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 文化馆讲课
不一会儿,听众开始陆续进场。
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们低声交谈着,不时好奇地看向站在前面的陈阳。
赵明匆匆走进来,兴奋地说:“来了不少人!连县一中的几位语文老师都来了。”
两点整,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后排还站了不少。
馆长做了简短的开场白,然后请陈阳上台。
陈阳走上讲台。
面对台下几十双期待的眼睛,当他开口说话时,声音却出奇地平稳。
“各位老师、各位文学爱好者,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创作经验……”
陈阳从自己的创作经历讲起,谈到了《归途》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过程。
他特别强调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个人经历转化为文学作品。
“……好的作品就像一棵树,”陈阳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主题是树干,必须扎实;论点是树枝,要清晰有力;论据和例子是树叶,越茂密越好。”
台下响起一片沙沙的笔记声。
陈阳看到前排一个戴眼镜的姑娘记得特别认真,几乎把他说的每句话都记了下来。
讲课进行到一半时,陈阳提议进行互动环节。
一个年轻人举手问道:“陈老师,您是如何处理人物对话的?我总觉得我写的人物对话很生硬。”
陈阳思索片刻,答道:“这个问题很好。我有个小技巧,就是在写作前,先闭上眼睛想象这个人物会怎么说话。比如老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说话方式肯定不同……”
正当陈阳详细解释时,教室后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子悄悄溜了进来,站在最后一排。
陈阳的目光扫过那人,突然愣住了——那是他的初中同学张爱国!
张爱国显然也认出了陈阳,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微张开,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陈阳迅速调整情绪,继续讲课。
互动环节结束后,陈阳开始回答听众的提问。
问题五花八门,从如何克服写作瓶颈,到如何投稿,再到如何平衡创作与生活。
陈阳一一耐心解答,不时引发全场的笑声和掌声。
“……最后一个问题,”一个白发老人举手问道,“您对年轻作者有什么建议?”
陈阳环视全场,目光在张爱国惊讶的脸上停留了一瞬,然后真诚地说:“坚持写,坚持读,不要害怕失败。每一篇被退稿的作品都是通向成功的台阶。”
讲课结束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馆长走上台,握着陈阳的手连声道谢:“讲得太好了!大家都受益匪浅!”
听众们纷纷上前与陈阳交流,有的请教问题,有的单纯想认识一下这位年轻的作家。
张爱国站在人群外围,犹豫着是否要上前相认。
“爱国?”陈阳主动走过去,微笑着打招呼,“好久不见。”
张爱国尴尬地搓着手:“陈阳,真的是你!我刚才都不敢认……你现在可真是出息了!”
“运气好罢了。”陈阳谦虚地说,“听说你在农机厂当会计?”
张爱国挺了挺胸,但随即又泄了气:“是啊,就是个小会计……哪像你,都成大作家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张爱国借口厂里有事匆匆离开了。
人群散去后,馆长邀请陈阳和赵明去办公室喝茶。
“陈阳同志,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馆长亲自倒茶,“你的讲课深入浅出,大家都说收获很大。”
陈阳双手接过茶杯:“您太客气了,能和大家交流是我的荣幸。”
馆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陈阳面前:“这是一点心意,算是讲课费。”
“谢谢馆长。”
陈阳接过馆长递来的信封,没有当场拆开。
“陈阳同志,今晚我们文化馆几个干部在国营饭店订了一桌,你一定要来。就当是给我们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陈阳应下。
赵明高兴道:“太好了!我这就去通知其他人。陈阳,你先休息会儿,六点半我们在大门口集合。”
六点二十分,陈阳提前来到文化馆大门口。
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正站在门口抽烟,见他来了,纷纷点头致意。
“陈老师来了!”赵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小跑着过来,“我刚去办公室找你,还以为你先走了。”
陈阳微笑着摇头:“饭还没吃呢,我怎么能走呢。”
不一会儿,馆长和另外三位文化馆的干部也到了。
其中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热情地握住陈阳的手:“久仰大名啊陈老师!我是宣传科的刘科长,今天下午的讲课太精彩了!”
一行人沿着文化路向国营饭店走去。
路灯次第亮起,路过供销社时,几台崭新自行车吸引了陈阳的目光。
“怎么,陈老师对自行车感兴趣?”刘科长注意到陈阳的目光,笑着问道。
陈阳收回视线:“只是看看。我们村离县城远,有辆自行车会方便很多。”
刘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理解理解!我当年在公社当干事时,也是攒了两年钱才买上第一辆自行车。”
国营饭店的门脸比陈阳上次来时更加热闹,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
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是炒菜的香气和嘈杂的说话声。
大厅里十几张圆桌几乎坐满了人,服务员穿梭其间,端着热气腾腾的菜肴。
“二楼雅间!”馆长对迎上来的服务员说。
雅间比大厅安静许多,一张大圆桌能坐十个人,铺着洁白的桌布,中间摆着一瓶塑料花。
墙上挂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和几幅山水画。
陈阳被让到主宾位置,左边是馆长,右边是赵明。
“今天咱们不醉不归!”馆长豪爽地说,招呼服务员上菜。
凉菜先上来了:拍黄瓜、卤牛肉、凉拌木耳和花生米。
接着是热菜:红烧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蒜蓉空心菜……最后是一大盆紫菜蛋花汤。
“来,陈老师,我敬你一杯!”馆长举起酒杯,里面是当地产的白酒,“感谢你今天精彩的讲课!”
陈阳连忙端起酒杯,谦虚地说:“不敢当,应该是我感谢各位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