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2章 短命皇帝 一
第172章 短命皇帝 一
却说汉和帝后宫人数不少,不过执金吾阴识的曾孙女儿入宫最早、承宠最隆。阴识是阴丽华的哥哥,世为帝戚。阴女年少聪慧知书识字,面貌也秀丽动人,选入掖庭后即邀恩宠受封贵人,永元八年立为皇后。偏又有一位世家闺秀相继充选,门阀不亚阴家,姿色且逾阴后,于是施旦争妍尹邢斗艳,正宫不免摇动,终落得李代桃僵燕去鸿来。
此女乃是高密侯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母阴氏系光武帝皇后侄女,生女邓绥,五岁时已达书礼。祖母很是钟爱,亲为剪发,误伤女额,女忍痛不言。旁人见她额上有血未免惊问,女答说道:“非不知痛,实因太夫人垂怜及我,倘若呼痛转伤老人初意,所以隐忍!”五岁弱女能体贴老人,心意却是难得,左右俱为叹羡。当阴后入选时邓女亦与选;适值父亲邓训病殁在家守制,因此谢却。邓女日夕哭父,三年不食酒肉,憔悴毁容人几不识,共称为孝女。有相士得见女容极口夸奖,说她有成汤骨相,可惜是个女身。家人闻言私相庆贺,不过未敢明言。太傅邓禹在世时常自叹道:“我统兵百万未尝妄杀一人,后世必有兴旺的子孙。”等到邓女十六岁时,竟出落得风姿秀丽广额修眉,身长七尺二寸,肌肤莹洁好似玉山上人。宫中复将她选入,大小粉黛相对无颜。和帝年将及冠,正是好色华龄,一经瞧着便挈入寝室,一宵恩爱似漆投胶,越日即册为贵人。邓贵人承宠不骄恭慎如故,进谒阴后小心伺候;对待侍女隶役也好意抚驭毫无倨容,因此誉满一时。
阴后相形见绌妒恨日深,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阴后密与计议,拟令巫祝咒死邓贵人然后泄恨。谁知邓贵人未曾遇祸,和帝却抱病垂危,阴后忿极密语左右道:“我若得志,不使邓氏再有遗类!”宫人将密语传告,邓贵人流涕道:“我尝尽心侍奉皇后,乃不为所谅,妇人虽不必从死,但周公请代越姬自杀,传为盛德,我当先自引裁,上报帝恩,中免族祸,下不为人彘,死也瞑目!”说完欲仰药自尽。宫人赵玉在旁慌忙劝阻,且诈言帝疾已痊可以无虞,贵人乃止。越日和帝果然病痊。阴后密言传入和帝耳中,和帝更加憎恶阴后。
永元十四年间有人告发阴后,说她与外祖母邓朱等共为巫盅,私下咒诅等情。和帝即令中常侍张慎等捕入邓朱,并二子邓奉、邓毅及后弟阴轶、阴辅、阴敞到案,严刑拷讯。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当即录述口供,证明咒诅属实,应以大逆不道论罪。和帝也不顾及旧情,便命司徒鲁恭持节长秋宫中,册废皇后阴氏徙居桐宫。阴后无计可施,只得缴出玺绶搬向桐宫居住。邓贵人听说阴后被废上书劝阻,和帝当然不从。
阴后父、弟、外祖母及母舅陆续毙命,单剩了自己一身,长门寂寂凄惶孤冷,茶也不思饭也不想,终落得肠断血枯气绝身亡。宫人报知和帝,和帝发出一口棺木草草殓讫,即日舁出宫外藁葬平亭。
好容易又是月余,和帝决计立邓贵人为后,贵人再三谦让,和帝优诏慰勉方登后位。宫廷内外相率庆贺;梦兆相法果如前言。
邓太后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她母亲认为女孩家读书没什么用,应该多在女红方面下些功夫。
为了宽慰母亲,邓绥白天做女红,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看史书。现在她成了日理万机的皇太后,但每天晚上还会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她成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也使她成为一个挽救国家于危难的救世主。
却说班昭的父亲班彪,长兄班固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因为优秀的家庭教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班昭从小就聪慧灵秀,才华超众。
班昭十四岁的时候嫁给同郡的曹世叔,两人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可惜曹世叔早亡,班昭早年守寡。
班彪和班固死后,汉和帝命班昭到藏书阁续修《汉书》,班昭承父兄遗志,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和核校父兄的遗稿,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完成了《汉书》。
班昭的德才深得汉和帝的器重,和帝多次召她进宫,让后宫嫔妃拜她学习,班昭成了宫廷教师,大家都很尊敬她,称她为曹大家,这期间她与和帝的贵人邓绥非常投缘,邓绥聪慧伶俐,班昭十分喜欢她,两个人很快成为“忘年闺蜜”。
在班昭的帮助下,邓绥在九死一生的宫斗中成功地击败了皇后阴氏,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
和帝14岁夺回政权并且亲政,不得不说他是个少年英才。为政方面四次发布招贤令,勤政爱民减免赋税、赈灾救难安置流民、主张宽刑。军事方面平定匈奴,打击羌族,安定西域。史称“永元之隆”。
按说他的人生应该是雄才伟略大有作为。可惜他的命太短了,而且生命的最后几年还是重病缠身。
