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领导的忽悠
杜甫还是挺有名气的,即便在晚唐时节,他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算是家喻户晓了。
第二天的报纸头条,以此为题,顿时就像是一颗重磅深水炸弹般,轰起了波澜无数。
本来朝野上已经有了议论,说皇上似乎有意大兴土木,扫平了晚唐的痼疾太监,然后一代圣君就此堕落了?但报纸头条一出,所有疑虑顿时一扫而空,就说么,一代圣君咋可能这么快就陨落呢?
只可惜,陛下兄友弟恭,将文宗的谥号给了哥哥,不然当今才是可鉴古今的文宗呐!
陛下现在是要建房屋么?大建广厦千万间?
落魄文士们都恨不得催催李德裕,让他跑快点,快点将那个平民建筑师带回长安,让大家看看,陛下要建的广厦千万间是怎样的?
实在是让人好奇,那报纸上还刊载了宇文恺当年的观风行宫,说是让草原异族见之惊以为神,纷纷下跪而焚香祷告,可以想象那东西当初有何等宏大。
陛下朝会上先问的是宇文恺的后人,想必他设想中的,也是差不多的东西。
第三天的报道上,就有了后续跟进的政策说明。说是皇帝有意统计户口,然后作为按需分房之用,上面还详细说明了,皇帝拟建的是四层左右的木楼,可行性,要等到主建筑师到来后才能商议出来,但皇帝觉得差不多,暂时就这么定了。
这种木楼,是免费分发给长安百姓的,只要上了统计簿,就可免费领取。在此之外,还有需要花钱买的院子,这种就是根据房子的质量,要掏钱的了。
具体院子啥样,目前还要等建筑师过来拟定,但院子的位置已经定了,就在皇帝的后苑——龙首原上面!一石惊起千层浪,这个选址可是非同小可,相传秦朝时,有一条黑龙从秦岭来到渭河饮水,它经过的地方形成一座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原就是由此得名。
到了隋唐时,隋文帝杨坚始建大兴城,便是以此传说,将皇宫建在了龙脉上面。后花苑,也就是太液池所在,就是龙首原。
简单来说,这就是龙脉啊!是整个长安城最高的地方。
虽然隋朝灭国的时候,龙脉也没起什么作用,可谁让隋炀帝抛弃了大兴城,跑去了扬州呢,是他自己作死,须怪不到龙脉不保佑大隋天下上面。他要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大兴城,兴许龙脉就有用了呢?
即便不考虑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龙首原也是长安最高的地方啊。现在虽还不存在制高点的说法,但高打低是有天生优势的,这一点,连马谡那个兵家半吊子都懂,皇上咋就不在意呢?
不是说皇帝自己练的兵扫平了宦官还有神策军么?这咋看起来,皇帝就像个纯外行呢?
之前皇帝开放后花苑倒是还可以理解,与民同乐么,只有比赛时,皇帝为了比赛的人气,才开放后苑,与民同乐倒也很好理解,特别是之前牧之大人带着球赛的收入去殿见皇帝,结果引出了太监想抢钱,结果招致覆灭的事之后,就更容易理解了。
看过球赛的百姓都搞不懂,自己进去明明也没什么花费啊,牧之大人这是从哪儿弄出来的三百万两白银呢?
搞不懂也无所谓,反正事情就是这样了,能理解也就是了。为了百万之巨的收入,开放皇家后苑算是比较容易理解,钱多么,这建院子在后苑往外卖,就有点理解不能了。
普通文人和百姓是理解不能,有实力购买的各家豪门就蠢蠢欲动了。
他们先是打探消息的准确性,在报社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就开始打探价钱了。偏偏报纸报的只是规划,并没有价格出炉,急的这帮人没少往两淮派使者去催李德裕,你领了差事就赶紧地啊,这慢吞吞的,真急死个人了。
李德裕见到使者也是一脸懵,皇上的差事,太监跟着急还有情可原,你们这帮八杆子打不着的人急什么啊?等听说京城的变故,他也急起来了,那龙脉咋能随便拿来卖钱呢?那可是龙脉啊!
说不得,他也加快了行程,5天时间就越过了汴州,飞速赶往两淮,他得完成了皇差才能去面见皇帝,提出劝谏啊。
“陛下,您直接拿出龙首原的地皮,是不是尚得商榷一二啊?”此刻,李商隐也有点麻爪了。他总觉得自己参与度比较深,日后史官们会不会归咎于他啊?所以,下意识就提出了劝谏。
“只是提出了,又不是可着龙首原这一个地块卖,咱们长安城的地方这么大,随便找找不有的是地方?”李瀍不以为意,朝着长安城一摆手,呵呵笑道。
“那不是骗人么?”李商隐被吓了一跳。
“龙首原的房子也卖啊,他们自己买不起而已。”李瀍笑道:“咱们的样板间就在龙首原上建,嗯,就在太液池边上,还有湖景可看呢,到时候,就拿湖景当卖点,往死里要价,你当随便谁都能买得起么?”
“可……可是……”李秘书被皇帝彻底搞懵了。
“比龙首原略差点的地方也很多嘛,比如城外的园林,还有咱们新划归出来的长安公园,还有咱们目前新规划出来的体育公园么。这时候,你们这帮诗人就派上用场了,新建的景点景致都不错,你们去找灵感,然后写诗啊,把那些景点的卖点都一一发掘出来,朕呢,把你们的诗好点的都俵出去,这格调不一下子就上去了吗?”
李瀍说得高兴,开始进入状态了,“格调上去了,这价格不也水涨船高么。义山呐,你还得练练啊,你们这些诗人,天生就擅长卖房子,先天优势啊,不可不练,不然不就浪费了么?”
“竟是如此么?”李秘书彻底被忽悠懵了,下意识就接受了领导的忽悠。