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示教学在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课中的运用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姚伟建
当前高三历史专题课复习中,存在复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课堂不是教师满堂灌,就是学生满堂练。历史教学如何能既加强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呢?如何把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呢?笔者根据浙江省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卷的出题特点,借鉴高中地理、政治、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图示思维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专题复习,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实践证明,图示思维在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课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地巩固专题知识,还能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什么是图示教学?图示教学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枯燥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示例结构,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它的特点是让抽象零碎学科知识变得具体系统化,利于学生接受、学习。目前这种教学手段在各高中学科教学中被有意、无意地普遍使用着。如高三文综政治学科运用直观图示法进行哲学原理教学,破解其中疑难。地理学科里人文地理这块内容信息量大,记忆要求高,使用图示教学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理综生物学科也同样高效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案导学。
笔者在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图示教学,主要分两步骤操作:先是教师根据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的专题内容进行示范性图示构建,再引导学生模仿练习、熟悉掌握和自制图示,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确实激发了高三学生的多元化思考。
一 教师示范构建基本图示
高中历史学科内容主要由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三大模块组成,考点知识众多。三大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各成体系。尤其在历史专题复习中,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适当运用图示,探寻知识的内在关联,更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一)政治史模块的基本图示
必修一政治史模块知识共9个专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区域。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9个专题之间的关联整合政治史模块知识内容,构建线索清晰、形式简单的政治史模块知识结构图示。

图1
以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该专题是高考重点命题区域。重点在于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重点中的重点。现用图示对本专题进行解构整合。图1和图2自成体系,又相互照应。图1揭示的是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形成背景、核心、功能、手段、发展历程、趋势、两对矛盾等内在联系,图2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图1是构建图2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同时图2是对图1的诠释与例证。这两幅图示高度浓缩和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内在的逻辑和关联,这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和综合运用的层次上整体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题二至专题四所体现的中国近代史内容部分也可利用此方法把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的演变勾勒出轮廓框架。专题六至专题八内容可用“民主与法制”为主题贯通古今。

图2
(二)经济史模块的基本图示
必修二经济模块知识以经济活动为核心,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为研究对象,学习人类各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经济史的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基础才能讲得生动说得清楚。据高三学生反馈,经济模块知识体系比较完备,虽不像思想文化模块那么散乱,但对时间和内容的关联度把握上比较吃力,尤其是“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两个专题更是艰涩难懂。
以“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为例。学生普遍反映该专题内容乱、头绪多,线索不明显,记忆量相当大。通过运用图示法教学,可使纲目清晰,整体性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农经济”的图示(见图3)。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掌握,了解小农经济的概念、特征,认清古代中国的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发展轨迹,了解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图3
(三)思想文化史模块的基本图示
思想文化模块反映着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认为,必修三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且在高考试题中习惯性用必修三的知识点当做材料考必修二,所以必须搞清楚各个文化情况出现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为例,从高考命题的方向看,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多关注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智者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与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还横向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比较。文艺复兴这一考点在高考中每年都有涉及,主要考查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文主义的钳制,文艺复兴的背景及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经常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纵向比较。为此,笔者将该专题内容跨于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围绕人文主义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复习时关键把握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注意联系相关的历史背景分析、认识,比较各自特点与异同,并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比较和东西方的横向比较,具体如图4。

图4
二 学生自制历史图示
光靠教师课堂上展示的专题图示远远无法达到学生实际需求,高三学生还应主动结合教材专题内容,配以图示制作,巩固专题知识。
(一)剖析样例,重于运用
图示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将所蕴含的知识层次、结构关系简约地展示出来。如在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剖析经典样例,根据样例进行归纳演绎,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专题的图示方法。
例如,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内容时,教师可先提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知识结构的图示样例(如图5)。教师可先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成因,然后让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成因。通过多次类似的演练,学生就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关联运用在经济史中各个单元。
(二)自制图示,互动交流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在梳理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时,能按照图示制作过程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而言,历史这门课复习起来有“立体感”,知识点有“嚼劲”。对教师来说,能帮助学生落实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成教学目标。如针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内容,各小组制作了相应的图示(如图6)展示在教室学习栏,供大家交流。

图5

图6
教学有法,并无定法。图示教学也只是其中一种复习方法而已,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方法多管齐下,提升高三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和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升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学科主题学习》,《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7期。
[2]康文举:《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探讨》,《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8期。
[3]武松健、胡军哲:《历史地图——高三教学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9期。
[4]桂俊:《2013年浙江卷历史试题的“变”及思考》,《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