和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他给两个儿子草率地起名,长子刘胜与西汉中山靖王(刘备的祖先)重名,次子刘隆和东汉云台28将之一的开国功臣重名。他之前的孩子夭亡怀疑是宦官倒的鬼,于是把刘隆送出宫抚养,不久自己英年早逝,年仅27岁。
和帝的两位皇子都未成年且都是非嫡子,但刘胜身为长子,理应优于弟弟刘隆而继承皇位。但皇后邓绥为了临朝称制,决定拥立年仅一百多天的刘隆为帝。
刘隆就在当天夜里进宫,被邓绥拥立为皇帝,即汉殇帝。邓绥被殇帝尊为太后临朝称制。至于刘胜无法即位的原因,邓绥说其长期患病无法痊愈,所以不能即位为帝。
次年改元延平,三月初五日葬刘肇于慎陵,上庙号为穆宗,谥号孝和皇帝。
汉殇帝在位期间,颇有政治才能的邓太后临朝听政,大赦天下,勤俭持国。邓太后为巩固势力,也重用外戚。
班昭熟读史书,历代的兴衰成败、为政得失都了然于胸,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有了她的指点,邓太后如虎添翼,初掌大权就有章有法。
延平元年(106年)春,邓太后封刘胜为平原王,确定了其与汉殇帝的君臣名分,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刘胜争位,邓绥并没有让他前往封地,而是将他留在洛阳。
公元106年9月21日,汉殇帝病逝。如果不算令人争议的北魏元姑娘(在位时年龄仅一个多月,在位不到一天),刘隆成为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也是寿命最短的皇帝,在位仅仅200多天就去世了,年龄还不到一岁。
汉殇帝死后,邓太后和邓骘一商量,就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为太子,太子即位,就是汉安帝。汉安帝也不过十三岁,邓太后继续临朝。
班昭始终在幕后帮助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请求辞职归乡,邓绥不同意,但哥哥态度很坚决。于是她去征求班昭的意见,班昭告诉邓太后,邓骘急流勇退是正确的,否则恐有祸端。邓太后接受了班昭的建议。邓骘服丧期满,邓太后又下诏命令邓骘重新回来辅佐朝政,并且任命他为车骑将军。
接着邓绥推行改革,推行节俭政策:减少皇宫开支,澄清吏治,减轻赋税,以安稳朝局。
万两千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班昭和邓绥两个不平凡的女子,在冷酷的政治斗争中,互为依靠不离不弃。
班昭七十多岁辞世,邓太后十分悲痛,素服举哀,并下诏隆重举办其后事,可见闺蜜之间的情谊深厚。
这年步军校尉阎章的女儿阎姬被选入宫中。阎家并不是高门大户,算不上顶级家族,因为阎章的妹妹是明帝的老婆之一,所以他们也算是皇亲国戚。
阎姬进宫后,她的美貌与智慧吸引了汉安帝,因此被封为贵人。
公元115年,得宠的阎姬被汉安帝抬上皇后的位子,做了皇后的阎姬开始作妖,她想独占汉安帝的恩宠;可她也是个不能怀孕的皇后,偏偏别的女人都能生。
这不,汉安帝与地位低下的李氏生下了皇子刘保。这件事彻底激怒了阎姬,于是一杯毒酒便解决了李氏。
不过刘保被邓绥立为太子,此时还是邓绥说了算,汉安帝在邓绥面前都不敢多嘴,阎姬虽然小宇宙爆发,可她对邓太后也不敢造次。
这年汉安帝已经二十六岁,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说汉安帝已经成年,应该独立处理政务。邓太后闻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起,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太后的弟弟、越骑校尉邓康也劝其退居深宫不再干预政事。邓太后仍然固执己见。邓康见太后不纳谏称病不朝。邓太后一怒之下将他免官,并开除了他的族籍。
永宁二年邓绥病逝,汉安帝这才得以亲政。汉安帝因为长期无法亲政而不满,于是逼死了邓绥的哥哥上蔡侯邓骘,还把邓绥的侄子西平侯邓广德、叶侯邓广宗、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等人全部废为庶人。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桂阳,在湖南省),汉明帝永平十八年被阉割入宫,也就是后来的“宦官”,当时他的官职是小得不能不能再小的给事。汉章帝的时候蔡伦做了小黄门,不久蔡伦成为窦皇后的心腹。窦皇后无子,一直担心后位不稳,宋贵人的儿子被汉章帝立为太子后,窦皇后生怕其后位被宋贵人取代,于是策划了一起“巫蛊”案,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诅咒皇上,此案由蔡伦主审。宋贵人姐妹在严刑拷打下屈打成招。蔡伦在奏章中建议皇上判处宋贵人姐妹绞刑。受尽折磨的宋氏姐妹在牢房里服毒自尽。
在蔡伦的竭力协助配合下,窦皇后威逼梁贵人将其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刘肇过继给她当儿子,并让皇帝立刘肇为太子。汉章帝驾崩后,窦皇后十岁的养子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据说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就是由此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