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说部丛书》叙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英国司各德原著,林纾、魏易译,题“国民小说”。《说部丛书》十集系列首版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首版,发行者、印刷所与总发行所均为中国商务印书馆。全书分上下卷,二册,上卷161 页,下卷144 页,定价每部大洋一元。四集系列初集第二十七编,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年(1914)四月再版。全书分上下卷,二册,上卷161页,下卷144页。上卷二十六章,下卷十九章,合计四十五章,无章目。《林译小说丛书》版本,民国三年(1914)六月初版。

据马泰来先生先生考证,《撒克逊劫后英雄略》(Ivanhoe,1820年)。(第68页)今译为《艾凡赫》。

原著者英国司各德(今译为沃尔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是浪漫主义的先锋,英语历史文学的一代鼻祖。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市,其父是一位公平正直的律师,其母是一位有道德、有教育的贵妇人。他童年时就跛足多病,深受母亲与外祖母所讲述的丰富多彩的故事熏陶,尤其是苏格兰的历史和遗迹,渐渐激发了自己关于文学和历史的热忱。他在诗歌、散文与小说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如长诗《玛密恩》(1808)、《湖上夫人》(1810),小说《威弗利》(1814)、《清教徒》(1816)、《罗布·罗伊》(1817)和《米德洛西恩的监狱》(1818)、《艾凡赫》(1819)、《昆丁·达沃德》(1823)等。写英雄史诗是其创作的突出特点,往往取材于浪漫的和封建制度的苏格兰,其历史小说与其说是写品性的小说,不如说是冒险小说,既具有历史化,又具有传奇化的特点。[9]司各特不仅是“多产”作家,也是个“流行”作家。“但是司各特的作品的巨大价值却远非一般流行小说家所能比拟的。他的历史小说充满能力,一百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大量的读者,同时也成为后代许多作家学习的典范。在欧洲,司各特被认为是历史小说的创始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欧美一些风格迥异的作家,如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史蒂文生;法国的维尼、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梅里美;意大利的曼佐尼;丹麦的英格曼;俄国的普希金;美国的库柏,在创作中都普受到司各特的启发和影响。”[10]

林纾在译序中把司各特与司马迁相提并论。他说:“伍昭扆太守至京师,访余于春觉斋。相见道故,纵谈英伦文家,则盛推司各德,以为可侪吾国之史迁。顾司氏出语隽妙,凡史莫之或逮矣。”尤其是叙事技巧,与司马迁的史传叙事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纾不通西文,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于伏线、接笋、变调、过脉处,大类吾古文家言”。他还一一指出这部小说的八大妙处,“综此数妙,太守乃大韪余论。惜余年已五十有四,不能抱书从学生之后,请业于西帅之门;凡诸译著,均恃耳而屏目,则真吾生之大不幸矣。西国文章大老,在法吾知仲马父子,在英吾知司各德、哈葛德两先生;而司氏之书,涂术尤别。顾以中西文异,虽欲私淑,亦莫得所从。嗟夫!青年学生,安可不以余老悖为鉴哉!”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有则广告,其文为:“此书为英伦大文豪司各德手笔,亦闽县林君所译。叙英国撒克逊种人亡国之余,美人情愫,武士精神,勃勃有生气,其中老英雄恪守祖国伏腊,小英雄力争本种权利,卒能驱去脑门异种,再立英京。此种小说与我国最有关系,即以文论,亦复细针密缕,绘影绘声,真奇构也。”洋装二册,定价大洋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