三方有关城市的比较优势,推进建设合作机制,如推动蒙古国东部地区和中俄有关地区次区域合作机制。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有利因素

(一)历史传承因素

国际经济走廊以一定的世界格局、地缘政治为条件,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历史上,将中国同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的丝绸之路是世界经济贸易的轴心。在欧亚大陆上,曾经出现过若干个连接东西的跨国贸易通道,前期是穿行中亚沙漠与绿洲的丝绸之路,后来是穿行北亚草地与森林的茶叶之路。如古代的草原丝绸之路,从中国华北经张家口、大同到内蒙古,再出二连浩特到蒙古国,后经恰克图到俄罗斯。这些跨国通道的形成和发展,为当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了历史上的可行性。

1.古代草原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纺织技艺高超,生产的丝织品、布匹等生活用品具有轻便、柔软的特点。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由于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产出以“貂皮兽衣”等野生动物皮毛为主,饮食上以羊肉、奶酪为主,生活产品贫乏,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很难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由于丝绸轻便、昂贵、便于储存携带,因此成为经济贸易通道上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丝绸之路”由此而来[13]

2.古代的茶叶之路

茶叶向草原地区输出主要兴起于唐宋,明清时达到鼎盛。茶马贸易最早在唐朝中后期出现,饮茶习俗只是在游牧民族上层中流行。在五代和两宋时期,茶马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专门机构茶马司管理。除了官方茶马交易外,民间私茶交易屡禁不绝,民间茶叶输入从没有中断,茶叶成了草原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14]。18世纪后,饮茶习惯迅速在俄国风行起来,运往中亚和俄国的茶叶须经过漠北草原地区。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条约允许边民互市,俄国商队走尼布楚路线,由莫斯科(后来是圣彼得堡)抵贝加尔湖,渡过贝加尔湖,抵尼布楚,然后越过边界,越过大兴安岭,最后到达北京。1690年,喀尔喀正式归附清朝。1696年,康熙打败准噶尔,喀尔喀迁回漠北。清朝控制漠北草原为开辟蒙古高原路线提供了政治保障。俄国商队出张家口进入蒙古草原后,穿过蒙古戈壁和山区,北抵贝加尔湖。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恰克图得到兴建,成为贸易路线上的“咽喉”。恰克图贸易路线的形成为繁荣200多年的中俄贸易奠定了基础,人称“恰克图时代”。通道上的主要大宗商品是中国的茶叶,因此该通道也被称为茶叶之路[15]

3.近现代陆路贸易通道

1891年,沙俄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以连接其欧洲部分与远东出海口。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其中一项是修建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其路线设计由满洲里进入东北,经过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由绥芬河出境。中东铁路于1897年8月开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中东铁路修通后,中俄贸易格局和东北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俄货运从恰克图路线转到中东铁路,满洲里成为中俄最重要的陆路口岸。

(二)地缘政治因素

中蒙俄三国友好的国家关系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在地理位置上,中俄、中蒙以及蒙俄分别相邻,其边境线分别长3645千米、4677千米和3543千米。中蒙俄三国不但在地理位置上互为友邻,三国的发展战略也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中蒙俄在以往均具备同样的社会性质,包括发展历程、阶段等均十分相似;在不少领域都有着十分亲密的合作、合办关系,政治立场相似,经济上互相扶持和依赖。目前,中蒙俄三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与合作顺畅,这为中蒙俄三国全面开展中蒙俄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也是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和推进的政治前提。

俄罗斯和蒙古国是中国两个重要的邻国,在我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略中,蒙古国、俄罗斯两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俄、中蒙目前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邦交渊源颇深,尤其是在恢复正常邦交后,两国大力推行经济外交,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元首已建立起年度互访机制。2013年以来,中俄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会面达到31次,两人的密切接触为中俄关系发展、政治互信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元首定期会晤机制外,中俄还建立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5个政府间副总理级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合作机制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全面性。2014年,中俄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8年11月,中俄总理进行了第二十三次定期会晤,发布《中俄总理第二十三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过渡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元的新时代,双方强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领域快速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中俄关系是新时期国家间开展建设性对话的典范,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双方重申,中俄合作建立在传统睦邻友好、相互尊重和相近的历史使命基础上,双方对开展相互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将之视为长期和战略选择。双方重申愿就“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继续积极协作,将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探讨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双方确认将在所有重大双边和国际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为实现本国繁荣及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发展开展紧密协作。

