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海与南京会议

与2014年的夏季研讨会一样,2014年秋季在上海举行的会议也是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空间”这一主题,而且面向整个亚洲的学者开放,包括那些已经参加过夏季研讨会的与会者们。起初全部活动想与2013年一样,安排在哈佛大学上海中心,但客座教授汪悦进将会议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在了同样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这是塔蒂别墅第一次将其活动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举办,以便与会者们能够在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接触并结识其他学者。此次会议共有90多位学者和来自33所科研机构的学生参加,来自中国、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分享彼此的研究兴趣,增进彼此间的学术交流。

2014年4月起,塔蒂别墅就邀请学者们提交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空间”为主题的会议论文。尽管会议聚焦于13—17世纪的意大利,但是也允许申请者探讨从文艺复兴至今,东西方文化和艺术中对于空间理解的异同。最终10名学者在会议上提交了论文,其中一半来自日本,另一半来自中国。其中两名提交论文的中国学者曾参加过2014年的佛罗伦萨的研讨会。和夏季研讨会一样,在上海举办的会议探讨的是表现在艺术、建筑、历史发展、文学和城市化之中的文艺复兴的空间的多种意义和功能。中日两国的学者得以在此邂逅,并发现他们从事的研究课题有相似抑或互补之处。总而言之,此次会议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在中日两国一个迷人的横截面,不仅展示了一些正在进行着的高水平研究,也强调了研究者之间彼此对话的价值,这也是塔蒂别墅和盖蒂基金会基本的国际活动战略。

由于在2014年的学术活动之中所建立的关系,特别是在2014年夏季研讨会的与会者高薪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将2015年在中国举办的学术会议的全部日程安排在南京大学,这是一所在中国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此次会议的中方合作者是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美学家周宪教授。此次会议的名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会议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中国,尤其是在艺术、建筑、艺术史和美学等领域中是如何被理解和阐释的。同时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的艺术、知识和哲学等方面的影响。

由于我们日益完善的中国学者数据库,很多学者都收到了塔蒂别墅和南京大学发布的会议邀请。评审委员会由周宪、利诺·佩尔蒂莱、汪悦进和乔纳森·纳尔逊组成。汪悦进教授和复旦大学的葛兆光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葛兆光教授是具有声望的历史学家和中国文化学者。会议的发言人包括了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暑期研讨会的与会者和来自中国各大科研院所的教授。论文所关注的话题非常广泛,从“列奥纳多·达·芬奇在20世纪的中国”到探寻文艺复兴对东亚思想和学术的影响等方面。整个会议群贤毕至,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全场长少咸集,座无虚席,一些学生甚至坐在地板上或者站在走廊里聆听讲演。2015年所有的会议论文都要求以中文的形式呈现,对于非中文的与会者,我们在旁边配备了口译。我们在南京的联络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会前几周就公布了会议日程。在开幕式的现场很多新闻媒体竞相前来采访报道。由于我们在2014年和复旦大学的合作之中积累了经验,所以我们在2015年从管理的角度进行了更为完善的会议筹备,在南京举办的会议在后勤和组织方面都运作得非常完美。

在盖蒂基金会的慷慨相助下,我们中心能够扩大学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在大中华地区与从事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的同事建立起联系。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努力不仅使得中国的学者彼此之间建立了联系,而且也使得在大中华地区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我们相信,我们正在中国建构起一个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的学术共同体。自从开展这一系列活动以来,好几位既参加暑期研讨会又参加在中国举办的会议的学者向塔蒂别墅递交了奖学金申请,其中有两位已被授予佛罗伦萨2016学年的短期奖学金。

在塔蒂别墅举办的两次夏季研讨会上,数位与会者提及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缺乏有关西方艺术研究可靠的晚近著作译本。很多译著是由学生仓促译成,译著缺乏质量上的保证。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很多与会者彼此之间建立了联系。实际上,一个参与2014年夏季研讨会的学者2015年在北京组织了一次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会议,很多他的支持者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夏季研讨会的成功,由此可见一斑。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一项目为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科研机构、不同年龄层次的艺术史学者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