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绿绒大伞的新年轮
晨雾漫过实验中学的青铜校徽时,胡小八的自行车碾碎了满地蝉尸。后座绑着的建筑模型箱里,穹顶图书馆微缩景观正在颠簸中摇晃,水晶钥匙撞出风铃般的清响。他望着校门口乌泱泱的新生,突然听见熟悉的摩尔斯电码节奏——张明宇的智能手表在传输开学典礼座位表。
“这里!“林晓晓的麻花辫从人群里钻出来,发梢别着蒲公英与集成电路板拼成的发卡。她的军训服口袋里探出半截《昆虫记》,书页间夹着防空洞影院的门票存根。
胡小八的喉结动了动。他摸到书包夹层的蟋蟀笼钥匙,金属的凉意让他想起观测台转动的那个雨夜。这时广播突然响起电流杂音,某个沙哑的女声在念校训:“......如蝉振翼,生生不息。“他后颈的汗毛立了起来——这声音和穹顶图书馆启用仪式上的人工智能语音一模一样。
生物教室的霉味里混着新鲜油漆的气息。胡小八盯着培养箱里半透明的蝉蛹,突然发现它们排列的弧度与穹顶导光柱完全一致。林晓晓的圆规尖戳破草稿纸:“新班主任是特级教师,带出过五个中考状元......“
上课铃响到第三声,教室门被狂风撞开。穿深灰色套裙的女人挟着雨丝踏入,金丝眼镜链缠着枚子弹壳吊坠。胡小八的铅笔滚到课桌边缘——这班主任的轮廓,竟与小学时那位特级教师重叠成双重曝光。
“翻开教材第7页。“她的钢笔敲在讲台上,粉笔灰簌簌落在摊开的教案上。胡小八的瞳孔突然收缩:教案夹页里滑出的老照片上,少女时代的班主任正调试黄铜望远镜,背景里戴着安全帽的男人——分明是年轻时的父亲!
暴雨砸在窗玻璃上的瞬间,走廊传来金属拖拽的声响。胡小八的余光瞥见教导主任的解放鞋,老人胸前挂着实验中学的工牌,手里却攥着小学防空洞的青铜钥匙。林晓晓的纸条从课桌下递来:“放学后二号楼天台见,张明宇黑进了校史数据库......“
积雨云在天台边缘翻滚时,张明宇的全息投影仪正在解析加密文件。泛着绿光的校史档案里,实验中学前身竟是胡小八爷爷参与设计的战时科研所。林晓晓的荧光笔圈住某行模糊的字迹:“1943年紧急转移的科研设备,封存于......“
胡小八的指尖突然触到模型箱里的异常震动。拆开穹顶图书馆微缩景观的底座,父亲手写的便签飘落:“水晶钥匙里嵌着爷爷的工牌芯片,去找二号楼通风井。“
台风预警拉响时,三人组正蜷在通风井的钢筋网格上。手电筒光束扫过锈蚀的管道,突然照亮某个凸起的五角星铆钉——与防空洞通风阀的型号完全相同。张明宇的改装螺丝刀刚触到铆钉,整座教学楼突然震颤,四十年前的防空洞平面图在智能手表上自动加载。
“这不是普通中学。“林晓晓的声音混着管道共鸣,“你们看排水系统的纹路......“她的指尖划过全息图,那些交错的水管竟组成巨大的蝉翼脉络,而二号楼的位置正是复眼中心。
胡小八的校服被渗水浸透。他摸到通风井壁的刻痕——2015.8.1,父亲的字迹;下方叠着1943.6.15,爷爷用刺刀刻的等高线。当蟋蟀笼钥匙插入铆钉中心的锁孔时,他们听见地下传来齿轮苏醒的轰鸣,就像毕业那夜穹顶图书馆的钟声穿越时空而来。
次日清晨,胡小八在课桌肚发现枚褪色的团徽。翻转过来,背面刻着新班主任的笔迹:“今晚十点,带水晶钥匙来战时科研陈列室。“窗外的香樟树上,今年最后的夏蝉正在褪壳,蝉蜕的裂缝恰好对准二号楼顶旋转的气象雷达。
实验中学的桂花迟迟未开。但胡小八知道,当水晶钥匙再次转动时,那些沉睡在钢筋水泥里的蝉,终将在某个暴雨夜同时振翅,把两代人的故事写进永不停歇的螺旋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