2013年10月,中国与蒙古国签署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这一具有指导性意义文件的签署对未来两国各领域的关系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中蒙发表联合宣言,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俄蒙间政治互动加强。2014年9月,俄罗斯总统十年来首次访蒙,双方签署了俄罗斯向蒙古国无偿提供军事技术协议、铁路现代化改造协议以及互免签证制度协议,为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3年,蒙古国总统倡议中蒙俄三国元首形成会晤机制,以便更好地推进相互合作。该提议得到中俄两国的支持和响应。2014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在上合组织峰会上举行会晤,全面提升中蒙、蒙俄战略伙伴关系,确认了三国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16]。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加深三方之间的理解,拓展务实合作的新共识。近年来,中蒙俄三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三国间的政治互信达到很高水平。

(三)经济贸易因素

中蒙俄三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中蒙俄的邻近优势增加了贸易的可能性,缩减了人、财、物以及各种信息的流动成本,有利于形成三边互惠互利的市场格局。中蒙俄三国之间清晰的国界状态使得边境地区始终维持稳定与安全,有利于铁路、公路互联互通工程的推进,有利于多边贸易的开展,有利于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内存在三条重要的铁路运输国际交通线。一是赤塔—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对接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一通道将黑龙江省与欧洲联系起来,黑龙江省在太平洋有出海口。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俄罗斯铁路部门已经就打通跨境运输通道建立了密切协调机制,现已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物班列,并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二是赤塔—乌兰巴托—乔巴山—霍特—毕其格图—珠恩嘎达布旗—长春—吉林—珲春—扎鲁比诺,该交通线将东北亚地区六国联系在一起。三是赤塔—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北京—天津,通过现代化改造,该交通线将进一步提升三国货物运输能力。中俄高度重视一些新的合作领域,如北方航道,这有利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贸易通畅,深化中俄合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互联互通水平,有利于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中蒙俄三国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合作潜力。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商业业态的发展,有利于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基于各种资源禀赋,中蒙俄存在巨大的国际投资与产能合作空间,如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领域,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等。

中国北部与蒙古国相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的贸易往来密切,有9个对蒙古国的开放口岸,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中蒙边境贸易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通道。1995年,蒙古国把与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的东部地区划为自由经济区,这个地区由三个省组成,乔巴山、温都尔汗和西乌尔特是这三个省的省会。该地区是蒙古国农业发达地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居蒙古国之首,蕴藏着钨、锡、锌、铜等大量有色金属,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均十分丰富。自1999年开始,中国成为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年增幅曾连续多年超过20%。截至2016年底,中蒙两国贸易额已超过70亿美元,中国在蒙古国的企业已达5700多家,各类中资企业对蒙古国的投资接近40亿美元。蒙古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中国,中国的天津港成了蒙古国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出海口。对于蒙古国来说,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通途经中国的陆路、铁路和海港大通道,其丰富的矿产品不仅能够出口到俄罗斯、欧洲,还可以通过中国出口到更广阔的亚太市场,中蒙经贸与投资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多层级的密切交流机制,达成了众多重大项目协议。中俄比邻而居,能源管道直通的优势是其他能源大国无可比拟的。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并有可能提升至600亿立方米,期限30年[17]。对中国而言,俄蒙的资源能够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对于俄蒙而言,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有益于俄蒙的经济结构改造和发展转型。2018年11月,中俄签署《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详细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支持外国投资者的国家政策、重点引资的地域和领域、基础设施和资金配套支持政策、电子签证等,推介天然气与石油化工业、固体矿产、运输与物流、农业、林业、水产养殖和旅游共7个中俄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两国地方和企业合作的指导,是中国企业投资远东地区的行动指南。

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的成果

(一)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0月,中俄首座横跨黑龙江界河的同江铁路界河桥完工,该桥由黑龙江同江市至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阔耶,大桥结束了中俄界河无跨江铁路桥梁的历史,形成又一个中国东北铁路网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的国际联运大通道,改善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跨境铁路运输格局。黑龙江黑河市至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大桥预计于2019年底竣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国际公路大通道,实现中俄两个地级市直接互通互联,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跨境基础设施。

2016年8月,中蒙俄三国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组织了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试运行活动,试图开拓公路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18]。2016年5月,中蒙首条标准轨距跨境铁路(内蒙古策克—西伯库伦)开工建设,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到锡林浩特的铁路竣工通车[19]。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建议在俄罗斯境内铺设一条铁路,轨道的宽度向中国使用的国际标准轨距看齐,这将是俄罗斯境内首度出现的标准轨距铁路[20]

