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及其史传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范晔所处的南朝时代,政权更迭频繁。一方面,当时的士人对王朝天命不再迷信,经常奋起抗争;另一方面,高门士族实际政治能力日渐退化,他们的抗争往往以失败告终。政治上无所作为,士人们于是将他们的爱尚转移到文化艺术上,著史的社会风气也随之兴盛起来。这些影响了范晔,造就他一身才学,促成他著作《后汉书》,也间接导致他谋反遭诛。

范晔家族出自南阳,笃持儒学,世传《春秋》,是一个文化家族。这也影响了范晔,他抨击佛教的神鬼宣传与因果传说,力主无鬼论,在著史观念上对儒家学术非常重视,在政治上推崇儒家的王道精神,主张实行宽和的仁政,歌颂忠孝节义等儒家道德。

范晔性格轻躁,对上司倨傲,与同事不能同心,日常交游又十分不慎,最终陷入了宋文帝与刘义康斗争的旋涡,成了皇族内讧的牺牲品。范晔的悲剧正反映了南朝士族阶层的退化。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心志高狂,但既没有经略军政的实际能力,又缺乏成就大业的勇气,最终的悲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范晔著史的目的在于“正一代之得失”。在体例,以及传记人物的取舍上,《后汉书》主要取源于《东观汉记》及先前已成的有关东汉的诸家历史著作。此外,范书新设了一批类传,如《文苑列传》《独行列传》《逸民列传》《列女传》等,这些类传的设立是范晔吸收了前人创作成就,化为己用的结果。《后汉书》在描写、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上注意到了向前代史传文学学习,如运用细事法、集中法、典型事例法、侧面描写法、对比法、背景烘托法等写人方法,各类人物,各有特色,人物类型的丰富性、感染力直逼《史记》。《后汉书》在结构安排上采用“牵连法”(李景星语),将合传内各个传主人物的事迹彼此牵连起来,使传记更像一个整体。一些篇幅较长的人物传记,在叙述结构的安排上颇具匠心,全传的叙述头绪虽然比较繁杂,但人物事件前后关联,叙述线索杂而不乱。《后汉书》的叙述语言简中见密,简中见丽。《后汉书》序、论、赞的创作也是范晔最引以为骄傲的成果。序、论具有较为明显的骈俪化倾向。一些序、论还通过句子的整散组合、音节的起伏跌宕创造出一种婉转顿挫的气韵。序、论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宋初文章创作风气、风格颇为一致,说明南朝文史创作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总之,尽管范晔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的《后汉书》在文史两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关键词:范晔 《后汉书》 史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