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共同致病的慢性咳嗽
病例摘要
患儿,女,6岁,因“反复咳嗽伴鼻塞流涕2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儿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昼夜均咳,无规律性,咳甚稍喘息,痰声重,不会咳出,时有鼻塞,流少量清涕,无发热等。曾多次于外院门诊就诊,门诊查皮肤过敏原提示对“粉尘螨、屋尘螨、组胺”过敏,先后予粉尘螨滴剂脱敏、抗病毒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氯雷他定等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具体诊疗经过不详),治疗后咳嗽、鼻塞流涕稍缓解,但每于停药2~3天后症状复又加重。入院1周咳嗽较前频繁,鼻塞,时流浊涕,舌尖疼痛,自服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咳嗽查因”收入院。病后睡眠一般,二便正常。患儿既往体健,否认异物吸入及呛咳史。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屋尘螨、组胺”过敏;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哮喘家族史;否认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4次/min,体重22kg,身高112cm,血压88/60mmHg。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未见气喘及三凹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舌尖见一大小约0.5cm×0.5cm溃疡,无出血及渗出液,咽黏膜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动度对称,双侧触觉语颤对称,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入院诊断
(1)儿童慢性咳嗽。
(2)口炎。
入院后辅助检查
(1)血液分析:
白细胞计数(WBC)6.4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39.7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9.5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3.20%,血红蛋白(Hb)130.0g/L,血小板计数(PLT)295.0×109/L,C反应蛋白(CRP)<5.00mg/L。
(2)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
1∶640(+)。
(3)呼吸道病原5项:
军团菌抗体IgM、柯萨奇病毒抗体IgM、肺炎衣原体抗体IgM、腺病毒抗体IgM均为阴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G阳性。
(4)细菌内毒素检测(8项):
细菌内毒素检测<5pg/ml(含以下8项: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沙雷菌属)。
(5)血清抗结核抗体(抗-TB):
阴性。
(6)痰细菌涂片:
找到革兰氏阳性球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LP),上皮细胞<10个/LP。
(7)痰细菌培养及药敏:
无致病菌生长及无药敏试验。
(8)红细胞沉降率(ESR):
10.00mm/h。
(9)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免疫球蛋白 IgG 12.2g/L,免疫球蛋白 IgA 2.46g/L,免疫球蛋白IgM 1.53g/L。
(10)肺功能检查:
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VC:1.51/105.7%,FEV1:1.14/91.7%,FEV1/FVC:75.33%,PEF:2.49/79.2%),外周气道阻力增高,醋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阳性,MCH PD20<0.06mg,FEV1下降>20%。
(11)肝肾功能:
未见异常。
(12)大便常规、尿液分析:
未见异常。
(13)鼻窦CT示:
①全组副鼻窦炎;②双侧下鼻甲稍肥大;③考虑腺样体肥大(图1-1A,1-1B)。
(14)胸部CT:
未见明确异常(图1-1C)。

图1-1 入院影像学检查结果
图A、B示入院第2天鼻窦CT检查: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左侧蝶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以双侧上颌窦为甚,诸窦壁骨质完整;双侧下鼻甲稍肥大;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后鼻腔变窄;双侧咽旁间隙存在,颅底骨质完整;图C示入院第2天胸部CT检查:两肺未见异常密度影。
入院后诊疗过程
入院后根据患儿咳嗽>4周,鼻塞、流涕、舌尖疼痛,查体见舌尖有一大小约0.5cm×0.5cm溃疡点,咽黏膜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双肺呼吸音稍粗,考虑儿童慢性咳嗽、口炎。结合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640)阳性,鼻窦及胸部CT示:①全组副鼻窦炎;②双侧下鼻甲稍肥大;③考虑腺样体肥大;④CT扫描胸部未见明确异常。修正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口炎。
入院后先予阿奇霉素、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氯雷他定分散片、氨溴特罗口服液、外用溃疡散(适量涂于患处)、粉尘螨滴剂治疗,治疗3天后患儿咳嗽次数减少不明显,仍呈阵发性连声咳,晨起及夜间多咳、少痰,鼻塞较前缓解,时有喷嚏,晨起及受凉后明显,喷嚏时流出少量清涕。查体:咽黏膜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肺部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进一步检查后肺功能提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VC 1.51/105.7%;FEV1 1.14/91.7%;FEV1/FVC:75.33%;PEF 2.49/79.2%)、外周气道阻力增高;醋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阳性,FEV1下降>20%。结合鼻窦及胸部CT所示考虑引起本患儿慢性咳嗽的原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可能性比较大。
调整治疗方案,继续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程为2~3周),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氯雷他定分散片、氨溴特罗口服液、粉尘螨滴剂对症治疗。治疗第10天予患儿出院,出院时患儿晨起偶咳嗽2~3声,干咳为主,偶有鼻塞。查体:咽后壁滤泡增生较前减少,肺部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予口服阿奇霉素颗粒3天、孟鲁司特钠咀嚼片7天带药出院巩固治疗,并建议连续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8周。
出院诊断
(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咳嗽变异性哮喘。
(3)口炎。
出院后诊疗过程
出院2个月后门诊复诊,患儿晨起及受凉后仍时有咳嗽,以干咳为主,仍时有喷嚏、鼻塞,晨起及受凉时明显。查体无特殊。复查肺功能提示:肺通气功能正常,外周气道阻力增高,醋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阳性,FEV1下降>20%(图1-2)。考虑病情未控制,调整治疗方案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每次1吸,2次/d)。出院5个月后门诊复诊,患儿咳嗽、鼻塞流涕均偶发,查体无特殊。复查肺功能:肺通气功能正常(图1-3)。考虑病情已控制,再次调整治疗方案,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每次1吸,1次/d)。

图1-2 出院2个月后肺功能检查复查结果

图1-3 出院5个月后肺功能检查复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