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携交州扶季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安排

高凉县,

李氏府门之前,甲士林立,

士燮、士䵋兄弟,以及李氏诸人会坐堂下。

位坐上首者是个皓首老者,此人右侧脸颊有处凹陷,肉色艳红,当为年轻之时被箭伤所至,

手掌宽大,一看便是常握刀剑之人。

如今观他手握茶杯,轻啜慢饮的样子,却又具有儒门之士独有的那种风雅。

这皓首老者当然便是前交州刺史,李进。

茶汤下肚,润过喉嗓之后,李进看向恭敬端坐的士燮:

“刺史暴政,以致诸雒暴动,

举州烽火之下,威彦能跨州越海,援救合浦,老夫实在感激不尽……”

士燮之父士赐,年少之时便与李进为友,赐常以兄事进,两人常常相互拜访,探讨学问,

士氏、李氏也算是通家之好,故李进以表字称呼士燮,而不是官职。

“不知下一步,威彦欲作何打算啊?”

士燮先朝李进行了一礼,答道:

“燮欲提兵北上,合兵高要,先平南海,不知子贤公以为如何?”

李进闻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阿赐这长子治学稳重,治政稳重,未曾想到治军也如此稳重。

当下合浦郡下辖五城,在录户籍两万五千余户,人口不足九万,

郡中百姓主要集中于商贸重镇徐闻,以及郡城合浦,两县各有籍口万余户,其余三县合计不足四千户。

当然,这只是在官府掌控中的汉越人口……

至于合浦郡真实人口,肯定不止这点,否则贼军也不可能拉出三千余人攻击高凉。

农耕时代,在籍人口多少,是当地开发程度最直观的表现,也是当地粮产多寡的结果。

然在合浦郡,人口最多的徐闻县地处半岛,是得益于水陆交通转换,而发展成的当时商贸重镇,粮食产区并不大,全靠商贸转运。

人口最少的朱卢县,是合浦郡北部都尉治所,

它是为控遏苍梧连接合浦的北朱水,以及南卢水而建立的县置,

也就是座军城,粮食产量仅供当地支用。

高凉县和与之相邻的临允县,则是为控制合浦郡通往南海郡,以及苍梧郡东部官道要隘而设立,

朝廷之前甚至在此单独设立了高凉郡,由于人口稀少,产粮不足,后又并入合浦。

也就是说合浦郡真正产粮之地,其实就是郡城周边,其余县城要么产粮只能自给,要么就需外运粮食,

而合浦郡城现在又为贼军所据,士燮若是以四千交趾郡兵围攻合浦,没有数月,是南下攻下的。

这数月之间,欲靠失去产粮之地,受兵祸后的残破诸县,来供养自交趾而来的四千余人,去收复贼多粮足,且据城而守的合浦是不现实的。

故而士燮说提兵北上,先攻南海,在李进这个老行伍看来,自然是十分稳当且正确的方略。

而坐于侧首的中年儒士却有些不解:

“府君既已兵至合浦,为何不一鼓作气,荡清贼寇,反而舍近求远,先去南海呢?”

李进摇了摇头,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自己比阿赐于仕途走得更远,却也差距不大,

但两家子侄,起点不同,却已是云泥之别,

李琴侍卫宫中,颇受先帝喜爱,却未任重职;

士燮游学中原,受党锢之祸,却仍能寻机上迁……

据说,他幼子更是被称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