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近年来,基层服务行业的职场不断扩大,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伴随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传统家庭养老渐渐成为过去时,因此,基层服务行业这一社会服务团体成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提高服务人员的专职知识水平,构建专职化、规范化的新型服务体系,力求服务素质与服务需求相平衡是本书的编写初衷。
本书以传统基础护理为宗,增加部分新的服务操作项目并融入了生活照料内容,使其更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上,扩大应用范围是本书的特点,照护人员(护工、护理员、保姆/阿姨等)的职场不仅仅是医院、护理院及养老机构场所,更普遍的是个体家庭。虽然服务工作环境多样化,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服务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照护知识技能,知晓如何服务于照护对象。
责任制或整体照护服务理念应贯穿于照护实践中。居家/入户服务也要遵循照护服务程序,即服务评估、措施计划及正确的途径和准确的操作方法,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和制定服务原则。一般当人们达成某个心愿后,便会获得自信与成就感,此时若老人、病人过于依赖照护人员,或照护人员实施了过度照护,不仅会剥夺老人、病人的自主生活能力,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照护人员在评估时要做好服务需求分析,不一定要满足照护对象的全部需求,而应当为他们提供通过自主能力实现个人心愿的支持和帮扶。这有助于照护对象获得喜悦感并萌生希望,改变因失去希望和意愿所致卧床不起的恶性循环。
书中多次提到医生、护士,均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或疗养机构内医护团队。大环境下的“医养结合”,是医疗保健服务和社会基层服务双体系的协调运作。在实施照护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照护对象生病或发生意外的情况,此时依靠单一的社会基层服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谁是照护人员可以联系得到并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医疗专业人员呢?无疑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实践中,社区基层服务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两个服务体系的相互协作,是养老服务安全运营管理的保障及必要条件。
本书针对成人照护由13章内容组成,从预防控制感染、人体力学在照护中的应用、基本沟通的方法,到生活照护、生命体征的检测方法、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照护、临终照护要点等各项照护操作,系统地概括了照护基础知识和技能。安全隐患存在于照护对象和照护人员之中,注重人体安全和保护劳动力是发展基层服务业的先决条件。
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书中采用图文一体的方式,随文附专业名词解释并在各项技术操作中配有图片、表格进行描述,章尾附有应用表格模板供参考使用。
王真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