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新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班荆道故:穿越时光的友情长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陌生的街头,偶然碰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一瞬间,惊喜、激动、感慨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又回到了那些一起疯闹、一起成长的日子。春秋时期,也有这么两个人,伍举和声子,在郑国的郊外,就上演了一场令人动容的老友重逢,还留下了一个温暖千年的成语——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听起来就充满了画面感。荆,就是那种带刺的灌木,在路边随处可见;道故,就是唠唠过去的事儿。想象一下,两个老朋友,把荆条铺在地上,席地而坐,一边啃着干粮,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从年少轻狂的糗事,到这些年各自的酸甜苦辣,那场面,是不是既质朴又温馨?这个成语就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文是“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短短十几个字,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友情传奇。

在那个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春秋时代,楚国的朝堂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无尽的纷争。伍举,这位出身楚国贵族的才子,本应在楚国的天空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他为人正直,才华横溢,说起治国理政、军事谋略,那是头头是道,在楚国朝堂上,也曾是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未来一片坦途。

然而,命运就爱开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把伍举卷入了人生的谷底。伍举的岳父王子牟,不知道怎么就犯了罪,脚底抹油,跑路了。这本和伍举没啥关系,可架不住有人在背后使坏,谣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说伍举是王子牟逃亡的幕后推手。伍举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啊,无奈之下,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离楚国,前往郑国,准备找机会再去晋国。

背井离乡的滋味真是不好受,伍举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在陌生的天空中迷茫地飞翔。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原本光鲜亮丽的衣衫变得破旧不堪,脸上也写满了疲惫。可他心里,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对楚国的思念,那是他的根啊。

再说声子,作为楚国的大夫,他正肩负着重要使命,准备前往晋国。当他走到郑国郊外时,远远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他的视线。那人虽然面容憔悴,身形消瘦,但声子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那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友伍举吗?声子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大喊:“伍举!真的是你吗?”一边喊,一边快步迎了上去。

伍举听到喊声,抬起头,看到声子的那一刻,眼眶瞬间红了,就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依靠,几步上前,紧紧握住声子的手,嘴唇颤抖着,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两人就那样站在路边,周围的车马喧嚣仿佛都消失了,整个世界,只剩下彼此。

声子打量着伍举,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好友如今这般落魄,心里一阵刺痛。他赶紧环顾四周,发现路边有一丛荆草,灵机一动,笑着说:“伍举,咱找个地方好好唠唠,就这儿吧,来个纯天然的‘包间’。”说着,就俯下身子,手脚麻利地拔起荆草,铺在地上,还拍了拍,打趣道:“这可是我亲自打造的‘豪华席梦思’,快坐快坐。”

伍举被声子的幽默逗笑了,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两人相对而坐,声子从行囊里拿出干粮和水,递给伍举:“快吃点,看你瘦的,都快成皮包骨头了。”伍举接过食物,心里暖乎乎的,这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友情的温度。

坐在荆草铺成的“座位”上,两人打开了话匣子。伍举把自己在楚国遭受的冤屈,逃亡路上的艰难困苦,一股脑地倒了出来,说到伤心处,忍不住唉声叹气,痛哭流涕。声子听得眉头紧皱,拳头紧握,时不时插几句话,为好友打抱不平:“这简直太过分了!那些人怎么能这么冤枉你呢?你放心,我回去一定帮你洗刷冤屈,让你堂堂正正地回楚国!”

两人越聊越投入,不知不觉,太阳都快落山了。伍举站起身,不舍地看着声子:“兄弟,谢谢你,今天能遇见你,我这心里总算有了点盼头。”声子拍了拍伍举的肩膀:“说什么呢,咱们是兄弟,有难同当!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分别之后,声子回到楚国,立刻面见楚王。他像个经验丰富的律师一样,有理有据地为伍举辩护,把伍举的才华、冤屈,以及对楚国的忠诚,说得清清楚楚。楚王听了,觉得声子说得在理,就派人把伍举接回了楚国。伍举回到楚国后,重展才华,为楚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和声子“班荆道故”的故事,也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楚国的大街小巷,成了人们口中友情的典范。

时光流转,到了东汉时期,又有一对好友,用他们的故事,为“班荆道故”增添了新的色彩。张衡,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文学家,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东汉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从小就对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充满了好奇,脑袋里仿佛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整天琢磨着宇宙的奥秘。

崔瑗,和张衡年纪相仿,也是个热爱学问的人,尤其是在天文、数学方面,和张衡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就像两颗相互吸引的磁铁,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相遇后,立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一起讨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研究数学难题,那种思维碰撞的快感,让他们陶醉其中。

后来,张衡一门心思扑在了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研究上,整天和一堆仪器、数据打交道,忙得不可开交。崔瑗也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努力钻研,虽然两人聚少离多,但他们的友情,却像陈年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有一次,张衡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前往崔瑗所在的地方。崔瑗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得像个孩子,早早地就跑到城外等候。远远地,看到张衡的马车缓缓驶来,他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喊:“张衡,你可算来了,我都盼星星盼月亮了!”

两人见面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那种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他们来到郊外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崔瑗笑着说:“张衡,今天咱们也来个‘复古’,学古人‘班荆道故’,怎么样?”说着,就弯腰拔了些荆草,铺在地上。张衡看着崔瑗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呀,还是这么有趣,好,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

两人席地而坐,张衡就像一个迫不及待展示新玩具的孩子,兴奋地向崔瑗分享自己在浑天仪研究上的新进展:“你知道吗?我最近发现了浑天仪的一个小秘密,它的运行原理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简直太吻合了,就像一对默契十足的舞伴。”崔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聊完学术,他们又开始聊生活、聊梦想。张衡感慨研究之路的艰辛,有时候遇到难题,真的想打退堂鼓。崔瑗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张衡,你可不能放弃啊,你这么聪明,又这么努力,你的研究一定会改变世界的!我相信你!”张衡听了,心里充满了力量,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浑天仪和地动仪研究成功。

这次“班荆道故”之后,张衡在崔瑗的鼓励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头扎进了科研工作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发明了地动仪,震惊了全世界。而他和崔瑗“班荆道故”的温馨场景,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激励着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从春秋时期的伍举和声子,到东汉时期的张衡和崔瑗,“班荆道故”的故事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却依然那么温暖,那么动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不停地忙碌着。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能和远方的朋友取得联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种和朋友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感觉,却越来越少了。

我们常常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忽略了那些曾经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的朋友。有时候,翻开手机通讯录,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其实,真正的友情,是不会被时间和距离打败的。就像伍举和声子,张衡和崔瑗,无论相隔多远,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那份真挚的情感,始终在心中熠熠生辉。

所以,不妨找个时间,约上许久未见的老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像古人一样,“班荆道故”。一起回忆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分享现在的生活点滴,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支持和鼓励。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用真挚的情感,传递温暖,让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朋友相伴,我们才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