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手就成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节 推销员和销售顾问

出差的时候,我们在火车站经常会遇到发送各种小卡片的地推人员,他们开门见山:“住宿吗?”“打车吗?”“办卡吗?”……

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和客户建立友好的连接,客户总是脚步匆匆;

他们也不需要挖掘客户需求,只要客户出现在那个场所,大概率会有相关的需求;

他们直入主题,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不怕吃闭门羹,不怕客户粗暴的拒绝和冷漠的回应,大不了再去问下一个人。

这种以产品和服务推介为中心的销售方式,被称为“推销”;与之对应的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顾问式销售”。

我并非贬低推销,推销也是有价值的,尤其场景地推是很多公司常用的销售方式。

推销员在低转化率、高流动性的销售场景下,追求大的客户基数。在特定的场所明确地告知潜在客户自己的来意,如果客户有意向甚至不拒绝就继续介绍产品,如果客户有问题和异议,他们也有相应的话术进行应对,最后期待成交。推销适用的场景往往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需求相对明确。

(2)单个订单的销售时间较短。

(3)线索充足。

我们以在火车站推销住宿、打车、办卡等各种服务为例:

(1)目标客户都是旅客,对于住宿、打车、商旅会员很有可能有潜在的需求。

(2)客户的脚步几乎不会为他们停留,他们必须用短短的几秒钟完成销售的过程,所以他们也没有时间做销售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建联、挖掘需求等。

(3)他们简单、粗暴的销售转化率很低,但是潜在客群数量也巨大,流量充沛,线索充足,他们不必守着一个潜在客户耗费太多时间。

我自己也做过推销员。在初中的时候,每到过新年,我就会提前从小卖店买几十甚至几百张贺卡,这样就可以让老板便宜点,然后在学校里以原价卖给同学,每张能赚几毛钱。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推销,场景就是新年前的校园,当年大家都有互送贺卡的习惯,挨个班级推销一遍非常快速。

我在大二的时候给刚刚入学的新生推销过文具和生活用品。新生入学的时候,行李中往往不会打包太多低价值的东西,如衣架、抽屉锁、肥皂、笔、纸等,但是一入学这些东西就会用到,于是我也曾经去市场批发了一批这种小商品,去新生的宿舍楼一个一个地推销。

但是推销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推销员这份工作进入门槛非常低,销售技术含量低,所以推销人员的收入也很低,同时工作也非常辛苦。推销员不是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方向,所以希望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有机会成长为“顾问式销售”。

与“推销”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不同,“顾问式销售”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顾问基于与客户建立的信任,抽丝剥茧地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呈现相应的解决方案,推介产品或者服务。在交易达成之后,销售顾问会十分重视关系的维护,以期与客户达成更深、更广的合作。

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越高,决策越慎重,就越适用“顾问式销售”,对于企业级的产品和服务,大都适用“顾问式销售”。

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销售人员会站在路边进行推销,拍每一辆路过的车辆的引擎盖,或者拦住经过的路人,问:“卖/买车吗?”

但是豪华车4S店的销售人员绝不可能拉住每一个进店的客人,追问他:“买车吗?”

主机厂的大客户销售经理也不会打电话给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板,上来就问:“买车吗?”

不幸的是,很多销售人员本来应该成为“顾问式销售”,但依然像一个推销员一样去联系客户,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

本书的定位是面向“销售顾问”,帮助读者掌握“顾问式销售”的方法论,从而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额外说明,本书中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指“顾问式销售”。

除了推销,还有一种销售模式,我们称之为“关系型销售”,本书的方法论也未必完全适用。

当销售的产品与竞品完全同质化的时候,销售人员就很难定义自己为“销售顾问”,因为产品既然同质化,买谁的都一样,没有什么好顾问的,那就只能拼谁的关系硬。

“关系型销售”和“顾问式销售”在客户建联阶段的道理是相通的,但因为产品同质化,所以产品方案的价值就不再是核心竞争力了,在推介方案阶段我们强调的重点就不太适用。

如果你做的是“关系型销售”,销售完全同质化的产品,那么我希望你有一个好酒量、好口才,希望你深谙人情世故,也希望你的公司可以把产品的成本极致地压低,给你留有足够的空间杀价格,这才是“关系型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也希望本书的理论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