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大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麋鹿的传奇身世

麋鹿是温带平原沼泽型野生动物,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和水草丰茂的沼泽地,是湿地的旗舰物种。

根据麋鹿出土化石的特征,麋鹿兴盛于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商周以后日渐衰微。

汉朝末年,由于栖息地丧失及人类捕猎增加,麋鹿数量锐减。元朝时,残余的野生麋鹿被从黄海滩涂运到元大都,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而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只能偶然才能见到了。

野生麋鹿盛衰大势图

气候对麋鹿生存状态的影响

麋鹿遭过度捕猎

过度垦荒导致麋鹿栖息地面积减小

清朝,中国境内最后一群麋鹿放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到北京南苑考察,发现麋鹿并取得标本运回法国。经鉴定,麋鹿是一个动物学界的新物种。从此,中国麋鹿名扬世界。

1894年,北京永定河河水泛滥,南苑围墙被冲垮,麋鹿成为饥民果腹之物。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掠一空。至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由于环境不适应等原因,圈养于欧洲动物园的麋鹿种群规模逐渐减小。

从1894年起,英国贝福特公爵陆续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18只麋鹿悉数买下,放养于乌邦寺庄园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乌邦寺庄园的麋鹿数量达到255只。为躲避战火,乌邦寺庄园开始向世界一些国家转让麋鹿。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一些关心麋鹿的科学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呼吁麋鹿重返祖国。1985年8月24日,英国乌邦寺赠送的第一批20只麇鹿乘飞机抵达北京,漂泊海外近一个世纪的麋鹿终于回归了故土——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自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