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丰年文集·卷八:莫扎特家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0.用拗断头颈的劲头写

11月4日那天我要开一场音乐会。可是我身边连一首交响曲也没带,所以我得赶写出一首新的,要用一种不怕把头颈拗断的劲头拼命赶。我必须在约定的时候把它赶出来!

——1783年10月31日自林茨寄父

译读者言:“莫扎特神话”或“莫扎特之谜”中,最神奇不可思议的,自然是他那作曲的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音乐从那个安在五短身材上的大脑袋中流泻而出,滔滔不绝。正是因为写得多、快、好,在短促得如同朝露的三十五个年头中(还要扣除他开始写第一首乐曲的五岁之前的那几年),仅仅是收录于正式曲目中编上了作品号码的,便从第1号一直排到了第626号!

实际上不止此数。不过有一些是不幸早已迷失;有一些竟是胎死腹中,本来要写而终于未动笔,原因是迫于生计,没空闲为艺术而艺术,不能把时光精力虚耗于无人订货或是写了出来不能保险有销路的作品上。

既然擅长即兴演奏钢琴是他的一绝,那么那些即兴而成的音乐,自然也没有列入“626”之中吧?

他的作曲天才超群绝伦,那是不容怀疑的。然而,如果认为他作曲全凭天授,作来毫不费劲,那却是流传甚广的误会。家书中透露了有助于澄清事实的情况。

信中明明告诉人:他宁愿从容地写,并不想总是一挥而就;然而他又经常不得不在恼人的干扰中写作,不得不放下尚未完篇的交响曲,去匆忙赶写一首为贵人们娱乐遣兴的小夜曲。

穷而后工,天才虽在压力之下也不会浪费的,家书中提到“用拗断头颈的劲头”于四天之内赶写出来的,正是那首《林茨交响曲》(K.425),像上文中提过的《哈夫纳交响曲》一样,《林茨》也是他最好的交响曲之一。其中虽然听得出海顿昆仲的影响,但这部作品热情迸发气度宽宏,从整个来看是表露了他的个性风格的。听起来并未留下任何潦草粗糙的痕迹。一想到“四天”那写作时间,我们唯有感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