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章 韩宋小明王
至正十五年四月初一,亳州。
韩宋皇宫中。
起自鹿邑太清宫的雕梁画栋,犹带玄香烟霭,沁人心脾。
彩漆所绘道君仙容,尚未刮平。
刚刚称帝的小明王,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功业!
不负父亲韩山童之威名!
“陛下,南方义军风起云涌,不如传檄一封,命其投降。”
丞相杜遵道坐立韩林儿身侧,虽口称陛下,却对韩林儿这一稚童毫无尊敬之心。
目光炯炯,全然盯着殿内的刘福通、刘六兄弟二人。
刘福通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
兄弟二人手握韩宋十几万兵马,以及韩宋大半的地盘。
论实力,刘家兄弟二人乃是韩宋最强,犹在仅是吉祥物的小明王之上!
“丞相文采斐然,众人皆知。”
刘福通眯眯眼,微胖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
“既如此,那便请杜相撰写一篇檄文,收服江南诸多红香军如何?”
“想来他们见了杜相的大作,必然纳头来降!”
“如若不然,杜相岂不是白费功夫了?”
刘福通早已看杜遵道不顺眼。
两人虽一起从颍州起兵反元,但杜遵道平日总以读书人自居,瞧不起刘福通这泥腿子。
若不是有元军在外虎视眈眈,两人恐怕早已起兵内讧!
这也是为何二人都不称帝,反而要千辛万苦找到韩林儿,让毫无根基的韩林儿登基称帝。
正因他毫无根基,便于控制,不会让任何一方全方位得势。
这才在杜遵道与刘福通的默契下,突登大位!
韩林儿点头称赞道:“杜先生乃是大才之辈!”
“想来江南诸多香军,传檄可定!”
“如此一来,我大宋便可专心北伐,重夺幽燕之地!”
韩林儿初登大位,还不明白自己仅仅是吉祥物!
当真自以为是九五之尊,天下臣民都会听从自己的号令!
天子一言既出,天下景从!
杜遵道没看韩林儿,而是直直看向刘福通。
两人一同作战数年之久,早已有了默契,哪怕心生嫌弃,也能用眼神沟通,明白对方的心意。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
刘福通出兵威慑,杜遵道檄文劝降。
两人齐齐向韩林儿下跪行礼道: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韩宋虽然号称继承大宋,韩山童号称宋徽宗八世孙。
但,韩宋的官制、礼制却带有浓厚的蒙元风气,沾染胡俗!
与百年之前的两宋,已然出现极大的分野!
下朝之后,不论是杜遵道还是刘福通,都没有多管韩林儿,任凭他在后宫之中肆意玩乐。
杜遵道花费半日时间,就撰写出一篇文风绮丽繁茂的檄文,交由心腹带着,与刘福通一同南下招降红巾军各部!
各部之中,距离最近者,无疑是占据濠州的赵均用。
刘福通率领十万大军南下第一站,便是距离亳州城不过二百里的濠州城。
“赵弟,入我大宋之后,我保你王爵之位!”
濠州城内,刘福通与赵均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拍着胸脯保证道:
“还能给你个平章政事当当!”
赵均用对韩宋并不太看好,中原四战之地,元军起码还有数十万兵力分散于此。
韩宋能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犹未可知!
但,这并不妨碍赵均用利用韩宋的名头行事。
毕竟韩林儿大宋后人的名头,还是比自己这个草头王,名头好用得多!
赵均用痛饮一大碗酒后,粗着嗓子道:“若我入大宋之后,不知老兄能给我哪些地方当地盘?!”
“如今咱南边的义军,名头可是比你老兄还要响当当的多!”
“纵横长江南北,还有一支强大的舟师!”
“此前他们也招揽过我,可是许诺将整个淮安路都给我,我都没答应!”
赵均用刻意抬高义军实力,并且虚构义军对他的招揽。
为的就是能够在谈判之中,占据更多主动权!
刘福通仿佛没有察觉,依然言之凿凿保证道:“淮安路算什么!”
“你我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整个江南咱们都能打下来!”
“到时候,咱让小明王封你个江南王当当!”
赵均用笑笑不说话,没有当真。
这年头,什么都是虚的。
嘴上都是兄弟,心里都是生意,再正常不过。
唯有握在自己手里的军队、地盘才是真的。
“不过听闻义军首领不过是个少年,想来刘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其劝降!”
赵均用挑拨道:“以刘兄之威,对方必然欣然投诚!”
“刘兄出马,江南可定!”
“到时候,刘兄便是咱大宋第一功臣!”
刘福通喝着酒,肥嘟嘟的脸上透露出不满。他想起深受韩林儿信任与重用的杜遵道,心里怒火更胜!
恨不得立马带兵回去,将他给斩于马下!
不过,如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刘福通压下自己心中的怒火。
“不知此股义军,现在何处?”
“咱们事不宜迟,这就去招降!”
赵均用眼见刘福通上钩,喜不自胜,脸上露出微笑。
当即起身,就要为刘福通带路。
四月的淮南,草长莺飞,万物生长。
但在濠州城外,却还是一片寂寥枯败的景象,全无深春景象。
田地荒芜,唯有半死不活的野草还生长着。
只有那些曾经的战场,浸透了士卒们鲜血的土壤,才茁壮生长着半人高的野草,郁郁葱葱!
沿着淮河南下,不过百里,田野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深绿麦苗随风摇摆,犹如层层叠叠的麦浪,占据天地间所有的土地,仿佛仙人钟爱之所,全无枯败苍黄景象!
田亩之间的沟壑之中,偶尔还能望见鸡鸭迈步其中,啄食小鱼小虾。
刘福通大军刚刚踏入泗州地界,就有放哨民兵拽倒山坡上的消息树,给村社众人示警!
十里八乡的民兵们,也都抄起自己的刀矛,带领乡亲们到龙窝堡避难。
数千民兵,手脚麻利地将堡垒外河沟的挡水板抽掉。
不过一刻钟时间,就制造出宽过十米的护城河!
将试图在乡间劫掠一番的韩宋大军,牢牢挡在堡垒之外!
刘福通也没料到,当地百姓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眨眼之间,就龟缩在堡垒内,和他们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