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a.晨光里的絮语
煤炉上的铝壶“咕嘟咕嘟”吐着白气,王秀兰用竹筷戳了戳铁锅里的水饺,面皮在沸水里翻出雪白的边。案板上还摆着没包完的韭菜鸡蛋馅,刀柄上沾着的面粉被晨光染成暖金色,像撒了把碎星星。
“妈,英语竞赛的奖状放哪儿了?”十六岁的林小满穿着吊带睡衣从里屋钻出来,发辫松松垮在肩头,露出后颈一片浅褐色的胎记,形状像片小枫叶。她踮脚够冰箱上的玻璃罐,罐子里装着父亲出差带回来的水果硬糖,在晨光里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在你爸的备课笔记里夹着。”王秀兰用漏勺捞起浮在水面的水饺,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眼角的细纹,“先去刷牙,洗完脸把你妹的头发梳顺,别总让她顶着鸡窝去上学。”
里间传来钢笔尖划过稿纸的沙沙声,林明轩伏在老式写字台上批改作文,蓝黑墨水在泛黄的稿纸上晕开细小的涟漪。他鼻梁上架着的金属框眼镜滑到鼻尖,听见动静便摘下眼镜,用衣角擦拭镜片:“小满昨晚又偷摸看《简·爱》了吧?眼下乌青得跟熊猫似的。”
“爸!”小满跺了跺脚,硬糖在玻璃罐里叮当作响,“那是英语原版书,老师说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她忽然瞥见父亲茶杯里的枸杞沉在杯底,想起昨天在医院看见张阿姨给 Uncle Li泡参茶,鬼使神差地开口:“爸,你要不要试试泡点黄芪?”
写字台上的座钟突然敲响七下,惊飞了窗台上啄食面包渣的麻雀。王秀兰端着搪瓷盆走进来,盆里堆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少阳还没起?再不去叫,又要踩着铃声进教室了。”
西厢房传来含糊的嘟囔声,十二岁的林少阳把脸埋在印着灌篮高手的枕头上,被子被踢到床尾,露出细瘦的脚踝。小满伸手戳他肋骨,换来一声闷哼:“姐你属刺猬的啊……”话没说完就被拖下床,趿拉着拖鞋往卫生间跑时,还不忘回头做个鬼脸。
“晚晴,该喝牛奶了。”王秀兰掀开里屋的门帘,五岁的林晚晴正趴在地板上摆弄积木,粉色睡裙上沾着饼干渣。听见妈妈的声音,她举着歪歪扭扭的“城堡”跑过来,发辫上还别着昨天姐姐给她别歪的蝴蝶结:“妈妈看,这是我们的家!”
晨光穿过纱窗,在王秀兰围裙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接过女儿递来的积木城堡,指尖触到孩子掌心的温度,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清晨,也是这样的阳光里,她第一次把襁褓中的小满抱在怀里。煤炉又开始“咕嘟”作响,锅里的水饺第三次沸腾,窗外传来自行车铃铛的脆响,隔壁张奶奶的收音机正播着《新闻和报纸摘要》。
“都快点儿!”王秀兰把温在锅里的水煮蛋分进三个搪瓷碗,“少阳你的数学作业本是不是又忘带了?在饭桌上,自己看看有没有漏掉什么。晚晴过来洗手,别用袖子擦嘴……小满你把牛奶热上,别光顾着吃糖……”
写字台上的作文本翻到新的一页,林明轩望着窗外斑驳的树影,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妻子的絮语像一张细密的网,将这个五口之家的清晨编织得温暖而妥帖。远处传来卖豆腐脑的梆子声,晚晴突然指着窗外惊呼:“爸爸快看,有彩虹!”
原来不知何时落了太阳雨,晾在铁丝上的校服在风里轻轻摇晃,水珠从衣角滴落,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虹。王秀兰把最后一盘水饺端上餐桌,瓷勺与搪瓷碗相碰发出清脆的响,三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热气氤氲中,谁也没注意到母亲鬓角新添的几根白发。
这是二〇〇〇年的春天,家属楼外的梧桐树正抽出新芽,自行车棚里的二八杠永久牌还带着晨露,楼下的黑板报刚换上“迎接新世纪”的主题画。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清晨,属于林家的故事,正随着煤炉上的水汽,在晨光里轻轻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