2016年5月26日,策克口岸中蒙跨境铁路通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条铁路建设采用中国标准轨距(1435毫米),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后,蒙古国通往境外的第一条标轨铁路。策克口岸跨境铁路通道项目建成后,将与国内的京新铁路、临策铁路、嘉策铁路,以及拟建的额酒铁路相连,构成南联北开、东西贯通的能源输送网。策克口岸跨境铁路向东通过乌里亚斯太与北京至莫斯科铁路相连,再往北经斯特口岸与中西伯利亚欧洲铁路相连,最终经鹿特丹港入海,成为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西翼和第四条欧亚大陆桥,为中国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提供有力保障。建成后策克公路和铁路两个口岸的年过货量将突破3000万吨,策克口岸将成为中国第一大陆路口岸和蒙古国最大口岸[21]

2016年11月,莫斯科—喀山段高铁项目已基本完成勘察设计工作。作为中俄共建的“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北京)”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6月,俄罗斯企业与中国中铁二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项目造价约为1万亿卢布(约合1084亿元人民币)。莫喀高铁线路全长770千米,穿越俄罗斯的7个地区,全程计划设立15个车站。铁路最高设计时速为400千米,轨距为1520毫米,预计建成后莫斯科至喀山将从14小时缩短至3个半小时,项目规划于2024年建成[22]

2016年6月,乌兰巴托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18年10月,沥青路面已实现全幅贯通,乌兰巴托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的建成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乌兰巴托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全长32.227千米,起点自乌兰巴托新机场连接处,终点至乌兰巴托雅尔玛格立交桥收费站,与已建成的中央省宗莫德公路衔接。高速公路宽32.5米,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80千米,是用中国标准打造的蒙古国第一条高速公路。该项目从勘探设计、生产管理到安全质量,建设流程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确保项目均衡生产与质量可控[23]。中国修建完成多条省际公路,结束了蒙古国西部省份无公路交通的历史,累计新建或改建公路里程近1000千米[24]

2016年11月,中蒙“两山”铁路的后方通道白阿铁路、长白铁路如期转线贯通。“两山”铁路的开工建设日期尚未确定。中蒙“两山”铁路是连接中国内蒙古阿尔山市至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的国际铁路,建成后将形成珲春—长春—乌兰浩特—阿尔山—乔巴山市—俄罗斯赤塔,最后与俄罗斯远东铁路相连的一条新欧亚大陆路桥。根据初步计划,“两山”铁路全长476千米,预计总投资142亿元,含站场20个、厂房8万平方米、桥梁25座、涵洞445米。铁路按照国际一级标准建设,货流密度1500万~2500万吨/年,年收益率为8.1%,投资回收期为14.8年,从勘探、设计,再到施工,大约需要3年完成。

2014年2月21日,蒙古国政府同意中蒙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开放,为陆路客运、货运常年开放口岸,并照会中国。乌力吉口岸位于阿左旗乌力吉苏木西北地区,处于中蒙交接的中心节点,对内辐射西北、华北、华中等地区,并与欧亚大陆桥连通;对外辐射蒙古国巴音洪格尔、南戈壁、前杭盖、后杭盖和戈壁阿尔泰5个省。2016年1月31日,国务院下发批复(国函〔2016〕28号),同意内蒙古乌力吉公路口岸对外开放,口岸性质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25]

2015年以来,陆续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物班列,目前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26]。2017年11月,伊尔库茨克举办中蒙俄三国边境铁路委员会会议。中蒙俄铁路部门已达成共识,对俄罗斯与蒙古国口岸的装货、卸货、通行使用统一运单,并根据一组货车发出统一账单发票,这一举措简化了外贸运输时转交货运车厢的手续,提高了铁路运输时效,推动中蒙俄三国经济贸易的便利化发展[27]。2017年2月,内蒙古二连浩特检验检疫局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专业技术监督局通过互发电子邮件的形式,对双方出具证书的数量、编号、内容、签名等进行确认,首次实现了中蒙两国检验检疫部门电子证书联网核查。先行推动中蒙口岸检验检疫机构间实现“信息互换、结果互认、执法互助”,在防范疫病疫情跨境传播、便利贸易以及维护中蒙俄经贸合作健康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毗邻口岸之间开展检验检疫合作树立了典范[28]。二连浩特检验检疫局为了提高业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大宗资源性货物监管,提高验放效率,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对入境法检矿产品的重量鉴定,采取验证放行、预检放行为主的快速验放模式,缩短货物在口岸滞留时间,助力中欧班列提速、扩量与增效;加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对中欧班列采取“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服务理念,推行全天候、全年无休服务工作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便利的进出口贸易环境,推进二连浩特口岸实现报检、监管、放行全程无纸化[29]。天津检验检疫开发了海运舱单调运系统、集装箱电子封识系统及企业诚信管理系统,与二连浩特检验检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中蒙俄经济走廊运输货物施行“天津口岸直通放行”“进口转检,属地报检”“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出单”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了从中国天津港到蒙古国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乌兰乌德之间的有效对接,全程2100多千米。该条线路解决了空运价格昂贵、船运速度慢、铁路运输途径节点多的问题,更有利于货物的快速高效运输[30]

