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满分宝典:《古文观止》读写思维训练全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第一部分 原文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岂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第二部分 高效练题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武子见棠姜而 之     认为美

B.君民者,岂以 民      凌驾于……之上

C.为社稷亡,则 之      为……逃跑

D.枕尸股而哭, ,三踊而出  高兴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B.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C.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D.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崔武子杀死了齐王,旁边的人问晏子是否去拼命,他说:“这是我一个人的国王,我要去拼命。”

B.晏子认为做臣子的不能只为吃一口饭的事,要替国家做事。

C.如果国君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去逃亡,甚至丢掉性命,做臣子的人,没有必要跟他逃跑或送命。

D.等到崔武子大门打开后,晏子走进去,抱着齐王的尸体搁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了一场,旁人认为应杀了他,崔武子不让杀。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

(2)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第三部分 名师精解

一、晏子简介

晏子(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名婴,字仲,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镇婴里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齐灵公时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主旨概括

臣子如何处理自己与君主的关系,愚忠是否可取?晏子的言论和行动对这个困扰臣子的问题给予最好的回答。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晏子的言行与此暗合。

三、作品解读

齐庄公因为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晏子看来,国君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答,答中有反问。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主旨鲜明。

第四部分 读写对接

适用主题

一、履行自己的职责

【解读】晏子作为齐国大臣,依儒家思想是应忠于国君,唯命是从的,但晏子对臣子职责的认识更加深刻,即不仅是为挣点俸禄,更是要保护国家,故得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为社稷亡,则亡之”的结论。不死君难,是因为君为己死,人臣无为之死之责。

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Ⅰ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凡事宜先谋而后动

【解读】崔武子杀死齐庄公,旁边的人问晏子去拼命吗?他否定了。问他打算逃吗?他也否定了。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去?他做出理由充分的回答。可见,面对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晏子是经过深思的,非随口而答,轻率从事。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亦应这样,不随意、不轻率、不盲动,当谋定而远行。

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辽宁卷)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来,“哇”地一声哭了。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筐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英镑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英镑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英镑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示范文段

3岁的小托尼不动脑子思考,急于从瓶子里抓出一把糖果,却未能如愿。

20岁的托尼知道动脑思考,搬大筐水果搬不动,马上换搬小筐,结果高高兴兴将一筐水果搬出了果园。

58岁的托尼遇事认真动脑,根据老板给出的讨账条件,分析了其他人要不回贷款的原因,先谋划好自己该怎么做然后实施,讨回了20万元贷款,自己也获得了利益。

这些事例说明了凡事必先谋后动方能成功。《左传·晏子不死君难》有一段记载:崔武子杀死了齐王,晏子作为重臣,按照儒家的观点是该为其拼命而显其“忠”的,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为社稷亡,则亡之”,被后世看作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一代名臣。这不也正说明遇事辨是非,权轻重,先谋而后动的重要性吗?

三、树天地正气

晏子作为臣子,并非对齐灵公不忠,亦非怕死,他最后等到崔武子门打开,抱尸痛哭,然后站起,三踊而出,足可看出他面对弑君贼子毫无惧色,之所以不去与之拼命,实乃是从是否属臣节,是否是正义,是否有价值而考量。我们平常做事,不也应从自己所处位置与价值来衡量吗?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及参考译文

晏子不死君难·参考答案

1. D。兴,站起来。

2. B。正确标点为: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3. A。独吾君也哉?反问句式。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

4.(1)译文:而且人家受君主宠爱反而杀死了他,我哪里能为他死?

弑:杀  焉:哪里  死:为他死

(2)译文:门开了,晏子进去,把尸体放在自己腿上而号哭,哭完站起来跳了三下以后才出去。

股:大腿  兴:站起来  踊:跳

参考译文

崔武子见到棠姜觉得她很美,于是就娶了她。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武子杀了齐庄公。

晏子站在崔氏门外,他的手下说:“准备为国君而死吗?”晏子说:“他仅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去死呢?”又问他道:“你打算逃亡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呢?”又问他说:“准备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里去呢?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让他的地位凌驾于百姓之上吗?应当是他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得到他们的俸禄吗?应当是要他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也就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臣下也就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是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私人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而且人家受君主宠爱反而杀死了他,我哪能为他死?哪能为他逃亡?但是我又能回到哪里去呢?”门开了,晏子进去,把国君的尸体放在自己大腿上而号哭。哭完站起来跳了三下以后才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拥戴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