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永不过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教养”,可以自己改变

“我只是普通家庭出身,教养一般。”

“最近开始交往的朋友很有教养。”

“我和丈夫都没有特别好的家世和教养……能够合格通过的孩子,果然受到的教养是不一样的吧!”

这是我在担任理事的“礼仪学校(emi sunai)”进行“名校亲子礼仪教室”咨询时,最常听到学生们说的话。这些话中有一个共通的词,那就是“教养”。我可以感受到大家非常在意、憧憬“良好的教养”。

很多人认为“教养”指的是一个人出生与成长的环境,这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只有一部分被选中的人才能拥有,而且自己与这种充满魅力的“教养”无缘,便放弃了对“教养”的追求。

但是,如果“教养”可以后天获得呢?

很多人认为“良好的教养”只属于部分特殊的人群,但我对“教养”的认知更加简单。

所谓“教养”,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上。

一个人是否有教养,要看他是否时刻做出正确的行为。

说得再透彻一点,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在于他“是否想了解”正确的做法。

“有教养的人”的共通点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与皇室、财经界、演艺界、上市企业等的众多业界精英和上流社会的人接触,在此过程中我有一些感受。

那就是让人感觉“有教养”的人,他们身上存在着共通点。

这个共通点就是,他们能够通过一些尚未上升到礼仪规范层面的细微行为举止和说话方式,展现出自己的风度和气质。

我本身是一位礼仪讲师,为什么现在反而去讲“尚未上升到礼仪规范层面”的教养呢?

为什么想要把只有“有教养的人才知道的事”告诉大家呢?

以下便是原因。

实际上,在报考、就业、跳槽、相亲、结婚等人生的重要场景中,“良好的教养”都是必不可少的。

报考时所需要的不是学习成绩或临时装出来的端庄姿态,而是由内而外展现出的“良好的教养”。相亲也是一样,比起样貌、年龄、职业,人们更重视的是“教养”。

比如,相亲失败的众多原因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就餐中的行为举止:

不将买来的成品菜放到盘子里,而是直接拿着包装袋吃。

不好好用筷子,而是用手抓着吃。

用一次性筷子的包装袋做筷子架。

这些行为虽然不至于违反礼仪规范,但也是会降低自身品格和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度的日常细节。

实际上,相比于规矩繁多的婚丧嫁娶仪式或拘谨的高级餐厅等非日常场景中的礼仪规范,容易被人忽略的、未上升到礼仪规范的日常行为举止更加重要。

“教养”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东西

好不容易掌握了正确的礼仪规范,在小聚餐和大宴会上也表现完美,却在尚未上升到礼仪规范层面的小细节上不小心减分、失败、错失机会……那真的是太遗憾了。

经常会有学生问我“究竟是哪里不好呢?”“应该怎么做才对呢?”,其实答案就在于“教养”。

很多人以为,不出生于有教养的家庭,不在有教养的环境中长大,就无法知晓也无法掌握“良好的教养”。

但实际上,教养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东西。

我在本书中归纳了会被人称赞“有教养”的行为举止和说话小窍门。针对“这种时候,有教养的人会怎么应对呢?”这个问题,我会通过举例来为大家解答。

“被选中的人”特别在哪里

最近我校举办的“相亲课程”非常受欢迎。这个课程会教授大家如何提升第一印象、怎样关心他人、优雅的行为举止、让人有好感的说话方式、餐桌礼仪、发型妆容等,帮助大家掌握一整套有助于步入婚姻殿堂的技能。我们以“教养”和“品格”为重点进行了授课。

结果,掌握了这些感性认识和技能的学生,有的受到了多位异性的就餐邀请。有的被交往中的爱人当作“让人感到骄傲的朋友”介绍给朋友和父母。还有经常第一次见面就失败的人,从相亲到结婚竟变得出奇地顺利……

他们都明显受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对待。

在商业场景中也有非常多喜人的报告。

就在前几天,一个从事秘书工作将近十年的学生和我联系说:“我突然涨薪了!真是没想到。”

上司和客户对她的好评也大幅度增加,她还得到了极大的信任——“如果是你的话”“必须是你才可以”。自己明明没有特意拜托,客户也会帮忙介绍……有非常多的学生取得了超出想象与期待的成功。

“没想到自己可以有这么大的改变!”

“不知不觉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更高了。”

对作为老师的我来说,这就是最令人欣慰的。

“教养”一旦改变,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对待方式就会改变,相应地,缘分会改变,交往的人会改变,最终你的人生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教养”是超越美丽的人生终极武器

正在阅读本书的你也同样,只要改变自己的“教养”,人生就会发生改变。

“良好的教养”是一旦拥有就永远不会失去,让你受益一生的财富。

“良好的教养”是超越美丽的人生终极武器。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掌握这一技能。

教养可以后天习得,教养能被改变。

“教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诹内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