2017年11月,在中俄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部长特卡乔夫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关于俄罗斯小麦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关于俄罗斯燕麦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等5项合作文件。文件规定了俄罗斯相关产品输华的检验检疫条件,明确了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为中俄双方跨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了标准[31]

(二)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

2018年1月1日,自阿穆尔州别洛戈尔斯克市延伸至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产,每年向中国输送原油1500万吨,与2010年竣工的中俄原油管道一起,自俄罗斯远东每年输送3000万吨原油至大庆[32]。按海关数据推算,2018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占全年原油进口总量的15.5%。

2017年12月,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2018年7月,该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中国石油旗下的江苏如东LNG接收站,亚马尔项目的三条生产线计划于2019年全部投产。作为“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战略点,中俄亚马尔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也在于其为中俄共同开发北极开启了前奏,从而为两国的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33]

2017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进入加速建设阶段,计划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底全线贯通[34]。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中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也是全球天然气合作重大战略性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使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能源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底,黑河—长岭段将引进50亿立方米天然气,黑龙江、吉林两省沿线约919万名百姓将直接受益,用上清洁环保的天然气[35]

2017年5月,两国共同投资组建的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在上海成立,共同研发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36]。2017年9月,两国正式将联合远程宽体客机命名为CR929,并开启研发工作。中俄合研CR929远程宽体客机计划在2023年完成首飞,2026年交付。2017年11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2018~2022年航天合作大纲》,双方约定巩固与加强在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月球与深空探测、对地观测、航天电子元器件、卫星导航、通信卫星系统、金砖国家航天合作等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该大纲的签署为双边进一步开放合作领域打开了便利之门,标志着两国的航天领域合作迈入了新阶段[37]

(三)人文交流合作

中俄先后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合作不断深化。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以58%的得票率排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最友好国家名单的第二位,仅次于白俄罗斯。与此相对应,俄罗斯在中国百姓心目中也已成为重要的国际伙伴,双方民众间的亲近感不断提升。2019年6月,在中俄领导人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克里姆林宫交换两校《关于共建“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各领域的合作,开展两国领导人治国理念的研究和推广,开展俄罗斯相关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以及教育、科技、文化等产业的信息咨询、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共同打造国际级别的高端俄罗斯研究智库,同时建设中俄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的实体平台。清华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2017年,签署校级合作协议,2018年,签署学生交换协议。2018年11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清华大学举办“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日”活动;2019年6月,清华大学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办“清华大学日”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2019年,俄罗斯43个地区的289名考生报名参加全俄统一汉语科目考试,这是俄罗斯中学生首次参加统一汉语考试,汉语成为继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五种全俄统考外语科目,全俄统一考试是中学毕业和高校入学考试[38]。据俄罗斯教育部门统计,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迅速,1997年约为5000人,开设汉语课的大学有18所,2017年人数达到5.6万人,开设汉语课的大学有179所。高等经济学院开设汉语教学的“东方学”,专业入学竞争十分激烈。2018年,俄罗斯政府将远东联邦大学的“东方学和非洲学”方向招生人数从20人提高到120人[39]

2018年,蒙古国接待外国游客近53万人次,比2017年增加11%,其中超过30%是中国游客,中国始终是蒙古国旅游业的最大市场[40]。2018年,中俄两国互相前往对方国家的游客数量超过300万人次,其中通过团体免签方式赴俄罗斯的中国游客数量首次超过100万人次,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不局限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贝加尔湖,还包括俄罗斯北部地区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冬季赴俄罗斯旅游。2019年3月,第七届中俄旅游论坛在莫斯科举行,论坛旨在促进两国人文交往,扩大和加强双方旅游商务合作[41]

2017年,中蒙俄三国人文交流活动频繁举行,国际老年人运动会在满洲里市启幕、“2017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在二连浩特市召开、国际那达慕足球邀请赛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开球、中蒙俄自行车邀请赛暨中蒙俄友谊骑行活动举行[42]。2017年9月,中蒙博览会上启动了内蒙古旅游暨“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介,中国黄山市,蒙古国东戈壁省、东方省,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旅游部门加入联盟,紧锣密鼓的行动标志着中蒙俄三国的务实合作正在加速[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