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我成了六边形学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雨夜茧纹

启明路 19号的废弃工厂里,洛小川带着太极战队撞开锈迹斑斑的铁门。护腕里的艾草香囊在潮湿的空气中散发苦香,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沈明轩实时标注的敌人位置——每个红点都对应着一个佩戴机械护具的实验体。

“注意他们的护具接口在腕横纹上三寸,相当于中医的郄门穴。”洛小川举起从实验室顺来的电磁干扰器,“临哥说过,那儿是心包经的气血枢纽,干扰这儿能让芯片死机。”

暴雨砸在铁皮屋顶,无人机的蜂鸣从头顶袭来。洛小川旋身甩出艾草烟雾弹,借着绿色烟雾的掩护,短棍精准敲向无人机的“郄门穴”位置。金属碰撞声中,首架无人机螺旋桨卡壳,坠地时露出机腹的启明计划 logo。

但更多敌人从阴影里涌出,为首的黑衣人转身瞬间,后颈的条形码编号 QL-20在手机冷光下格外刺眼。“他们在启动共振装置!”洛小川通过耳麦嘶吼,护腕上的压力传感器显示对方护具的输出功率正在飙升,“临哥,接收器的凹槽是按你的茧纹做的!”

针灸铜人室里,江临的指尖仍在许星遥的经络上游走。她的脉象逐渐回暖,条形码纹身的蓝光退成淡灰色。沈明轩突然指着电脑屏幕:“护具网络的用户数据在自发汇聚,像在对抗卫星频段!”

屏幕上,十万个护具用户的位置光点正在地图上连成太极图案,每个光点都标记着他们按压足三里的实时数据。江临忽然想起在孤儿院的冬天,陈院长带着他们给每个老人缝制护膝,一针一线都要对照经络图:“当年陈院长说,护具是会呼吸的处方,现在这些处方在帮我们战斗。”

披上外套冲向启明路时,江临顺手抓起桌上的银针——不是玄幻的御空法器,而是陈院长用了三十年的银质毫针,针柄刻着模糊的太极图案。暴雨中,他看见黑衣人正站在接收器前,机械护具的齿轮声与卫星残频共振。

“QL-19号,你逃不过数据的计算。”黑衣人转身,护具上的传感器正对他的劳宫穴,“启明三号需要你的共振频率,就像当年陈老在手术台上设计的那样。”

江临忽然想起手术醒来的那个清晨,陈院长掌心的茧纹轻轻按在他手腕上,说的第一句话是:“别怕,芯片会成为你的另一双手。”此刻,他真的用这双手甩出银针,不是超能力,而是精准的飞针手法——刺向对方护具的传感器接口,那里恰好对应中医的“经渠穴”,是肺经气血必经之路。

“陈院长教会我的,从来不是计算。”他看着对方护具迸出火花,“是分辨艾草晒干后的七种香气,是记住每个患者按足三里时的肌肉松紧,是知道张大爷的膝盖在雨天需要多揉三分钟血海穴——这些,你的卫星算得出吗?”

接收器在暴雨中发出蜂鸣,屏幕上的共振曲线被千万个护具用户的气血数据搅成乱码。黑衣人惊恐地看着护具失效,而江临的掌心只有淡淡的艾草味,没有任何科幻的金光,只有常年握针留下的茧纹,在路灯下泛着温润的光。

雨停时,沈明轩在接收器里发现半张图纸,边缘画着陈院长的签名。许星遥摸着项链忽然哽咽:“我爸当年的笔记里写过,启明计划最失败的地方,是想把经络变成二进制代码,却忘了陈老的芯片里,存着他给每个孤儿按穴位时的心跳频率。”

江临看着远处洛小川的直播车亮起灯光,屏幕上闪过“太极护具救人雨夜”的标题,弹幕里全是用户上传的足三里按压视频。他知道,这场危机的解决不是靠玄幻的能量,而是每个用户掌心的温度,是陈院长教会他的、最朴实的中医智慧——把人放在技术的中心,比任何芯片都强大。

春分后的武当山金顶云雾缭绕,江临与许星遥站在陈院长当年闭关的石屋前,手中捧着从启明路带回的老座钟零件。钟摆的弧度与他们掌心的茧纹完美契合,许星遥忽然指着钟摆内侧的刻痕:“是陈老的针灸口诀,当年他就是用这个频率调试芯片。”

沈明轩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背景是噼啪作响的服务器:“临哥,卫星残骸进入近地点了!七个旧址的共振装置在抽取护具用户的脑电数据,包括王大夫和小虎!”

江临看着视频里小虎苍白的脸,想起在孤儿院时,这个总跟在他身后的男孩第一次成功按对合谷穴的雀跃。掌心的茧纹突然发烫——不是超能力,而是作为医者的本能。“沈明轩,把所有护具的艾草香囊频率调成陈老教我们的‘足三里七呼吸法’,星遥,联系武当山的老道长,当年陈老在这儿研究过云海湿度对经络的影响。”

金顶的道观里,江临铺开陈院长遗留的手稿,泛黄的纸上画着武当七星步与经络走向的对应图。周明远的学生带着机械护具闯入时,他正在给王大夫远程指导:“让养老院的老人们把艾草包放在神阙穴,用掌心捂住,卫星频段遇热会偏移 0.3赫兹。”

“江临,你躲在传统背后太久了。”为首者举起芯片权杖,顶端的卫星核心闪烁冷光,“启明三号的频段能覆盖全球,你那些手工护具不过是螳臂当车。”

江临站起身,手中握着的不是玄幻的武器,而是陈院长的银针和一本翻旧的《针灸大成》。他知道,对方的机械护具虽先进,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中医的疗效,从来藏在细节里。

“记得陈老常说的‘辨证即辨人心’吗?”他翻开手稿,上面贴着每个孤儿的病历,“小虎的合谷穴比常人偏上半寸,因为他总用右手打游戏;张大爷的足三里有陈年旧伤,按压力度要分早晚——你的卫星能算出这些吗?”

权杖启动的瞬间,江临甩出银针,不是御空飞行,而是精准刺向对方护具的压力传感器——那里对应着中医的“内关穴”,是调节心神的关键。同时,沈明轩在后台启动护具 APP的“老茧计划”,让每个用户上传自己的掌心照片,生成独一无二的茧纹数据,这些带着生活痕迹的数据,像无数把钥匙,正在破解卫星的共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