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天才导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反响

徐风正忙于接受电影频道的采访,同时心系《彗星来的那一夜》的票房走势。

得益于中影的强力宣传,这部电影首周末票房竟奇迹般地突破了1000万,这一成绩令业界为之震惊。

报纸头条纷纷以“首部国产科幻片缔造票房神话!”、“50万成本撬动千万票房,国产科幻小成本大制作惊艳亮相!”为题,对《彗星来的那一夜》进行了深入报道。

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影内部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成功吸引了业界其他巨擘的瞩目。

华艺,这个在中国民营影视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公司,自然也对这部电影的非凡成就予以了高度关注。

王仲磊感慨万分:“真是不可思议,50万的成本竟然能换来超过2000万的票房,40倍的收益,青影厂这次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王仲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既然这部电影如此火爆,我们岂能坐视不管?得赶紧派人联系徐风,把他争取到我们公司来。”

王仲磊略有迟疑:“但他毕竟只是个大学生,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王仲军坚定地摇了摇头:“你在大学的时候能拍出这样的佳作吗?”

“别说你不行,冯晓刚也不行。徐风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导演新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赶紧拉拢他。万一他下部电影再创佳绩,那我们就能多一个与冯晓刚抗衡的筹码了。”

说着,王仲军指了指冯晓刚递过来的《夜宴》投资书,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与此同时,电影界的两位泰斗级人物——张一谋和陈凯哥,也对《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国产科幻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首先联系到了张一谋,对于这部小成本大制作的电影,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彗星来的那一夜》真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在科幻这个相对冷门的领域,它能够脱颖而出,不仅票房喜人,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我们国产电影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徐风作为一位年轻导演,能够有这样的眼光和执行力,实属难得。”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陈凯歌。陈凯歌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语气略显复杂:“《彗星来的那一夜》确实在国产科幻片中独树一帜,它敢于尝试新的题材和叙事方式,这一点值得肯定。”

“然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部电影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角色塑造上,有些人物显得过于单薄,缺乏深度和层次感;在剧情推进上,虽然设置了多重平行宇宙的设定,但在某些情节转折上显得过于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和逻辑支撑。”

“当然,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易,但艺术是无止境的,我们总是期待看到更加完美的作品。”

陈凯哥的批评虽然中肯,但并未影响《彗星来的那一夜》在观众和业界的热度。

徐风在得知陈凯歌的看法后,也表现出了谦逊的态度:“非常感谢陈凯哥导演的批评和指正。我深知自己在艺术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陈导的宝贵意见,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我会认真反思,努力在未来的作品中改进这些问题,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电影。”

虽然徐风言辞间满是对陈凯哥导演批评的认同,但是在他低下头的瞬间,眼底却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徐风在心里暗自嘀咕:“陈凯哥观点,未必就适用于我的作品。”

如今,陈凯哥的《无极》尚未上映,可徐风已然预见影片上映后的景象。

徐风在心中冷笑,“等《无极》上映,观众们定会大跌眼镜,到时候就知道,《霸王别姬》究竟是陈导实力使然,还是纯属运气。”

想到这儿,徐风脸上的笑容愈发敷衍,对陈凯哥刚才那些话,更是抛到了九霄云外。

随着《彗星来的那一夜》的持续热映和口碑的不断发酵,徐风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知从何处泄露了号码,徐风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

华谊、博纳、光线等影视巨头纷纷致电,抛出的橄榄枝极具诱惑。

与此同时,一些煤老板也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探得消息,主动联系徐风,豪掷千金要投资他的下一部作品。

这些煤老板出手阔绰,声称无需看剧本、挑演员,只要徐风点头,轻轻松松就能给他投资几百万。

徐风不禁感慨,难怪后世不少导演怀念煤老板入局的时代,这些人投资起来,真是有钱任性啊。

然而,面对各方递来的诱人邀约,徐风均礼貌且坚定地婉拒了。在徐风眼中,华谊兄弟的创作理念与自己大相径庭。

徐风一心渴望开辟华夏电影的新赛道,将目光锁定在科幻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以及未来的仙侠片领域。

每每想到后世仙侠片中粗糙劣质的“五毛特效”,徐风就满心愤懑,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拍出兼具品质与创新的仙侠作品。

不仅影视公司老板们纷纷抛出橄榄枝,各路记者也闻风而动,电话、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让徐风应接不暇,烦不胜烦。

然而,为了维持与媒体的关系,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做好宣传,徐风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

其中,既有《电影世界》这类深耕多年的传统媒体,也有新浪娱乐这种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兴媒体平台。

在采访过程中,徐风大方地透露了自己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他表示,打算涉足惊悚片领域,目前正在精心打磨剧本。

消息一经媒体发布,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不,韩总的电话第一时间就打了过来。

“徐风,听说你已经有下一部电影的计划了?怎么都没跟我提过?预算大概多少?”韩总的话像一连串问题如连珠炮般袭来。

“韩总,我也是刚有初步想法,剧本正在创作阶段。初步估算,投资大概需要5000万人民币。”徐风耐心解释道。

“这点预算够吗?中影决定投资这部电影了,我们完全可以搞个大制作。”如今的韩总,满脑子都是打造大制作影片,对徐风提出的预算很不满意。

徐风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这部电影场景设计相对简洁,参演演员数量不多,但大量特效镜头的运用,对资金分配是个挑战。毕竟我刚涉足惊悚片领域,经验尚浅,在特效制作、叙事节奏等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对成本回收的问题,心里实在没底。”

韩总听闻,爽朗大笑,言语间尽显豪迈:“徐风,别瞻前顾后!就算最终没能收回成本,我绝不怪你。如今中国电影市场,正迫切需要具有开创性的大片!”

徐风嘴角上扬,露出真诚的笑容:“韩总,您这份信任,我铭记于心。但目前,拍摄大片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请您放心,等我决定投身大片创作时,哪怕您不主动联系我,我也必定第一时间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