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海峡两岸历史教学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5年11月21—23日,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第九届“钱江论坛”暨两岸中学历史教科书研讨会在人杰地灵的余姚市余姚中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市教育局主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余姚中学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学者;杭州、宁波等地区的著名中学一线名师;还有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教授匡思圣、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宋惠中以及若干位一线中学教师。他们依托丰富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各个报告专场讨论氛围热烈,报告结束后,老师们仍意犹未尽。参会代表们还组织参观了余姚河姆渡遗址和王阳明故居,加深了对浙江古代文化的了解,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钱江论坛”邀请了台湾学者并与其开展了教科书的讨论。两岸分治的现实,并无法改变两岸源于相同源流历史的事实。长期以来,由于两岸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在国共内战的不愉快经验,不少学者只关注大陆历史教科书中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都习惯于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双方的历史教科书。也正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史中的国共之间的种种恩怨,两岸的诠释各不相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教育研究者的专长是教育工作与教育研究,因此长期研究大陆历史教科书后,研究者们较关心的是,除了两岸对立过的政治历史之外,吾人如何可以从彼岸的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到什么,能不能借此来突显或反映出台湾当前历史教科书中的问题,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诚此之谓矣,这也是我们此次邀请台湾学者参与讨论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教师是课堂的主人,那么教科书就是主人用以持家的工具。如何运用、如何解释教科书,教科书功能最大化与否,全在教师本人。教师教学中一定要牢记:“无论教科书如何变,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关键。”这条格言,它既反映着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榜样作用,同时也反映着学生的知识、使命感,义务和权利是从对最基本的教科书的融汇中学会的。此外,让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通过参与此类的开会学习,使自身逐步升华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想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和提炼总结。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那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了解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第九届“钱江论坛”暨两岸中学历史教科书研讨会,是一次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会议,对会议中各位名师提交的数十篇论文进行精心筛选后,我们将出版会议论文集——《知行合一:海峡两岸历史教学论文集》,这是各位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在这36篇教学论文中,有的叙述了两岸教科书以及与国外历史教科书的异同;有的探讨了地图如何在历史研究中发挥作用;有的针对历年高考题策划出一招一式的应对方法;有的展示了历史课堂中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新的教学法;还有的则跳出历史教学框架,反思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公民教育等等。

在“钱江论坛”的第九个年头,我们在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故乡余姚召开海峡两岸历史教育界会议意义非凡。王阳明先生提出立功、立德、立言,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尤其其核心“知行合一”的思想,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理论与实践统一才能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王阳明的理论对我们今天海峡两岸的教育界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与深远影响。总之,我们邀请了宝岛台湾的历史教师共同探讨了历史教学问题,不仅加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更开阔了历史教学的视野,更新了观念。相信今后的“钱江论坛”在大家的努力下将越办越好!

马丁

201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